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深处神秘的六边形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海底的神秘六边形
  1976年,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中心科学考察队的海洋教授彼得·A.罗纳和他的同事在大西洋中部深底淤泥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正六边形图案。它们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排列在一起,就像是人工制作的。他们找了很多海洋古生物专家,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甚至认为,这些六边形图案可能是外太空生物入侵海底留下的足迹。
  1978年,罗纳和同事乔治·F.梅里尔发表了一篇论文,排除了多种可能,将它称为“不明身份的无脊椎动物”。
  文章发表后不久,罗纳就收到一封署名为阿尔道夫·塞拉切尔的信件,里面附了一篇论文的复印件。阿尔道夫·塞拉切尔是德国一位古生物学家,他在论文中详细描述了距今约5000万年的深海古生物化石在欧洲大陆出土的相关情况,认为自己的研究可能会对罗纳确认这一神秘深海物体的身份有帮助。塞拉切尔认为,罗纳发现的可能是一种被认为早已灭绝的物种。这些正六边形可能是某种古生物建造的一种垂直隧道的出口。这种隧道有可能是一个深海网络,既可能呈水平方向铺设,也可能直接通往洋底的淤泥中。若干不同走向的隧道共同组成了这些规则的六边形图案。这些隧道极有可能是由一种蠕虫动物建造的“养殖”工程,用以培育可食用的细菌等微生物。那些精致的六边形造型很可能是后期演进的结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在经历5000万年的漫长考验后得以保存。
  按照塞拉切尔的推测,这类古生物最初可能是在浅海水域挖掘隧道,后移居深海,以便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实施食物培育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挖掘隧道演变为一种习性,多入口的便利要求促进了环线的形成,也最终成就了精致的对称六边形造型。
  塞拉切尔在信中说,愿意与罗纳合作研究这种生物。
  1990年,罗纳开始尝试在“阿尔文”号小型深海科研潜水器的帮助下携带背负式潜水设备探访距离目标热泉大约300千米处的深海裂谷东墙。若干年前,正是在那里,他们拍回了神秘的六边形图案照片。在深海潜水器配备的机械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地把一些塑料管插入深海底部的淤泥中,采集到圆柱状样本。
  罗纳发现,当年拍摄的照片上那些看似暗点的东西的确是小孔,跟塞拉切尔在论文中提及的一种古生物Paleodictyonnodosum(意为“遗迹化石的结节”,网格笔石属动物,存在于中寒武纪到早石炭纪)的化石非常相似,但没有发现蠕虫或类似生命体的踪迹。
  1991年,罗纳再次获得与深海之谜亲密接触的机会。这一次是陪同加拿大导演史蒂芬·洛拍摄“泰坦尼克”号沉船(沉船残骸位于水下约3810米的深海海域,与他们发现六边形图案的地方相距数百千米)。洛特意从莫斯科海洋研究所借来两台深海潜水器“米尔1”号和“米尔2”号。
  “米尔”深海探测器的载人区非常狭窄,只能容纳3人。罗纳和来自俄罗斯的资深科学家在领航员的带领下,开始了这次科考的首航。
  他们的目标是从热泉以东到有六边形神秘图案出现区的广阔区域。探测器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缓缓下沉至洋面以下约4000米的海域,并在一处正冒着浓浓“黑烟”、有大量虾群环绕的“烟囱”旁停了下来。而后,他们的探测器继续向东行进,从布满鲜艳的红、黄色矿石的热泉喷射口上滑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沉积物表层的六边形图案。他们继续向东移动,发现深海沉积物的颜色逐渐由浅棕褐色变为红棕色。直到一些数米高的“大烟囱”陆续出现,他们才发现探测器已经行进到一片毫无生命迹象的“烟囱”顶端。此时,他们降落在散落着多个坍塌“烟囱”的深海底部。这些“烟囱”直径达数米,上面还有类似希腊古神庙圆柱外侧刻凿痕迹的凹槽。
  这次的实地考察大约持续了15小时,“阿尔文”号在深海海底进行水下作业的时间最多为4小时。后来,罗纳又亲自驾驶“尔文”号采集到若干六边形物体,他们对其核心部分进行干燥处理后把它们保存在饱和环氧基树脂中,成功地维护了其表层的神秘孔洞。由于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他们只能把标本收藏起来。
  第三次与神秘六边形亲密接触是在2001年。“阿尔文”号安装了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机和大功率水下照明装置(能够照亮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海域)。这套新设备在大西洋海底探索中表现十分出色。罗纳和塞拉切尔的认识已趋于一致,都认为应该能在深海找到与建造六边形隧道网络的古生物Paleodiotyonnodosum的化石相匹配的活物。
  2003年6月,他们再次驾驶“阿尔文”号潜入大西洋海底。探测器刚停稳,他们立即着手寻找棱边清晰的六边形物体。几秒后,他们就通过图像监视器找到了密布小孔的淤泥,下面就是六边形的隧道网络,几乎和那些化石的阵列一模一样。这次下潜,他们真正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最终把这种生物与化石Paleodictyonnodosum联系了起来。这次在海底发现的生命体,与之前在陆地发掘出的古生物化石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这种被认为早在5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生物,很可能一直在深海持续繁衍。
  不过,仍有很多未知等着他们回答。比如,这些小孔和地下隧道是这种动物挖的洞穴还是其身体的一部分?塞拉切尔认为是洞穴,他坚持认为这些地下隧道是某种类型“农场”。在这个“农场”里,一种未知的蠕虫或其他生物体“饲养”更小的生物体供自己食用。罗纳认为,这些小孔是这种生物身体的一部分。他们至今还没有捕捉到这种生物的活体,这片区域的轻微沉降作用意味着看上去新鲜的小孔可能已在海底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所以很难说它们是某种活着的动物的巢穴。
  在这个问题上,这两位科学家谁都不肯让步——尽管他们已经合作了30多年。“观点不一致在科学上是必不可少的,”塞拉切尔说,“这会迫使你去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罗纳渴望在漆黑的海底世界进行新的探测,以发现更多的生物遗迹,并设想在海底设置一台远程照相机:当这个幸存下来的古老神秘生物生长并与周围的黑暗环境“作用”时,这台照相机就会捕捉到它的身影。“它是了解过去的一扇难得的窗口,”罗纳说,“现在我们需要揭开这个神秘之物的面纱。它是什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活体。”
其他文献
2 0 1 4 年3 月8 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 7 0失联。已经过去一年了,搜索虽仍在进行,却看不见一点曙光,为什么会这样?这篇文章会帮助您了解一个残酷的真相。  不扯闲篇,直入主题。原本毫无头绪的搜救工作因为国际海事卫星的7次握手信号而起了转机。  卫星接收到的这7次飞机握手信号存在频差,经多普勒分析发现南线比北线的吻合度要高得多。如下图所示,红线是北线理论值,黄线是南线理论值,而代表
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可归纳为网络媒介认知、甄别、安全、法律道德、自我约束等素养。加强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营造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
日常生活的世界是由经典力学所支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你很可能会想,“掷骰子”是从何谈起的,难道有什么事不能确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对日常生活世界里发生着什么缺乏了解。骰子是怎么掷的?台面哪处不平?你并不确切知道。可是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什么都知道,知道每次能掷出哪个数字,你就会靠赌博赢来天下所有的钱。问题是,一说到量子力学,也就是在原子和亚原子层面,事情就有所不同,有点儿诡异,也有点模
达林·R.斯蒂尔(以下简称“斯”):你刚上四年级的时候就决定研究恐龙。是受到什么影响吗?
如果离我们最近的宜居系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而且他们拥有和我们相近的科技.并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我们,会看到什么?
<正>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颁布了《商业汇票、贴现暂行办法》。随着《办法》落实,商业信用将在全国范围内以更大的规模开展起来。但是,对于开展商业信用的必要性及其对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至今仍有相当一些同志持否定意见。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妨碍着商业信用的广泛开展。为此,本文就关于商业信用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正> 市场上商品的积压与不足,不仅是供求矛盾的突出表现,更主要是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的脱节,造成这种复杂的经济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由于: 一、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各个企业和个体劳动者都有权独立自主地支配一部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因而每个企业,包括国营企业的劳动,还不能完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只是个别劳动。这种个别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水手2”号探测器传回金星的探测数据前,科学家一直以为和地球极为相似的金星只不过比地球稍微热一点,其上甚至可能孕育着外星生命。然而,“水手2”号传回的数
1  迪姆西·特理卡斯从小就喜欢鲨鱼,上大学时就开始到鲨鱼聚集的海域做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在完成有关鲨鱼生命周期研究的博士论文后,他已经是世界著名的鲨鱼专家了。  特理卡斯表示,自己拿鲨鱼和大熊猫做比较不是心血来潮,它们的确具有某种内在联系:都是地球上珍稀的哺乳动物,因为人类的滥捕滥杀和自身的繁殖困难濒临灭绝。因为中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加之不惜重金进行人工繁殖,终于将大熊猫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鲨鱼
文章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阐释了产业集聚的条件:只有当某一地区出现产业集聚现象,以及实现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共享,并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时,才会形成产业集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