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打虎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武松打虎之后,武大郎也着实跟在后边风光了几天,左右邻居没有不敬重他的,如花似玉的潘金莲一日三餐把他服侍得妥妥当当的。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武松出差去了,据说这一出去就得三年五载,街头上的那些泼皮无赖又开始拿他寻开心,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他的炊饼,更有那狗杂种西门庆找上门来勾引他的娘子。那天炊饼卖得快,回家稍早了点儿,就撞见了刚从床上下来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的西门庆。可恨那畜生不仅不向他认个错,反倒将他踢了一脚,扬长而去。他吐了一口鲜血,跌倒在地,半天动弹不得。
   这天夜里,他恨恨地想,如果他也有武松那身功夫,能够打死一只老虎,那也就没有谁敢欺负他了。他翻了几回身,细细地回想着武松所说的打虎经过。哎呀,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得,不就是多喝了几碗酒,凭着酒力三拳就把那大虫打死了吗!要论身板儿,我没有他那么高大,却比他长得粗壮,要论喝酒我也能跟他一比高低。他能喝18碗,我也能喝18碗,那他能打老虎,我也未必不能打老虎。打死了老虎,这辈子看谁还敢欺负我?打不死老虎,被老虎吃了也好,免得活在世上戴绿帽子受窝囊气,死了一了百了倒也干净。
   主意拿定,那天他也不出去卖炊饼,一直睡到天色将晚。他提着一根扁担来到景阴岗下,直往酒店而去。刚喝了三碗,伙计就叫他不要喝了:“老兄,你没见旗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岗么?”他瞪起眼睛,说:“你怕我不给银子怎的?”说着,他将一块约摸10两的银子扔在桌上。伙计见他脸上凶凶的,也就不敢多说,只管打酒来。见他一口气喝了10碗,伙计终究有点怕了,担心要出事儿,就将老板叫了过来。老板见他已有七分醉意,就好言好语地劝他不要喝了。他冷冷一笑,说:“你们听说过那打虎的武松吗?他就是我的弟弟。”“哎呀,失敬失敬。既如此,你就尽兴喝吧。”各位猜猜他這天喝了多少?喝了足足19碗,比武松还多喝了1碗。直喝得老板伙计一个个吐出舌头,连声说:“了不得,了不得!”他要给银子,老板也没收他的。
   乘着夜色,他扛着扁担跌跌撞撞地上了景阴岗。刚在一块石头上坐下,一只老虎摇着尾巴走了过来。仔细一看,与武松说的老虎完全是一个样子。不由分说,他扬起扁担就向老虎的头上砸去。那老虎“呜”的叫了一声就蹿上了树顶。他想,也活该我倒霉,人家碰到的老虎都不会爬树,偏偏我碰到的老虎却会爬树,这不是遇上老虎精了吗?幸好那树不大,被他三摇两摇,那树就断了。老虎刚一落地,他就一扁担砸了下去,接着又一拳打在老虎头上。没想到老虎这么不经打,只这一拳,就七窍冒血四脚伸直了。他想,到底比老二多喝了一碗酒,力气也就多了一分,打死一只老虎,比老二少用了两拳。
   酒店老板正待关门,他从山上跑了下来:“我只一拳,就打死老虎了。”老板随他上山,哪知他打死的竟是一只猫。老板暗暗好笑,却不动声色,说:“果然英雄,果然英雄。”他带着武大郎回到店里歇息,暗中却叫伙计将白天花了百十两银子买来做虎骨酒的老虎扛到山上,把那猫扔进了山沟里。等到天刚亮,老板就叫人敲锣打鼓抬着武大郎和老虎来到县府衙门。知县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一看武大郎那模样,就心生疑惑,再伸手一摸,那虎的身子已经僵硬了,岂会是当天夜间打死的?只是他也不揭破这层皮,说道:“早就听到过武松的英名,没想到其兄更胜一筹。”当下就叫差役们抬着武大郎和老虎在街上游了一大圈,从早上游到傍晚,远近几十里的地方都知道阴谷县有人打死了老虎。
   从那之后,方圆几百里的地面都有人到景阴岗下的小酒店买酒,说这酒能滋阴补阳,能让懦夫变成勇士。再后来又出现这样的奇迹,一对夫妻结婚10年不孕,妻子成天哭哭啼啼,骂男人无能,一年前男人喝了这景阴岗酒,顿生阳刚之气,不久生下了四胞胎。再后来,酒店老板干脆在阴谷县、阳谷县、阴山县、阳山县等十几个县城开了分店,分店的生意也红红火火。
   那阴谷县知县在武大郎打虎的第二天,就向上呈送了一份报告,说是景阴岗的老虎十几年来伤害了无数生灵,吓得周围的百姓连大白天都不敢从山上过,弄得阴谷县冷冷清清,百业萧条。他上任不满一月,就三次上山考察地形,组织猎人围捕了老虎,解除了当地居民的心头之患,让黎民百姓都感到了皇恩浩荡。不久,知县就升任为知府。据说后来一直升到二品。
   至于那武大郎,他打死了老虎,当衙门里当差,也扬眉吐气了几天,只是没过多久,他就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说,有一天他喝酒喝得太多了,竟一口气喝了20几碗,结果醉死了。有人说,有一天他独自上景阴岗,被景阴岗的老虎吃了。有人说,有一天办完了差事,他就多喝了几碗酒,然后仗着酒力去寻西门庆报仇,结果被人家三拳两脚就打死了扔在阴沟里。有人说,本来知县大人(也可能是酒店)是为他准备了一份讲稿的,讲稿对打虎的动机和过程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平时他也总是照讲稿说的,有一天多喝了几口,有一点兴奋,就讲了那景阴岗的老虎如何了得,竟然还会爬树。他说得手舞足蹈,别人向他挤眼睛,他也看不见。当天夜里,他就被人害了。至于哪种说法可靠,当时也没有人深追。潘金莲巴不得他早死,武松又在千里之外,谁还管这等闲事?现在事隔千年,就更无从考证了。
其他文献
青岛作家高伟惠赠的《生命从来不肯简单》随笔集,写得真是好,给人启迪,引人深思。其中的《慢点活》,就像是对我说的一样。在这篇文章里,高伟将生活比喻成一条狗:“我不跑了,生活那只狗也不跑了;它追我,就是因为我跑得急;我跑得有多急,它追得就有多急。”說得对极了。   乡下孩子,大多有被狗追赶过的经历。我有时想:狗和人大概是地球上最势利的两种动物了。“人敬有,狗咬丑”,狗是会看眼色行事的。有的狗,你还没有
期刊
前几天,老张因为和妻子性格不合而离婚了。当晚,他约我们几个平时比较亲近的朋友一起下馆子“庆祝重拾自由”。席中,老张感叹说:“婚姻这东西呀,当然需要珍惜……”我们能感受到他想说的话是“婚姻当然需要珍惜,但如果真是不幸福而且无力改变的婚姻,那么结束也未尝不是一种好选择”。不过,老张话还没说完,正好我们有个共同的朋友老李也和他的另一些朋友来到这里吃饭,见我们都在,老李就挤进来先和我们一起喝一杯。老李一边
期刊
宋朝有多么重视读书人?说出来也足以让人惊叹。  作为以后周殿前司都点检,通过“陈桥兵变”武力夺权的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对外首先是收复星罗棋布于各地的割据政权,推进统一;对内则是首倡科举,兴建学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他安排专人和专项经费,扩建了后周时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国子监的学社和祠宇,在国子监东、西两庑板壁上绘制“先贤”“先儒”肖像,亲自撰写《孔子赞》《颜子赞》,国子监开学之日,他还给来此学习的
期刊
尔墓拱矣,黄土齐下巴矣。李鸿章回望宦海生涯,打禅被团,突然想起某人欠他三升米,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尽长恨滚滚来。李中堂喊来小妾红袖子添茶,他要平复心绪;又喊小妾笔墨侍候,他要胭脂添诗兴,即刻挥毫: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就两句?嗯,下头没有了。   这句子好眼熟。曾文正公写过: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养,一,春,三字雷同。这算不算抄袭?当然不算。一,七个字只有三个字同,雷同率仅40
期刊
傍晚,单位老张、老王在院子里散步,迎面走来个西装革履、腋下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主动向他们打招呼:“二位好!散步呢!吃了吗?”   老张、老王有些惊愕,几乎异口同声:“你,你是谁?没见过呀……”   中年男子似乎很吃惊:“哦,我都来半年多了,怎么没见过,不认得?我是孙书记呀!”   老张:“原来,你就是孙书记呀?听说过,但没见过,不认识,请原谅!”   老王:“是不认得,对不起。我
期刊
金庸小说《鹿鼎记》,开篇借吕留良之口,讲述自秦至清帝退位2133年来,围绕“打天下,坐天下”的皇位争夺,过程的血腥与目的的残酷,皆源于“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那只“鹿”。   对“鹿”的态度,史上最坦诚者,首推蒯通。当时,刘邦作为得“鹿”者,把刀架到他脖子上,逼他交代为韩信反叛出谋划策的罪行。《史记》载,蒯通对刘邦指认其会同韩信反叛供认不悔。刘邦听罢,便要一烹了之!   此处,蒯通与刘邦的对话,
期刊
职场上有些管理者,总是盯着员工的缺点不放,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的心态下,他们觉得自己遇人不淑,没有选对好员工。还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优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某个缺点却永远忘不了。   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应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员工就会对他充满信任和希望,就会更加尊敬和拥戴他,干起工作来也会更加勤勤恳恳,工作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管理者就会带领团队创造出更大的成就和价值。   用人之道
期刊
中学同学在某高校任教,毕业之后一直没有联系。前段时间,他突然现身朋友圈,而且连连发声:请各位同学帮帮忙,为xx大学投上一票吧,完成任务,谢谢!不好意思啊!有人提醒他,应该意思意思。同学马上发送一个红包,附言:一点意思,让同学们每天都锻炼一下手指的灵活度,也蛮好的。   想象手机那端的某同学,本来在讲台上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而如今在朋友圈完成校方交办的任务时,俨然成为街头乞怜的一个半百老人。当下的
期刊
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山青水绿,正是春耕、春种的时节,大唐益昌县令何易于突然接到一纸公函,大意是刺史崔朴一行10余人乘船沿嘉陵江东下赴益昌开展春耕生产检查和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考察工作,请益昌县安排纤夫若干、马匹若干,务必配合做好服务接待工作云云。   去!狗屁调研考察工作,还生态环境保护呢,不就是借个由头游山玩水吗?不怪易于同志有牢骚,实在是益昌是个农业大县,春耕时节大凡能干活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忙着
期刊
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幅图片,上有文字称,要在五年内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云云。没有看到这则信息的全文,只就图片上的文字作点解析。   且不管“全面复兴”(是否“全盘西化”的异曲同工)的不留余地,即使“传统文化”这个范畴也是全称概念,由于其中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有人辩称,我们要复兴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全称判断,而是特称判断,并不包括辜鸿铭极为欣赏的纳妾、缠足、留辫等等。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