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入门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ng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从事过语文教学的老师都很难忘记,作文课时,那一个个抓耳挠腮、咬笔杆、摇头叹气、死死趴在桌子上一节课挤不出几个字的场面。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老师面前。我们首先必须分析现状:一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二是学生有东西却不知如何去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就其原因,一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处在“教无定法”的自由状态。在这广袤深幽的领域里教师的研究与体味相对薄弱,缺少了对作文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这对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一定会对写作文产生胆怯心理。二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是首次正式接触写作文,再加上同学们单薄的知识、稀少的写作经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整个作文写作过程,学生大多处于机械、呆板、被动、应付状态。在此基础上,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语文教师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也只好仅仅关注写作活动的结果,多只是按考查范围对学生作文进行个别指导、训练、评判、批改。先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基本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模式。
  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这些“可怜虫”消除在作文课上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快乐地挥笔即成作文呢?这理所当然成为作文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指导学生积淀写作的用料
  1.充实写作的知识“粮仓”。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写作文与此同理,有东西可写,自然会缓解害怕写作的心理。
  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基本的语言习惯和基础的语感,写作文时,学生自然完成正确的句子,遣词造句是第一步。
  多个内容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既积累丰富的词句,又揣摩篇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潜移默化中塑造写作文的骨架,学生写作起来,就不再是抓耳挠腮、无话可说。
  要勤摘录、多效仿,描述中凸现贴切、共鸣。
  2.充实写作的情感“粮仓”。
  多指导回归课文中的“精彩”片断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动人场面,注重“典型”,使学生感悟、体验“精彩”片断的动人之处,实地教学生如何将事件写得具体生动、中心突出,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给学生写作最真实的体会。记得笔者曾让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赴金塔摘棉花”,要求突出写一个与亲人难舍分离的场面,表现父母对子女无尽的疼爱之情。第一次,学生大都这样写:“早上妈妈早早起床给我做好饭,爸爸(妈妈)给我装上了许多用品。吃的,我吃了,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学校,车来了,爸爸(妈妈)把我送上车。一路上我睡着了,不一会儿,我们到了金塔。”分离的场面就这样几句带过。后来笔者搬出课文《父亲的背影》,和同学们重新品读文中典型场面的描写,让学生反复读,每读完一次说说自己的感触,引导学生挖掘回味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第二次学生终于写出了这样的场面:“汽车开动了,透过车窗,在茫茫的送行队伍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母亲,她瘦小的身影几乎被人群覆盖了,可那高高驼起的背历历在目,其中装满了母亲对我们姐妹的爱。迷蒙中我看到母亲努力地超出人群,使劲地向我挥着手,不时用另一只手撩起头巾角儿蘸着眼边……”这种现实的情景,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二、指导学生整理写作思路
  对初学者来说写作文确实是一项艰苦并且复杂的思维活动,为此,在学生作文时为他们做些辅助性工作实为必要,而其中点拨作文写作思路又最重要。许多学生有东西,往往不知道如何起笔、行文、收尾,大多写得前三后四、七零八乱,这是不会调理写作思路的结果。因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指导十分重要。
  三、指导学生揣摸写作文的技法
  每篇成功的作文,都附之以新颖、巧妙的构思。独特的体验和绝妙的表达,是佳作的标志。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写作技巧。如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要注意如下几点: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
  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
  2.抒情要有缘有故。
  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
  3.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
  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一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
  四、指导学生用真情实感写作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启迪学生吐露真情,是作文指导的灵魂。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每个人都能够用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每个人表达出的情感都具有独特性。由此可见,当我们把写作练成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写作文便成了和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哪里还会有害怕的情况。
  由此看来,进行写作指导,对初学者在写作心理方面,情感陶冶、方法掌握方面,无不起着重要作用。合理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直接、有效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应用 渗透  教育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教育教学中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学上的创新,创新教学也成为教研教改的主要研究对象。如何让创新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阶段识字量为3000个,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是以识字为重点的。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儿童进入知识海洋泛舟的舵把,更是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低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如何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遏制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的欲望与机会,更谈不上学生潜力的发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借助信息
期刊
摘 要: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在活泼的课堂中拥有创新精神。  关键词:激发学生 参与培养 创新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话都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
期刊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情境引趣
期刊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和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但要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仍处于一种萌芽状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期刊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暗点头”呢?尤其是中考作文,所有的考生都写同一个题目,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暗点头”呢?毫无疑问,如果从千人一面的冷漠中发现一张有个性的面孔,那就会令人眼前一亮。所以,当一个学生在写作中融合更多个性化因素的时候,是他可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有个性
期刊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平日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弘扬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出创新型作文来呢?  一、感受生活,孕育情感。  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要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
期刊
摘 要:突出政治的学科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让我们的政治教学充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是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政治、提高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时政化 生活化 措施  问题提出的原因:政治课堂应是开放的,时代特征鲜明是政治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但现实政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现象,致使学生觉得政治学习索然无味。的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