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粮食作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水稻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需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因此,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进行逐一论述。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11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质量,增加农户收益。通过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现状调查发现,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改进非常重要。
1 推广的必要性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产量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40%。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外界因素的侵害,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因此防治措施也极其复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饮食方面,人们更愿意选择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控。另外,由于种植户对水稻病虫害方面知识匮乏,在对于病虫害产生原因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用药,使水稻病虫产生抗药性,进一步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控难度。这不仅对粮食产量及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当地乃至周边土地质量产生威胁[1]。
2 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2.1.1 控制虫害数量
减少虫害数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以水稻钻心虫三化螟为例,冬天气温低,蟲害会在稻桩里过冬,可以选择在冬季翻耕,祛除躲藏在土壤中的虫卵。另外,该虫害蛹期怕水,在水稻生长期间多注入5~7 cm深的水,保持3~4 d,即可将大部分虫卵淹死。
2.1.2 调整品种布局
重新规划品种布局,大面积种植中熟品种,小面积种植晚熟品种,可以降低三化螟数量。另外,晚熟水稻应当在较低的温度下种植,减少4代三化螟导致的白穗,从而保证晚熟水稻安全齐穗。另外,雨水能给虫害提供阴冷潮湿的生长环境,促进虫害快速繁殖。因此,在播种期间应避免虫害暴发期与雨水天气相遇。
2.2 物理防控技术
2.2.1 灯光杀虫
杀虫灯是虫害防治中较为常见的杀虫方式。随着农业科技的更新,兼具杀虫、蓄电双重功效的新能源杀虫灯正在被广泛应用,它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晚上杀虫和照明使用,不但节能环保,同时解决水稻田供电难题。
大部分水稻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对某一特定光谱范围的光源高度敏感的特点,在稻田周边设置杀虫灯,诱导昆虫聚集并将其杀灭。春天气温回暖,是粘虫、飞虱等虫害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时,通常采用分片设置杀虫灯的方法,将杀虫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一般来说,每600 m2设置一盏,并保持离地面1.5 m的高度即可。杀虫灯可于夜间使用,每隔3~5 d清理一次虫子。
2.2.2 黏附杀虫
除趋光性外,大部分害虫对荧光色、黄色、蓝色等高饱和度色彩都十分敏感。因此,可设置黄色纸黏板吸引害虫并将其黏附,使其无法逃脱最终死亡。通常情况下,每600 m2设置2~3个粘板即可有效减少虫害。另外,黏虫草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将白酒、醋、水、糖等液体按照1∶2∶3∶4比例调配成气味强烈、易挥发的黏性液体[2],用草束蘸取适量,即可制成具有黏性的黏虫草。
2.3 化学防控技术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使用初期比较明显,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杀虫效果逐渐降低。同时,长期使用化学防控措施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3]。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控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病虫害对症下药。尽量选择绿色、低毒、无害农药。同时,把握农药剂量,控制施药周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药物与作物、人的安全距离。
2.4 生物防控技术
2.4.1 引入天敌
虫害的天敌是指以捕食水稻虫害作为食物的其他生物。保护天敌可增加虫害被其天敌生物捕食的概率,以控制虫害数量。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投入成本,还能保证防控方式的无害性。如,在田间设置多株草靶,提供舒适的生活和繁殖场所,即可将以小型昆虫为食的赤眼蜂作为天敌引入到水稻田中,大大降低水稻虫害数量。
2.4.2 生态闭环
稻田养鸭养鱼的模式,是一种把养殖业和水稻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水下养鱼、水中种水稻、水面养鸭,既可以获得养殖产品,还可以利用鱼和鸭吃掉水稻田中害虫、虫卵、成虫和杂草,减少害虫基数,鸭子的粪便能够用作天然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同时,鱼或鸭游动翻动泥土来疏松土壤,分解肥料,有助于水稻吸收养分。另外,稻鸭在田间不断活动,还能够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4]。
2.4.3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真菌、转基因生物和昆虫病毒等生物活体,针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进行抑制或杀灭。例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利用苦参碱可以降低稻飞虱、二化螟对稻田的伤害等。
2.5 综合防控技术
在稻田实际种植维护过程中,只是用一种防控技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如,引入病虫害天敌,可能会导致天敌过量影响生态环境,也可能天敌杀虫失败反被消灭。因此,在实际水稻病虫害防控时,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综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率[5]。
3 推广措施
3.1 运用网络技术加大宣传力度
早期,水稻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控手段普遍落后,以采用农药防控为主,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明显的治理效果,但从长期角度来看,不但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对环境和土地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树立科学意识。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11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质量,增加农户收益。通过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现状调查发现,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改进非常重要。
1 推广的必要性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水稻产量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40%。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外界因素的侵害,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因此防治措施也极其复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饮食方面,人们更愿意选择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控。另外,由于种植户对水稻病虫害方面知识匮乏,在对于病虫害产生原因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用药,使水稻病虫产生抗药性,进一步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控难度。这不仅对粮食产量及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当地乃至周边土地质量产生威胁[1]。
2 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2.1.1 控制虫害数量
减少虫害数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以水稻钻心虫三化螟为例,冬天气温低,蟲害会在稻桩里过冬,可以选择在冬季翻耕,祛除躲藏在土壤中的虫卵。另外,该虫害蛹期怕水,在水稻生长期间多注入5~7 cm深的水,保持3~4 d,即可将大部分虫卵淹死。
2.1.2 调整品种布局
重新规划品种布局,大面积种植中熟品种,小面积种植晚熟品种,可以降低三化螟数量。另外,晚熟水稻应当在较低的温度下种植,减少4代三化螟导致的白穗,从而保证晚熟水稻安全齐穗。另外,雨水能给虫害提供阴冷潮湿的生长环境,促进虫害快速繁殖。因此,在播种期间应避免虫害暴发期与雨水天气相遇。
2.2 物理防控技术
2.2.1 灯光杀虫
杀虫灯是虫害防治中较为常见的杀虫方式。随着农业科技的更新,兼具杀虫、蓄电双重功效的新能源杀虫灯正在被广泛应用,它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晚上杀虫和照明使用,不但节能环保,同时解决水稻田供电难题。
大部分水稻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对某一特定光谱范围的光源高度敏感的特点,在稻田周边设置杀虫灯,诱导昆虫聚集并将其杀灭。春天气温回暖,是粘虫、飞虱等虫害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时,通常采用分片设置杀虫灯的方法,将杀虫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一般来说,每600 m2设置一盏,并保持离地面1.5 m的高度即可。杀虫灯可于夜间使用,每隔3~5 d清理一次虫子。
2.2.2 黏附杀虫
除趋光性外,大部分害虫对荧光色、黄色、蓝色等高饱和度色彩都十分敏感。因此,可设置黄色纸黏板吸引害虫并将其黏附,使其无法逃脱最终死亡。通常情况下,每600 m2设置2~3个粘板即可有效减少虫害。另外,黏虫草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将白酒、醋、水、糖等液体按照1∶2∶3∶4比例调配成气味强烈、易挥发的黏性液体[2],用草束蘸取适量,即可制成具有黏性的黏虫草。
2.3 化学防控技术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使用初期比较明显,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杀虫效果逐渐降低。同时,长期使用化学防控措施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3]。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控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病虫害对症下药。尽量选择绿色、低毒、无害农药。同时,把握农药剂量,控制施药周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药物与作物、人的安全距离。
2.4 生物防控技术
2.4.1 引入天敌
虫害的天敌是指以捕食水稻虫害作为食物的其他生物。保护天敌可增加虫害被其天敌生物捕食的概率,以控制虫害数量。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投入成本,还能保证防控方式的无害性。如,在田间设置多株草靶,提供舒适的生活和繁殖场所,即可将以小型昆虫为食的赤眼蜂作为天敌引入到水稻田中,大大降低水稻虫害数量。
2.4.2 生态闭环
稻田养鸭养鱼的模式,是一种把养殖业和水稻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水下养鱼、水中种水稻、水面养鸭,既可以获得养殖产品,还可以利用鱼和鸭吃掉水稻田中害虫、虫卵、成虫和杂草,减少害虫基数,鸭子的粪便能够用作天然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同时,鱼或鸭游动翻动泥土来疏松土壤,分解肥料,有助于水稻吸收养分。另外,稻鸭在田间不断活动,还能够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4]。
2.4.3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真菌、转基因生物和昆虫病毒等生物活体,针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进行抑制或杀灭。例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利用苦参碱可以降低稻飞虱、二化螟对稻田的伤害等。
2.5 综合防控技术
在稻田实际种植维护过程中,只是用一种防控技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如,引入病虫害天敌,可能会导致天敌过量影响生态环境,也可能天敌杀虫失败反被消灭。因此,在实际水稻病虫害防控时,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综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率[5]。
3 推广措施
3.1 运用网络技术加大宣传力度
早期,水稻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控手段普遍落后,以采用农药防控为主,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明显的治理效果,但从长期角度来看,不但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对环境和土地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树立科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