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激疑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从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提出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教学效果
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如果在分析课文时提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有什么含义?”学生不可能准确地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教学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在课文分析完后,再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就可以回答得准确深刻。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重点介绍四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1. 逆问式
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一般问问题总是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如讲《左忠毅公逸事》时可以这样问:“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几个字去掉好不好?”这种逆问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提问,老师要特别注意点拨引导。
2. 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3. 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 创造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大丰市初级中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激疑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从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提出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教学效果
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如果在分析课文时提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有什么含义?”学生不可能准确地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教学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在课文分析完后,再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就可以回答得准确深刻。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重点介绍四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1. 逆问式
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一般问问题总是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如讲《左忠毅公逸事》时可以这样问:“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几个字去掉好不好?”这种逆问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提问,老师要特别注意点拨引导。
2. 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3. 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 创造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大丰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