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色彩在数学课堂更绚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阵春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更应该有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以至于激起学习兴趣,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应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也是学生心目中需要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和谐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求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亲近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许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源头,学生对此也有所体验,课堂上的学习只不过是他们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时,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和问题探索中。例如:我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比赛拍球的生活场景。全班分甲、乙两队,每队选了3个代表比赛拍球,结果很快就算出甲队、乙队总个数比分甲队胜;接着,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参加到乙队,同样用算总数的方法比胜负。顿时,下面有同学不服气,我问:“有意见吗?”学生回答:“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来比输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甲队也要再有一人参加。”有的说:“算出每组总数,然后平均分。”……整堂课围绕着这样熟悉且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了。这样生活情景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课堂的距离,激起了他们学习平均数的愿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平均数的活动中,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平均数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乐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新知识的本质及生长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及智能水平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布置安排学生任意选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就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为什么有时用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有时用三根小棒又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这三条边有什么联系呢?”一时学生疑惑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联系?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必要条件呢?”结果,学生发现组成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此时,教师又用多媒体验证了三角形两条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师创设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主动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培养收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变成是一个探究知识形成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如:“长方形面积”新授部分
  1.出示学习材料:每人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业单(几个长、宽分别为4厘米、2厘米;6厘米、3厘米;8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提示卡(有三个提示:①将小正方形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摆,可以摆几个?②再沿着长方形的宽摆,可以摆几个?也就是可以摆几排?③想一想:一共可以摆多少个?)。
  ① ② ③
  2.活动要求。
  (1)用手中的8个小正方形摆一摆,探究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
  ①②两图独立思考,③图先独立思考,如果不能解决,就可以小组讨论;再不行,可以打开提示①,看一看提示告诉你怎么做;如果仍有困难,就打开提示②,从而揭示③。
  (2)边摆边思考:
  ①你怎样摆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的?在摆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②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3.学生活动:操作、填表。
  学生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先独立思考①②两个图形,对图形③则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解决,经历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到小组合作的体验。同时,学生用有限的学习材料(8个小长方形)摆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摆不满),需要策略性知识的运用,也正因为这有限的并不充分的学习材料,保证了探究学习过程中足够的思维空间,使探究学习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   这种状态下的探究,体现数学是“再创造的数学”,是对知识主动地建构,而不是被动地复制。学生的角色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已有的具体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图
  2.猜想:做这样一个长方体模型需要哪些材料?
  3.操作: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
  提供材料有:
  ①号棱——长20厘米,有6根;(个别组8根)
  ②号棱——长15厘米,有6根;
  ③号棱——长10厘米,有6根;
  小球(供连接各棱)——10个?
  4.填写记录单。
  5.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一句话说得好:“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会了,就理解了。”开放的活动中,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长方体,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长方体,用数学的语言交流长方体,有效促进了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在领悟中形成,在形成中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起传统的教学:让学生首先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更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适时适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学生经历探究并有所发现时,老师可适时表扬:“你的发现真不简单,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吗?”在学生大胆提出不同意见或建设时,老师可表扬:“真有你的,这么多同学都没想到,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你真了不起。”“真厉害,全班都是小小发明家,居然创造出那么多有规律的组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口头评价语言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当然,关键是要做到评价有针对性,不能过度,不可滥用。要真正抓住评价时机,真正让评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发展,生命得以张扬,使我们的课堂愈发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我坚信只要注重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学生就会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教师也会教得快乐、轻松。
其他文献
证监会2001年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将设立独立董事规定为上市公司的强制要求以来,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得到确立,对引导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情及其他各种因素的限制,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为了完善独立事制度,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监督作用,应当进一步研究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因素。故本文以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作为视角来研究独立董事的监
在瑞士,我发现了火车的几种用途,令我开眼之余,更感叹于瑞士对于火车充满想象力的使用.火车一般都必须在相对平坦的地面行驶,爬山并不是火车的特长.20世纪初,詹天佑通过人字
期刊
小提琴手Aldo站在阳台上,准备开始一场十分钟的音乐会。傍晚6点,约定的时间到了。隔着阳台间不透明的玻璃墙,邻居李佳静的意大利语传来:“我们准备好了!”琴声从Aldo家阳台飘出,播散到周围的几百个阳台,那里有正在扶着栏杆的老人、抱在一起的情侣,还有牵着小孩的妈妈。  每晚6点是意大利官方公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时间。人们站在阳台静静听着Aldo的琴声,仿佛这一刻,能从不断上涨的数字中,稍作
期刊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热门话题。所谓高效课堂即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实现的课堂。文章提出要构建小学高年级高效课堂,当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二是充分备课,编好导学案;三是课堂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课堂灵动起来;四是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通过从这四方面着手,作者在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