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宣布威斯康星的众议员保罗·瑞安为竞选伙伴后,这场沉闷的大选便开始有了看头。
众所周知,罗姆尼曾经是美国最左的地方马萨诸塞州的州长,不得不顺顶应自由派的若干政策,在共和党政治角逐中颇有负担。为了赢得保守派的信任,他一直试图把三股保守主义潮流——文化保守主义、外交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集于一身,自称是“严重的保守主义者”。不过,文化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有着深刻的矛盾。文化保守主义反同性恋、反婚前性生活、反堕胎、力挺家庭价值、高举宗教的旗帜。财政保守主义则主张缩小政府、削减赤字、降低税率、给予个人以最大的自由,不愿意在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方面“多管闲事”。罗姆尼虽然为了笼络保守派而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信念,但他个人毕竟来自企业界,主要的信誉在财政保守主义上。
在共和党预选中,罗姆尼受到以桑托勒姆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强烈挑战,让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毕竟,大多数要争取的中间派选民,对财政保守主义有相当的支持,期待着一位懂经济的总统,对于动不动拿避孕药来喋喋不休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深恶痛绝。但罗姆尼也不敢得罪这些文化保守主义者,频频在桑托勒姆的威胁下迁就他们的立场,使得他在中间选民中形象每况愈下。预选苦战过关后,他选择瑞安,明确了自己以财政保守主义为核心的竞选主题,进而把这一选举带进一场真正有意义的意识形态辩论。
42岁的瑞安相貌堂堂,为人诚挚,举止儒雅,相当有人格魅力。他愿意和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敌人)坐下来讨论自己的政策和思想。他成为全美政治明星,首先在于他作为众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于2011年提出了题为《通往繁荣之路》的财政计划,要把联邦的“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福利逐渐私有化,把政府开支在GDP中的比例从24%降到20%。但他既不肯削减国防开支,又不肯给富人加税,这些削减主要集中在穷人或中产阶级所享受的福利和社会服务上。为此,他被民主党称为激进分子,但被共和党视为财政保守主义的正宗、意识形态的领袖,顿成茶党宠儿。他的信仰非常清晰:美国的信念是个人自立,不能万事都找政府。他自己的生活,也是这一自立精神的写照。其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都在五十几岁就死于心脏病,基因很成问题。但他发誓靠着个人自立改变命运,每天不离健身房,故而看上去像个运动员。另外,他在文化和社会问题上则并不那么保守,或者说不把这些问题当作自己政治上的关注点。在这方面,他和罗姆尼确实是一对好搭档。
许多保守主义者,依然对罗姆尼不信任,认为他不过是个投机家,最终会为了赢得中间选民而放弃原则。不仅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就是共和党中的知识集团,也对罗姆尼冷言冷语。默多克和其《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就非常典型。罗姆尼曾到《华尔街日报》总部讲演,希望赢得支持。但默多克和编辑部都对之非常冷漠。《华尔街日报》不停地发表文章,称罗姆尼不过是个管理具体事务的经理,有着几十个细节性的方案,但绝不是政治领袖,没有清晰的意识形态信条,更没有为意识形态原则而斗争的勇气。
也正是如此,罗姆尼选谁当副总统候选人,就成了保守派共和党人是否支持他的关键。大选当然主要是选总统。但是,副总统候选人选择得当,往往能够成为致胜之关键。艾森豪威尔当年选总统时,力图保持自己超然于政治之上的高姿态,像个将军而非政客,不轻易恶毒攻击对手。他挑选了年轻气盛的右翼议员尼克松作为竞选伙伴,最极端的话让尼克松去说,结果既能保持对民主党的进攻势头,又团结了本党的保守势力。肯尼迪和尼克松竟逐总统时,挑选约翰逊作为竞选伙伴,进而拿下南方,以毫厘之差险胜。里根挑选老布什,借助后者稳健的立场和丰富的外交经验,克服了他作为好莱坞明星的牛仔业余政治家的形象。类似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2012年的美国大选,无疑是两党之间的一场恶斗。罗姆尼}生格温吞、立场模糊,对付民主党狠毒不够,对本党又缺乏号召力,进而急需竞选搭档来补之不足。也难怪,事先《华尔街日报》就发表文章,呼吁罗姆尼挑选瑞安。在罗姆尼最终挑选了瑞安后,《华尔街日报》立即连篇累牍地为之欢呼。罗姆尼大概不应该忘记,他在预选转战南方时,在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娜本来应该有所斩获,但恰恰是因为支持他的人热情不够、没有去投票,最终在民调领先的地方也以毫厘之差输给桑托勒姆。为了避免这样的场面不在大选中重演,他就必须找到能让共和党人提起精神的搭档。
选择瑞安,帮助罗姆尼团结了共和党人。但是,由于瑞安的财政计划过于激进,也为奥巴马提供了很好的攻击点。瑞安的出场,使今年的大选更为两极化。这从观赏的角度看,选战将更刺激。可惜,美国目前最为需要的,是社会共识,而非两极分化的政治戏剧。
(作者系旅美学者,任教美国萨福克大学)
众所周知,罗姆尼曾经是美国最左的地方马萨诸塞州的州长,不得不顺顶应自由派的若干政策,在共和党政治角逐中颇有负担。为了赢得保守派的信任,他一直试图把三股保守主义潮流——文化保守主义、外交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集于一身,自称是“严重的保守主义者”。不过,文化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有着深刻的矛盾。文化保守主义反同性恋、反婚前性生活、反堕胎、力挺家庭价值、高举宗教的旗帜。财政保守主义则主张缩小政府、削减赤字、降低税率、给予个人以最大的自由,不愿意在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方面“多管闲事”。罗姆尼虽然为了笼络保守派而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信念,但他个人毕竟来自企业界,主要的信誉在财政保守主义上。
在共和党预选中,罗姆尼受到以桑托勒姆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强烈挑战,让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毕竟,大多数要争取的中间派选民,对财政保守主义有相当的支持,期待着一位懂经济的总统,对于动不动拿避孕药来喋喋不休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深恶痛绝。但罗姆尼也不敢得罪这些文化保守主义者,频频在桑托勒姆的威胁下迁就他们的立场,使得他在中间选民中形象每况愈下。预选苦战过关后,他选择瑞安,明确了自己以财政保守主义为核心的竞选主题,进而把这一选举带进一场真正有意义的意识形态辩论。
42岁的瑞安相貌堂堂,为人诚挚,举止儒雅,相当有人格魅力。他愿意和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敌人)坐下来讨论自己的政策和思想。他成为全美政治明星,首先在于他作为众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于2011年提出了题为《通往繁荣之路》的财政计划,要把联邦的“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福利逐渐私有化,把政府开支在GDP中的比例从24%降到20%。但他既不肯削减国防开支,又不肯给富人加税,这些削减主要集中在穷人或中产阶级所享受的福利和社会服务上。为此,他被民主党称为激进分子,但被共和党视为财政保守主义的正宗、意识形态的领袖,顿成茶党宠儿。他的信仰非常清晰:美国的信念是个人自立,不能万事都找政府。他自己的生活,也是这一自立精神的写照。其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都在五十几岁就死于心脏病,基因很成问题。但他发誓靠着个人自立改变命运,每天不离健身房,故而看上去像个运动员。另外,他在文化和社会问题上则并不那么保守,或者说不把这些问题当作自己政治上的关注点。在这方面,他和罗姆尼确实是一对好搭档。
许多保守主义者,依然对罗姆尼不信任,认为他不过是个投机家,最终会为了赢得中间选民而放弃原则。不仅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就是共和党中的知识集团,也对罗姆尼冷言冷语。默多克和其《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就非常典型。罗姆尼曾到《华尔街日报》总部讲演,希望赢得支持。但默多克和编辑部都对之非常冷漠。《华尔街日报》不停地发表文章,称罗姆尼不过是个管理具体事务的经理,有着几十个细节性的方案,但绝不是政治领袖,没有清晰的意识形态信条,更没有为意识形态原则而斗争的勇气。
也正是如此,罗姆尼选谁当副总统候选人,就成了保守派共和党人是否支持他的关键。大选当然主要是选总统。但是,副总统候选人选择得当,往往能够成为致胜之关键。艾森豪威尔当年选总统时,力图保持自己超然于政治之上的高姿态,像个将军而非政客,不轻易恶毒攻击对手。他挑选了年轻气盛的右翼议员尼克松作为竞选伙伴,最极端的话让尼克松去说,结果既能保持对民主党的进攻势头,又团结了本党的保守势力。肯尼迪和尼克松竟逐总统时,挑选约翰逊作为竞选伙伴,进而拿下南方,以毫厘之差险胜。里根挑选老布什,借助后者稳健的立场和丰富的外交经验,克服了他作为好莱坞明星的牛仔业余政治家的形象。类似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2012年的美国大选,无疑是两党之间的一场恶斗。罗姆尼}生格温吞、立场模糊,对付民主党狠毒不够,对本党又缺乏号召力,进而急需竞选搭档来补之不足。也难怪,事先《华尔街日报》就发表文章,呼吁罗姆尼挑选瑞安。在罗姆尼最终挑选了瑞安后,《华尔街日报》立即连篇累牍地为之欢呼。罗姆尼大概不应该忘记,他在预选转战南方时,在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娜本来应该有所斩获,但恰恰是因为支持他的人热情不够、没有去投票,最终在民调领先的地方也以毫厘之差输给桑托勒姆。为了避免这样的场面不在大选中重演,他就必须找到能让共和党人提起精神的搭档。
选择瑞安,帮助罗姆尼团结了共和党人。但是,由于瑞安的财政计划过于激进,也为奥巴马提供了很好的攻击点。瑞安的出场,使今年的大选更为两极化。这从观赏的角度看,选战将更刺激。可惜,美国目前最为需要的,是社会共识,而非两极分化的政治戏剧。
(作者系旅美学者,任教美国萨福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