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应以语言运用为主线,筛选彰显散文类文本语用价值的语用训练内容,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用的方法、技巧,并且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
散文类;文本特点;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以记叙景物为主的记叙性散文,通过描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在写作特色上,作者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二是运用了“虚(作者的想象、感受)实(瀑布的形态、声响)结合”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本文写景兼抒情,情景交融,诗意浓郁,富有文采。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言外之意是一种语言规律,是语用示范。本文为学生的思维表达做了很好的实例示范,是学生训练写法、提升语用能力的好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型”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以语言带动内容是“语用型”阅读教学区别于以内容学习为主的阅读教学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那么,在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散文类文体特点来展开教学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语言运用为主线,选准语用训练内容
(一)由“言”及“心”入语境——感悟语言美
《黄果树瀑布》一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若要让学生真切感悟到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其想象能力和审美联想,首先必须引导学生体悟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以及文本独特的句式表達,仔细把玩、揣摩、赏析文本语言丰富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
1.复习旧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描述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词语,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多媒体出示以下词语: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訇然作响
宽幅白练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灌满活力 携来生机 完全沉醉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再指名分行读,并说说这一行词语是写什么内容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声响 形态 感受
其次,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读出词语的画面感和作者丰富的情感。
最后,教师小结: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齐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意图】以语言运用为主线,选取彰显黄果树瀑布声响、形态以及作者的感受词语,以词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借“读”“思”“说”扣问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揣摩、领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意蕴,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象,读出词语所蕴含的画面感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这些美妙、典范的语言材料,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紧扣中心句,提炼关键词,触摸作者情感之弦
师:《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是篇游记,游记属于散文,散文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是情感。这篇文章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作者游览黄果树瀑布后的感受,看看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捕捉到了这一句?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一部杰作!
师: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是最关键的词语呢?
生:杰作。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杰作”)我们把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或词语称作什么呢?
生:文眼。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
生:感叹句。
师:是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用了一个感叹句,来表达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后总的感受。你能抓住句尾的感叹号,把句子读好吗?
【教学意图】感悟语言,不仅仅要感悟语言的内容,语句的表达方式也是感悟的重要内容。“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一部杰作!”仔细读这句话,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感叹句,“杰作”是本句的关键词。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及读出感叹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情感之弦,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及文本的主旨,为下一步深入阅读文本打下基础。
(二)作比较,“炼词”“炼句”明写法
师:过渡,能抓住文眼读书,说明你已经会读书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了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的呢?
1.品词句,明写法
多媒体出示:比较以下两个句子,说说书中的原句好在哪里?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书上原句)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崖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从岩壁上泻下来。水声“哗哗”的。(教师改写后的句子)
(1)同桌交流。要求:轻声有序,互相补充,注意倾听。
(2)讨论交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活动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原句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宽幅白练”“千万架织布机”“泻”“大合奏”等关键词,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为了深化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并为他们简介黄果树瀑布,让他们通过观其形,理解“白练”,听数据,感悟“宽幅”;播放黄果树瀑布录像,让学生通过听其音,理解“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接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体会作者善用、巧用比喻,使瀑布变得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3.教师因势利导把阅读发现引向深入
师:除了运用比喻,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呢?仔细观察红色和绿色部分,你能有所发现吗?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用红色文字标注)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用绿色文字标注)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红色的文字写的是瀑布的形态、声响,绿色文字是作者的想象、感受。
接着,教师故意提高语调说:“如果老师把看到的、听到(形态、声响)的视为“实”的话,那么绿色部分(比喻句,作者的想象、感受)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学生有所发现后,教师及时小结: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才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壮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意图】教师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适当地改变原文中的句子,再让学生把它和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仔细品词嚼句,发现作者善用、巧用比喻的写法,深刻体会作者“炼词”“炼句”上的功夫;然后再相机点拨,发现作者另一个“语言秘密”——“虚实结合”的写法,为下一步迁移运用、学习写法、形成语用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了“心”察“情”悟心境——体悟情思美
随后,教师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作者的“语言秘密”,透过“虚实结合”的写法,了“心”察“情”悟心境。
师:文章还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并概括地说一说,你从作者写实、写虚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什么?快速读课文,找到一处即可。
在交流汇报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画出的那一段文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写虚”,重点谈谈自己从“写虚”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体悟情思美,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四)动“情”入“境”品意境——体验意境美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从文中选取彰显“虚实结合”写法的章节,利用多媒体出示這些内容,以及与各节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意图】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感情,文学家把他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品词析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披文而入情,体悟文本的情思美;然后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出示黄果树瀑布图片、播放音乐等形式,渲染感情气氛,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呆板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文章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所倾吐的情与意,叩击学生心灵,引起共鸣,达到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的境界,来体会文本的意境美。让他们在愉悦的朗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审美情操。同时,也为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表情达意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
(一)引导迁移运用,在语用实践中实现言语增值
著名特级教师刘连增认为:“有效、高效的课堂,不能就内容讲内容,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言语表达……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例’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师:(过渡)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写法,叫“虚实结合”,“实”的写法让人感觉到真实,而“虚”的写法又让人感觉到传神。同学们,你们能学习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吗?
多媒体出示活动二:学运用,我能写
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瀑布,只见一道__________的瀑布从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的水声________。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花________。
(1)练写。
(2)交流。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原理》告诉我们,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对文字的解码、编码过程,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才能为阅读后期欣赏、评价、储存、运用做好充分的积淀。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语言秘密”的前提下,教师采取“学习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的形式,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遵循文本的语境和意义逻辑,仿照课文,描写“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瀑布”,展开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起到丰盈感受、深化理解的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形式、表达技巧融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在“言”“意”转换与融合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例”的增值,发展了语用能力。
(二)引导章法临摹,课外语用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的布局谋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法,是学生学习写法、练习写作极好的范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在“大语文”背景下,教师要有很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学完课文后,应积极创设语用情境,以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临摹文本的章法,开展下一轮语用训练。
作业: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个片段,可以写身边的一处景物,也可以写自己参观、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
【教学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用上文本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技巧、语言形式运用在课外语用实践中,实现了“把文本的语文价值转化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现实价值”。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促进了孩子们语言的“生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不仅要根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由“言”及“心”入语境——感悟语言美,了“心”察“情”悟心境——体悟情思美,动“情”入“境”品意境——体验意境美,还应以语用为核心,以语言运用为主线,筛选彰显散文类文本语用价值的语用训练内容,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用的方法、技巧,并且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升语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语用 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应以语言运用为主线,筛选彰显散文类文本语用价值的语用训练内容,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用的方法、技巧,并且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
散文类;文本特点;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以记叙景物为主的记叙性散文,通过描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在写作特色上,作者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二是运用了“虚(作者的想象、感受)实(瀑布的形态、声响)结合”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本文写景兼抒情,情景交融,诗意浓郁,富有文采。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言外之意是一种语言规律,是语用示范。本文为学生的思维表达做了很好的实例示范,是学生训练写法、提升语用能力的好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型”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以语言带动内容是“语用型”阅读教学区别于以内容学习为主的阅读教学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那么,在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散文类文体特点来展开教学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语言运用为主线,选准语用训练内容
(一)由“言”及“心”入语境——感悟语言美
《黄果树瀑布》一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若要让学生真切感悟到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其想象能力和审美联想,首先必须引导学生体悟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以及文本独特的句式表達,仔细把玩、揣摩、赏析文本语言丰富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
1.复习旧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描述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词语,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多媒体出示以下词语: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訇然作响
宽幅白练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灌满活力 携来生机 完全沉醉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再指名分行读,并说说这一行词语是写什么内容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声响 形态 感受
其次,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读出词语的画面感和作者丰富的情感。
最后,教师小结: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齐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意图】以语言运用为主线,选取彰显黄果树瀑布声响、形态以及作者的感受词语,以词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借“读”“思”“说”扣问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揣摩、领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意蕴,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象,读出词语所蕴含的画面感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这些美妙、典范的语言材料,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紧扣中心句,提炼关键词,触摸作者情感之弦
师:《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是篇游记,游记属于散文,散文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是情感。这篇文章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作者游览黄果树瀑布后的感受,看看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捕捉到了这一句?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一部杰作!
师: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是最关键的词语呢?
生:杰作。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杰作”)我们把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或词语称作什么呢?
生:文眼。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
生:感叹句。
师:是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用了一个感叹句,来表达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后总的感受。你能抓住句尾的感叹号,把句子读好吗?
【教学意图】感悟语言,不仅仅要感悟语言的内容,语句的表达方式也是感悟的重要内容。“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一部杰作!”仔细读这句话,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感叹句,“杰作”是本句的关键词。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及读出感叹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情感之弦,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及文本的主旨,为下一步深入阅读文本打下基础。
(二)作比较,“炼词”“炼句”明写法
师:过渡,能抓住文眼读书,说明你已经会读书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了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的呢?
1.品词句,明写法
多媒体出示:比较以下两个句子,说说书中的原句好在哪里?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书上原句)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崖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从岩壁上泻下来。水声“哗哗”的。(教师改写后的句子)
(1)同桌交流。要求:轻声有序,互相补充,注意倾听。
(2)讨论交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活动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原句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宽幅白练”“千万架织布机”“泻”“大合奏”等关键词,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为了深化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并为他们简介黄果树瀑布,让他们通过观其形,理解“白练”,听数据,感悟“宽幅”;播放黄果树瀑布录像,让学生通过听其音,理解“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接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体会作者善用、巧用比喻,使瀑布变得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3.教师因势利导把阅读发现引向深入
师:除了运用比喻,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呢?仔细观察红色和绿色部分,你能有所发现吗?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用红色文字标注)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用绿色文字标注)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红色的文字写的是瀑布的形态、声响,绿色文字是作者的想象、感受。
接着,教师故意提高语调说:“如果老师把看到的、听到(形态、声响)的视为“实”的话,那么绿色部分(比喻句,作者的想象、感受)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学生有所发现后,教师及时小结: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才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壮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意图】教师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适当地改变原文中的句子,再让学生把它和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仔细品词嚼句,发现作者善用、巧用比喻的写法,深刻体会作者“炼词”“炼句”上的功夫;然后再相机点拨,发现作者另一个“语言秘密”——“虚实结合”的写法,为下一步迁移运用、学习写法、形成语用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了“心”察“情”悟心境——体悟情思美
随后,教师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作者的“语言秘密”,透过“虚实结合”的写法,了“心”察“情”悟心境。
师:文章还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并概括地说一说,你从作者写实、写虚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什么?快速读课文,找到一处即可。
在交流汇报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画出的那一段文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写虚”,重点谈谈自己从“写虚”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体悟情思美,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四)动“情”入“境”品意境——体验意境美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从文中选取彰显“虚实结合”写法的章节,利用多媒体出示這些内容,以及与各节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意图】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感情,文学家把他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品词析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披文而入情,体悟文本的情思美;然后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出示黄果树瀑布图片、播放音乐等形式,渲染感情气氛,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呆板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文章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所倾吐的情与意,叩击学生心灵,引起共鸣,达到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的境界,来体会文本的意境美。让他们在愉悦的朗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审美情操。同时,也为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表情达意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
(一)引导迁移运用,在语用实践中实现言语增值
著名特级教师刘连增认为:“有效、高效的课堂,不能就内容讲内容,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言语表达……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例’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师:(过渡)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写法,叫“虚实结合”,“实”的写法让人感觉到真实,而“虚”的写法又让人感觉到传神。同学们,你们能学习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吗?
多媒体出示活动二:学运用,我能写
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瀑布,只见一道__________的瀑布从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的水声________。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花________。
(1)练写。
(2)交流。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原理》告诉我们,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历对文字的解码、编码过程,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才能为阅读后期欣赏、评价、储存、运用做好充分的积淀。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语言秘密”的前提下,教师采取“学习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的形式,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遵循文本的语境和意义逻辑,仿照课文,描写“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瀑布”,展开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起到丰盈感受、深化理解的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形式、表达技巧融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在“言”“意”转换与融合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例”的增值,发展了语用能力。
(二)引导章法临摹,课外语用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的布局谋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写法,是学生学习写法、练习写作极好的范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在“大语文”背景下,教师要有很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学完课文后,应积极创设语用情境,以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临摹文本的章法,开展下一轮语用训练。
作业: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个片段,可以写身边的一处景物,也可以写自己参观、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
【教学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用上文本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技巧、语言形式运用在课外语用实践中,实现了“把文本的语文价值转化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现实价值”。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促进了孩子们语言的“生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散文类“语用型”阅读课堂教学,不仅要根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由“言”及“心”入语境——感悟语言美,了“心”察“情”悟心境——体悟情思美,动“情”入“境”品意境——体验意境美,还应以语用为核心,以语言运用为主线,筛选彰显散文类文本语用价值的语用训练内容,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用的方法、技巧,并且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升语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语用 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