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院校进行合理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思想,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为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指明全新的方向。本文从体育教学俱乐部建设模式现状的分析入手,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和突破,希望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改革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创建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大学生的主动训练理念的形成,并把高职院校体育场所作为教学载体,让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开展。高等院校把俱乐部模式与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校内体育赛事等融为一体,进而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新型课程模式。此种形式归属当然也是体育教学形式,开设的初衷在于全面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感,最终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过程给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一、体育教学俱乐部建设模式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学者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多以开课模式、课程设置、选课模式、考试方法与评价体系、学生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但往往设计的模式与现实条件有很大的出入。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时,由于没考虑各体育项目特点的不同大多是一个模式,给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困扰。
其次,大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学生选课平台都是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平台,然而这个平台无法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造成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选不上,或者与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冲突,就随便选一门容易过、轻松一点的、不用晒太阳的课,最终造成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难度加大的后果。
最后,大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考试方法与评价体系由任课教师自己制定,并没有经过专家和教学团队的审核,造成各体育项目的考试难易程度差距较大,误导了学生的选课方向,使考试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学生选择的人数较少,考试难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学生选择的人数较多,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二、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和突破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践行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体育老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影响要素,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原则及要求,充分的发挥实践指导作用。其中不同阶段以及环境之下的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优化选课机制,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场馆和器材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它们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响應政府的号召,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做出一定贡献[1]。
首先,通过校园广播、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进行宣传,介绍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及任课老师的简介,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制定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选课指南,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课时间及地点等信息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科学选课。最后,学校应建立网络化选课系统平台,结合各项目的特点、场地设施、师资等情况对各项目选修课人数进行合理的分班编排。
(二)学生为本,设计非竞技性特点课程
在建立俱乐部教学模式之际,以生为本是时刻牢记,高职院校应着重关注学生本身,打造学生本源环境,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特色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形式的个性要求。以生为主,就要求学校方面要把体育教学重新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设局限性,学生才会依照自己的喜好与意愿选择学习内容与时间,还可根据需要邀请不同的任课教师为自己的兴趣进行辅导。俱乐部教学模式要能体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特色,以满足大学生的广泛需求。
从师生之间的关系来看,俱乐部模式要把老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提升至一个新高度,来适应双向发展体系的构建。并且,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开设与应用,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健体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有别于体育院校的竞技教学,普通高职院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要尽量控制技术性训练与比赛,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训练内容加入进来,比如竞走、长跑等项目,因为诸如此类内容对于高职院校体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无法达成一致,形成不了等价关系,只能使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越走越远。
(三)改革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行“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来自于时代和公众的各类挑战以及威胁。对此,体育老師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体育教学经验,积极的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主动学习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求,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践行要求及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更好的避免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更好地体现人文体育教育的作用及优势,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体育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
比如,体育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和水平,也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以赛代考是多种体育考核方式之一。通过“以赛代考”的方式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2]。“以赛代考”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体验运动项目的竞赛性和趣味性,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意识,并为学校选拔和培养竞赛后备人才做好铺垫[3]。
三、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增强对学生德智美劳的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同时注意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香花.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243-244.
[2]安庆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5):130-133.
[3]杨明.民办学院俱乐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161-162.
作者简介
李阳(1991—),女,汉族,湖北宜昌,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羽毛球教学。
关键词: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改革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创建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大学生的主动训练理念的形成,并把高职院校体育场所作为教学载体,让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开展。高等院校把俱乐部模式与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校内体育赛事等融为一体,进而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新型课程模式。此种形式归属当然也是体育教学形式,开设的初衷在于全面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感,最终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过程给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一、体育教学俱乐部建设模式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学者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多以开课模式、课程设置、选课模式、考试方法与评价体系、学生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但往往设计的模式与现实条件有很大的出入。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时,由于没考虑各体育项目特点的不同大多是一个模式,给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困扰。
其次,大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学生选课平台都是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平台,然而这个平台无法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造成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选不上,或者与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冲突,就随便选一门容易过、轻松一点的、不用晒太阳的课,最终造成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难度加大的后果。
最后,大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考试方法与评价体系由任课教师自己制定,并没有经过专家和教学团队的审核,造成各体育项目的考试难易程度差距较大,误导了学生的选课方向,使考试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学生选择的人数较少,考试难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学生选择的人数较多,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二、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和突破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践行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体育老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影响要素,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原则及要求,充分的发挥实践指导作用。其中不同阶段以及环境之下的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优化选课机制,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场馆和器材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它们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响應政府的号召,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做出一定贡献[1]。
首先,通过校园广播、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进行宣传,介绍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及任课老师的简介,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制定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选课指南,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课时间及地点等信息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科学选课。最后,学校应建立网络化选课系统平台,结合各项目的特点、场地设施、师资等情况对各项目选修课人数进行合理的分班编排。
(二)学生为本,设计非竞技性特点课程
在建立俱乐部教学模式之际,以生为本是时刻牢记,高职院校应着重关注学生本身,打造学生本源环境,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特色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形式的个性要求。以生为主,就要求学校方面要把体育教学重新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设局限性,学生才会依照自己的喜好与意愿选择学习内容与时间,还可根据需要邀请不同的任课教师为自己的兴趣进行辅导。俱乐部教学模式要能体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特色,以满足大学生的广泛需求。
从师生之间的关系来看,俱乐部模式要把老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提升至一个新高度,来适应双向发展体系的构建。并且,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开设与应用,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健体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有别于体育院校的竞技教学,普通高职院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要尽量控制技术性训练与比赛,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训练内容加入进来,比如竞走、长跑等项目,因为诸如此类内容对于高职院校体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无法达成一致,形成不了等价关系,只能使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越走越远。
(三)改革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行“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来自于时代和公众的各类挑战以及威胁。对此,体育老師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体育教学经验,积极的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主动学习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求,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践行要求及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更好的避免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更好地体现人文体育教育的作用及优势,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体育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
比如,体育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和水平,也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以赛代考是多种体育考核方式之一。通过“以赛代考”的方式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2]。“以赛代考”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体验运动项目的竞赛性和趣味性,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意识,并为学校选拔和培养竞赛后备人才做好铺垫[3]。
三、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增强对学生德智美劳的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同时注意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香花.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243-244.
[2]安庆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5):130-133.
[3]杨明.民办学院俱乐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161-162.
作者简介
李阳(1991—),女,汉族,湖北宜昌,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羽毛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