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重庆市获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预计总投资242亿元,其中前期启动资金需要90多亿元。这么高的启动资金,让负责这3条轨道交通线建设的重庆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重开投”)发了愁。
就在这时,重庆银海租赁公司飘然而至,双方一拍即合,打算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重开投把已经运营的轻轨2号线上的机车卖给银海租赁,然后再租回来使用。这样一卖一租,重开投只需要缴纳租金,就可以一次性从银海租赁获得上亿元的流动资金,并可以继续使用机车。
有人生动地把这种方式比喻为“借鸡生蛋,卖蛋还钱,还钱得鸡”。这就是金融租赁的魅力。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蒲成毅形象地说:“金融租赁就好比是一根神奇的杠杆,企业可以用1块钱办成10块钱的事。”
银海租赁:从“摘牌”到“获牌”
在重庆,最早吃螃蟹的非银海租赁莫属。它的沉浮,正是重庆融资租赁业变迁的真实写照。
1993年,由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当时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和当时的重庆市体改委批准,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银海租赁公司。作为当时重庆唯一一家融资租赁公司,银海租赁经营业绩相当不错。
可就在这期间,一些租赁公司脱离租赁主业,违规高息揽储、乱购设备,导致不良债权占比激增,正常营业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到一半。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对金融租赁行业进行全面整顿。当时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注册资本金应达5亿元人民币。未达到这一要求,非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为非法,必须关闭。由于银海租赁不是总行批准的租赁公司,2001年被吊销执照。
银海租赁虽然倒了,但重庆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追求从没停止。2002年1月,重庆国投、隆鑫摩托、力帆摩托、南方集团等11家企业共同发起筹建重庆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倡议,并为此成立了筹建工作组。到2004年,筹建工作组募集资本金7.1亿元,已越过注册资本金5亿元的门槛。但是由于2000年后银监会就没审批过任何金融租赁公司,这次筹建计划被迫搁浅。
重庆的金融人士认为,要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集融资、融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投融资工具——金融租赁公司不可或缺。2004年,重庆市金融办确定把金融租赁公司作为除银行、保险外的第三大金融产业。
2004年12月,金融租赁公司的审批工作由商务部接管,并确定了第一批融资租赁试点公司。重庆方面也随之加快了步伐,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不顺。
2005年末,重庆市政府决定将申请融资租赁试点一事交由渝富公司办理。当年12月31日,渝富公司恢复银海租赁的工商登记,公司性质为经营性租赁公司。
2006年4月下旬,第二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名单出炉——银海租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唯一获批试点企业,终于再次获得融资租赁资格牌照。
“现在有很多客户在排队,业务不是问题。”银海租赁再获融资租赁牌照后,总经理张子春欣喜地说。
公开资料显示,银海租赁主要从事轮船、制造设备、车辆等融资租赁业务。
2006年,重庆公交集团从重庆银海租赁公司租了85辆公交车,租期3年,总价值近3000万元。
“公交控股集团只需按季度交纳租金,就可以使用价值几千万元的资产。”张子春说,在银海租赁成立以前,公交控股集团就利用浙江租赁公司,解决了许多公交线路的车辆缺乏问题。
“神奇杠杆”的放大效应
市政府大力支持,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频频出手,金融租赁的魅力究竟何在?
“众多企业去递交试点申请,就是因为一个融资的功能。”张子春给出了一个权威的解释。另外,融资租赁公司还享有税收上的优惠,无论开展经营性租赁,还是融资性租赁,都只需交纳5%的营业税;而其他租赁公司开展经营性租赁要交5%的营业税,融资租赁要交纳17%的增值税。
众所周之,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重庆,正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从2003年到2010年,重庆市公路、水路建设计划总投资944亿元,其中公路797亿元,水路147亿元。另外,在2010年前,重庆还计划投入637亿元发展电力设施,而总投资高达7亿元的重庆国际医院也在规划设计中。随着上述项目的逐步实施,有关企业、单位对大型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等需求将不断增加,这无疑将给金融租赁业务开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而目前重庆乃至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又如何呢?银监会副主席蔡鄂在2007年6月举行的“银行租赁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租赁业的现状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很不相称。
就拿衡量租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租赁渗透率(通过租赁购买的设备总额除以当年社会设备投资总额)来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超过25%,美国更是超过了30%,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现在的租赁渗透率只有1.3%,重庆则更低。重庆作为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每年有几千亿元的设备购销量,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租赁渗透率来计算,重庆的融资租赁市场应该能达到千亿元级水平。
而现实并非如此。重庆银海租赁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只有1.8亿元。如果按照“风险资产不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这一指标要求,业务也最多只能做到18亿元。张子春由此判断:“重庆再有三五个金融租赁公司也未必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从金融租赁行业业务开展情况看,金融租赁业务资金运用收益高于贷款利息2%—3%。“虽然金融租赁整体费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其所带来的杠杆融资效应,使得承租人仍愿意选择金融租赁。”蒲成毅认为,“既然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就不能没有一个像样的金融租赁公司。”
让人兴奋的是,重庆高层已经谋划了一个美好的前景:2007年8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1小时经济圈”区县经济工作会上透露,重庆市将成立一个西部最大金融租赁公司——西部租赁公司,注册资金为20亿元,并拟吸引外资入股。
随着西部租赁公司的建立,“神奇杠杆”撬动金融之都的神话将变成现实。
就在这时,重庆银海租赁公司飘然而至,双方一拍即合,打算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重开投把已经运营的轻轨2号线上的机车卖给银海租赁,然后再租回来使用。这样一卖一租,重开投只需要缴纳租金,就可以一次性从银海租赁获得上亿元的流动资金,并可以继续使用机车。
有人生动地把这种方式比喻为“借鸡生蛋,卖蛋还钱,还钱得鸡”。这就是金融租赁的魅力。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蒲成毅形象地说:“金融租赁就好比是一根神奇的杠杆,企业可以用1块钱办成10块钱的事。”
银海租赁:从“摘牌”到“获牌”
在重庆,最早吃螃蟹的非银海租赁莫属。它的沉浮,正是重庆融资租赁业变迁的真实写照。
1993年,由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当时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和当时的重庆市体改委批准,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银海租赁公司。作为当时重庆唯一一家融资租赁公司,银海租赁经营业绩相当不错。
可就在这期间,一些租赁公司脱离租赁主业,违规高息揽储、乱购设备,导致不良债权占比激增,正常营业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到一半。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对金融租赁行业进行全面整顿。当时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注册资本金应达5亿元人民币。未达到这一要求,非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为非法,必须关闭。由于银海租赁不是总行批准的租赁公司,2001年被吊销执照。
银海租赁虽然倒了,但重庆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追求从没停止。2002年1月,重庆国投、隆鑫摩托、力帆摩托、南方集团等11家企业共同发起筹建重庆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倡议,并为此成立了筹建工作组。到2004年,筹建工作组募集资本金7.1亿元,已越过注册资本金5亿元的门槛。但是由于2000年后银监会就没审批过任何金融租赁公司,这次筹建计划被迫搁浅。
重庆的金融人士认为,要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集融资、融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投融资工具——金融租赁公司不可或缺。2004年,重庆市金融办确定把金融租赁公司作为除银行、保险外的第三大金融产业。
2004年12月,金融租赁公司的审批工作由商务部接管,并确定了第一批融资租赁试点公司。重庆方面也随之加快了步伐,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不顺。
2005年末,重庆市政府决定将申请融资租赁试点一事交由渝富公司办理。当年12月31日,渝富公司恢复银海租赁的工商登记,公司性质为经营性租赁公司。
2006年4月下旬,第二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名单出炉——银海租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唯一获批试点企业,终于再次获得融资租赁资格牌照。
“现在有很多客户在排队,业务不是问题。”银海租赁再获融资租赁牌照后,总经理张子春欣喜地说。
公开资料显示,银海租赁主要从事轮船、制造设备、车辆等融资租赁业务。
2006年,重庆公交集团从重庆银海租赁公司租了85辆公交车,租期3年,总价值近3000万元。
“公交控股集团只需按季度交纳租金,就可以使用价值几千万元的资产。”张子春说,在银海租赁成立以前,公交控股集团就利用浙江租赁公司,解决了许多公交线路的车辆缺乏问题。
“神奇杠杆”的放大效应
市政府大力支持,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频频出手,金融租赁的魅力究竟何在?
“众多企业去递交试点申请,就是因为一个融资的功能。”张子春给出了一个权威的解释。另外,融资租赁公司还享有税收上的优惠,无论开展经营性租赁,还是融资性租赁,都只需交纳5%的营业税;而其他租赁公司开展经营性租赁要交5%的营业税,融资租赁要交纳17%的增值税。
众所周之,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重庆,正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从2003年到2010年,重庆市公路、水路建设计划总投资944亿元,其中公路797亿元,水路147亿元。另外,在2010年前,重庆还计划投入637亿元发展电力设施,而总投资高达7亿元的重庆国际医院也在规划设计中。随着上述项目的逐步实施,有关企业、单位对大型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等需求将不断增加,这无疑将给金融租赁业务开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而目前重庆乃至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又如何呢?银监会副主席蔡鄂在2007年6月举行的“银行租赁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租赁业的现状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很不相称。
就拿衡量租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租赁渗透率(通过租赁购买的设备总额除以当年社会设备投资总额)来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超过25%,美国更是超过了30%,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现在的租赁渗透率只有1.3%,重庆则更低。重庆作为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每年有几千亿元的设备购销量,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租赁渗透率来计算,重庆的融资租赁市场应该能达到千亿元级水平。
而现实并非如此。重庆银海租赁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只有1.8亿元。如果按照“风险资产不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这一指标要求,业务也最多只能做到18亿元。张子春由此判断:“重庆再有三五个金融租赁公司也未必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从金融租赁行业业务开展情况看,金融租赁业务资金运用收益高于贷款利息2%—3%。“虽然金融租赁整体费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其所带来的杠杆融资效应,使得承租人仍愿意选择金融租赁。”蒲成毅认为,“既然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就不能没有一个像样的金融租赁公司。”
让人兴奋的是,重庆高层已经谋划了一个美好的前景:2007年8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1小时经济圈”区县经济工作会上透露,重庆市将成立一个西部最大金融租赁公司——西部租赁公司,注册资金为20亿元,并拟吸引外资入股。
随着西部租赁公司的建立,“神奇杠杆”撬动金融之都的神话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