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馆的故事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炸酱面馆的王老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新面馆开张已经两个月了,可生意还是不怎么样。在这条街上,共有5家面馆——有拉面馆、牛肉面馆、炸酱面馆等。别人的生意家家火爆,门庭若市,唯独王老板的店冷冷清清,这怎么不让他着急呢。
  “这面味儿也挺地道,装修也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呢?”
  王老板正暗自嗟叹,眼睛忽然被报纸上的一条广告所吸引:
  你想生意兴隆吗?
  你想美梦成真吗?
  你想找不着北吗?
  京城策划大师——阿宣为您出谋划策,为您排忧解难。
  
  第二天一大早,王老板就坐在了阿宣的办公室里。
  听完了王老板絮絮叨叨的抱怨,阿宣闭上眼,沉默了半晌,突然开口问:“客人进门时,伙计喊两位了吗?”
  “喊啦!客人一进门儿,小二儿就高喊‘两位——’里边其他小二就接‘两位——里边请’,绝对可以说的上是此起彼伏”。
  “王老板,这开饭馆的要领是首先要有特色。有个餐馆,在什刹海边上,一间破房,窗户上还糊着破报纸,吃什么也不由客人,做什么你吃什么,不吃您走人。客人就这么贱,越这样客人来的越多,连比尔盖茨、克林顿都曾光顾这家小店——这就叫特色。其次是要有文化,文化懂吗?就像阿凡提餐厅开了头几年,生意时好时坏,后来餐厅不等客人吃完饭就把他们哄上桌子跳舞,结果生意好的不得了。 ” 喝了口水,阿宣总结道:“现在人吃饭,不光是吃盘子里的东西,还要吃情致、吃意思。”
  王老板听得入了神,心里早已佩服tj 五体投地,忙问道:“您看我该怎么办?”
  “甭忙,得一步步来。我看,第一步面馆要改名字,叫面中面,你在门上再加幅对联——
  上联:众人中,你最善
  下联:这条街,我最面
  横批是:面中更有面中面
  这样就能让大家记住你。一说上那儿吃饭?——去最面的那家呀!”
  王老板听得喜上眉梢,连说“高, 实在是高!”
  “这还不够,”阿宣接着说:“还要有特色。你找一个练过武术的或跆拳道的当门僮。客人到门口后,还是问‘几位?’,客人答两位,就接着喊‘两位’,但不要喊‘里边请’,而要喊‘两位,走你!’。与此同时,照客人后腰猛地踹过去,一脚把他送进门去。”
  “啊?”王老板愕然,“踹客人?有这样的特色吗?”
  “别急,听我讲完。这一脚,如果火候和部位拿准了,不仅客人不感觉疼,还特舒服,就像腰背按摩。而且为防止客人被踹倒,在离他3、4米的地方安排两位服务生,把踹进来的客人抱住。切记:男的,女士来抱;女的,男士来抱。这样就给他们一个合情合理拥抱一下的机会。”
  王老板听的有些傻,“那我先试试吧!”
  一周之后,王老板兴高采烈地又来了,进门就给阿宣2万块,“宣经理,真是太谢谢你了。上座率高了一倍,而且翻台也翻得快了。以前,很多人要了一碗面能坐上半天,喝茶、剔牙、打嗝就是赖着不走;现在好了,好些人站着就把面扒拉完,又急着到门口排队找踹去了。”
  “王老板,您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您不愧是策划大师,十分的感谢。”
  “但是我还不满意,不让你那饭馆火爆不算完。就是住延庆的客人,也要打车来吃。这是我第二步方案”,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一份稿子,“是一篇要在《北京**报》头版刊发的专访,题目是《这餐馆竟然打人》。”
  王老板头摇的像拨浪鼓,“求求您啦,千万别这样写,您让我多过几天发财的日子吧!“
  “王老板,您听我慢慢说。如果文章题目叫个什么《餐馆拾金不昧》保准没人爱看!你来看看,这是被采访的那三个人的情况,还有本人的照片。
  头一位,是位先生,常年患腰疼。有年冬天,见路边有10块钱,左右观望一下,四周无人,可这腰就是不争气呀,又怕被风吹跑了,赶快用脚踩着。在寒风中站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急了一身汗,最后还是让路过的一个患小儿麻痹的老头帮忙拣起来的。可自从去了您的面馆,挨了那脚踹,现在天天蹦迪。这是他蹦迪的照片。”
  “第二位是个罗锅,打小落的毛病。自从去了你的面馆,挨了那脚踹,现在正在中南海站岗呢。这是照片。”
  “第三位是个瘫子。自从吃了您的面,挨了那脚揣,您自己瞧瞧,正攀岩呢!”
  一个月后,王老板又来了,这回带来10万元。
  “怎么了?”阿宣问。
  “这叫一个火!山西,福建,贵州……有开车来的,有坐火车的,有坐飞机的;有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有的是骨刺,还有不孕症…客人那叫多。对了,我忘了告诉你,我把面馆关了,开了一家踹馆。……”
其他文献
日复一日,在公共汽车站前等车上班时,我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遥望”那家连名字也没有的玻璃店。说是“遥望”,是指一段心理上的距离;而实际上,玻璃店与候车点不过五米之遥。   整块的大玻璃,像无字的广告牌竖在门口,让人相信这家店有足够的实力提供足够的好玻璃。天气好的日子,玻璃冰冷的光直接射到等车的人们眼里。爱美的女人往往走过去,拿它当镜子照一下自己。而不远处无所事事的男人,则通过眼角的余光搜罗镜中那自
期刊
一座苍茫的大山,连绵数里,横空耸立在豫西北的丘陵地带,蓝天丽日之下,犹见山中云雾缭绕,银色的雾幕如一袭如诗的轻纱。  这里是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墓,是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处,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址,是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地方、、、、、、  它,就是云台山。  我们是天亮时从洛阳市赶来的,经过一路奔波,已是上午十时许,大家都一身疲惫。但听说山顶有彩虹,即刻抖落一路风尘,精神为之
期刊
老是跟我碰不上面,一位朋友很恼火。某日饭局上,他乜斜着眼,作暧昧状,扫了我一眼:“鸡!”他的意思是,我的生活规律,白天睡觉,晚上干活,很像某个女性群体的谋生方式。  其实,作为生物种类的鸡,醒得极早,公鸡凌晨就得打鸣。有那么几年,我的起居时间倒是真正像鸡:每天4点半起床,赶5点05分的班车。特别是大冬天,哆哆嗦嗦站在风中,仰面看着满天寒星等着班车,很有一点养家糊口的悲壮。  那个时候,大家都年轻,
期刊
铁,大地埋藏的雷霆  非得一场大火持续燃烧  才会现出原形  那坚硬外壳下柔软的汁液  沸腾着内心的火焰  是的,你不会听到它的尖叫声  你只会看见它  周身的血液慢慢冷却  凝固成生活中必要的坚硬  同样,你不会在那些矿石中  看见它的形状  你只会在使用它时  在磨刀石上来回磨动时  你才会惊讶于它闪电的光芒     它就是那样蛰伏  蛰伏在大山里,泥土的深层  大地深埋的雷霆  化无形于沉默
期刊
宋神宗熙宁五年雪峰山下  资水流域我跪在峒民中间  几个穿黄马褂的官员  告诉我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  新化 安化 做大宋的子民  吃雪白的稻米 穿华丽的汉服  住江南别致的建筑    他们的衣裳上 还散发着血的气息  在昨天 我的2万峒民兄弟的灵魂  被梅山的巫咒点燃 深山密林  急流险滩 我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以及骨骼里流淌的野兽的气息    那个住在开封的皇帝此时  坐在龙椅上 想着安石的变法
期刊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铅灰色的阴云笼罩在矿务局招待所的院落里,义父指着停在院中央的一辆大客车说:那是去灰汤的那是去灰汤的,义父说这话时一脸的羡艳。  义父说,矿上效益差,须当上劳模或标兵才有资格去疗养。而这种资格多半在基层煤矿产生。义父真想调回以前的那个煤矿去。现在当个机关工人,高不着低不就,算个啥呢。义父唉叹道。  义父就在这唉叹声中走到了他的末路。  义父在你留之际,指着他身体上星星点
期刊
编者按:今年第二期“诗报告”栏目增设了“大家都来写工人小辑”,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本期继续推出一组佳作,以飨读者。    战栗  □雷平阳    那个躲在玻璃后面数钱的人  她是我乡下的穷亲戚。她在工地  苦干了一年,月经提前中断  返乡的日子一推再推  为了领取不多的薪水,她哭过多少次  哭着哭着,下垂的乳房  就变成了秋风中的玉米棒子  哭着哭着,就把城市泡在了泪水里  哭着哭着,就想死在包
期刊
中午下班前,人事文员来到模具班,通知老余到厂门外结算工资。老余交了工衣、厂牌,再颤抖着从工具箱里翻出一个塑料盒,里面有他的螺丝刀。这把螺丝刀有二十多年历史了,他每天都要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像抚摸自己的孩子,然后擦些防锈油,再小心地放进电工包或者工具箱里。老余将塑料盒插入口袋,说:“打工二十二年,我就这一个战友!”  这战友,曾是他无上的荣誉。那是个崇拜铁饭碗的年代。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厂长端出一
期刊
我们局的局领导一正两副,局长主管全盘,两个副局长一个分管内勤和精神文明,一个分管业务和经济工作。局下属企业不少,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局长是个肥缺。可就在上个月,分管经济工作的王副局长竟守着肥缺不要,主动申请调到一个没有实权的部门。  这下,空缺出来的副局长之位就是“香饽饽”,谁不抢啊?我开始也觉得自己可以争取一下,我是局办公室主任,年轻,有文凭,年年被评为先进,唯一可与我竞争的是经济科科长张华。我私下
期刊
月兰早早地做好了中午饭,可下班时间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丈夫天明回来,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吧?一时月兰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天明在单位上只是个一般的工作人员,他人老实不说,也没有多大的能力,所以比他工作晚的人都慢慢地升了上去,只有他一直在原地踏着步。有时候,月兰也不满地嫌他没有本事太窝囊,说跟了他亏了。天明自己也知道自己没什么能耐,所以老婆唠叨起来,他也只能低着头听着不吭声。但不管怎么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