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人格应成为“灵魂工程师”的灵魂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而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本质为人格素质提升与品德素质发展。就对学生的人格素质提升与品德素质发展之培育、引领、示范而言,教师确实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论逻辑与事实逻辑都证明教师的人格素质与品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即师德人格为灵魂工程师之灵魂。随着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和对素质教育考量的深入,就不得不对教师素质的核心,即灵魂工程师的灵魂发起迫问:教师的人格与品德是否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考验,是否适应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要求。
  
  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争论与“‘工程师“灵魂观’”的淡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自上世纪30年代提出到90年代末,既是对教师职业的崇高赞誉,又是对教师劳动的社会认同,同时也是教育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句之一。曾几何时,多少教师为这一“赞誉”与“认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而乐此不疲、欣慰不已。近年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隐喻引起很多的争论,“反对者”大都从概念推演,认为其违背了理论逻辑,应去掉这一“称谓”;“维护者”主要从这一隐喻的传统积淀、广泛影响与深层喻义考察,认为理论逻辑不能代替历史和事实逻辑,学生的人格素质提升与品德素质发展,主要靠直观形象举止影响与行为、习惯养成来实现,因而教师就起到重要以至无法代替的指导、引领、示范作用,教师确实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一语境内,“灵魂工程师”既是赞誉敬仰,又是责任使命,它集高尚、纯洁、睿智、慈爱、良知和艺术为一体,其深邃喻义远大于其概念歧义。
  近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质疑和责难与应试教育的泛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避谈师生的“灵魂”问题。其结果,一是教师自身“灵魂观”淡化,以“师智、师能”为中心,为至上,必然使师德人格边缘化、荒芜化,直接的表象为各种“门”纷纷暴出,仅2008年就有“杨帆门事件”、“范跑跑事件”、“博导虐博门”事件、“生轼师门”事件以及各种“抄袭门”事件的发生,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而本质上是师德人格受到质疑;二是教师对学生品德人格要求与评价的“非本源化”(即某种程度的异化),亦即学生智力优、应试成绩好则“一优全优”,反之,则“一差全差”;三是学生和家长自我认可与评价的“趋同化”、“工具化”与“功利化”,既然教师、学校和社会都“以智为本”、“以分(数)为本”,以考试“论英雄”,形成潮流、势不可挡,那么再理智的个体也只好放弃(降低)自我的品德人格追求,牺牲其兴趣爱好,泯灭个性志向,跟随大潮,争做主流,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加剧教育的工具化与功利化趋势。奥数辅导与竞赛在许多地区泛滥成灾便是其典型实例。
  
  二、素质教育与师德人格的本质内在性
  
  在基本概念层面,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后者则过度强化受教育者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就知识与技能而言,前者强调其内化性,即转化为智慧、能力的程度,后者则强调其外在性,即可测试、可量化的程度;就两者关系而论,前者包括了后者的部分内容,可以决定后者,但后者却缺少了前者的关键要素,因而不能决定前者。很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深入考察“素质教育”,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素质教育中所蕴涵的“素质”有多种理解,按教育学专家张楚廷先生的观点可分为: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我们可以理解张先生的“文化素质”中无疑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方面,而应试教育所强化的主要是“科学知识”面,所忽略的是“人文知识”面。所以按素质教育的“四分法”,我们主张将其分为科学认知素质、人文素养素质、品德人格素质和身体生理素质。由此可见,无论何种划分,人文素养和品德人格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品德人格又起到决定作用,处于核心地位。换句话说,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素质教育最关键、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是人文素养和品德人格素质的养成与提升。学生这一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既要靠准确的“认知与理解”。更要靠真切的“体验与感受”,并将其内化为自我的目标与追求。而教师则是学生体验与感受以至效仿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对象。因而,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其最过硬、最有效的“资质”是教师自身的品德引领和人格示范。可见,素质教育与师德人格在理论上就有着本质内在性关系。
  师德人格之所以为教师的灵魂,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首先,在于它是教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这里既包含了教师是他人学习、敬仰的典范的内容,也包含了教师要有成为众人之模范的自我定位。就是说,德是模范、榜样人物的精髓,是其灵魂所在,无德或德之不高就不足以为人师。正因为如此,“德为师之本”,便成为古今称赞教师、评价教师的基本依据。在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越来越综合、全面和优化,主要包括:以身体健康状况和仪表风度为支撑的身体素质;以科学文化知识和方法技能为支撑的智能素质;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撑的道德素质;以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和控制系统为支撑的心理素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仅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属于师德的范畴,而且身体素质中的仪表风度由于是教师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也属于师德人格的范畴。因而,师德人格在教师素质中具有核心要索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素质中如果失去了道德人格素质,整体素质结构不仅不完整,而且失去了灵魂和核心。
  其次,在于它决定着师能的发展方向和发挥程度。教师的能力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德育能力和智育能力两方面(体育和美育应分解到大德育和大智育中),即师德和师能。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供给是德育供给和智育供给的统一。但两者的作用不是平行的,而是主次分明:师德对师能的发展性质、发展方向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人决定做事”、“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许多农村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虽然学历不高,师能有限,但他们师德人格高尚、事业意志坚强、工作倾心尽力,不仅使有限的师能发挥到了极限,而且其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极大地影响和感染了学生,促进学生茁壮成长成才。他们也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第三,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所谓示范,从本源意义上说,就是教师以规范性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模仿性的教育活动;从广 义上说,则是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对学生所产生的先导性、潜在性、持久性的影响和共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示范,本质上是道德人格示范,这是教师职业劳动区别于其他职业劳动的一个本质特征。进一步说,教师职业劳动的道德示范性由教育活动的本质和使命所决定。我们知道,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即完善人格、健全心理,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需求和实践需要的人才和社会成员,这就从根本上依赖于施教者的人格感染和和道德影响。所以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特性就是道德人格示范。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的师德人格性质和水平状况,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第四,在于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不仅常常独自与一群群纯洁幼稚、天真活泼的学生相处,从事各种教育管理,而且还要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案以及给学生示范各种范例。因此,教师的人生理念、事业理想、道德人格、职业认知、思维方式和工作生活作风都会通过其言行举止显现出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劳动始终是有形的知识传授与无形的品德人格影响相互促动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良心职业”,它的劳动是一种内在道德责任感支配下的“良心活”,它在接受学生检验、家长检验和社会检验前,首先要接受自我良心的检验。没有职业良心支撑、良心体验和良心的感悟,它的职业道德就没有内在基础,就难以通过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检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最后,在于教师与学生所处关系的不对称性。就法理和对教师要求而言,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但在其他层面与角度上,教师与学生又处于长者与幼者、传智者与求智者、知者与未知者、施教者与受教者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中,教师职业本身就会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权威感和崇敬感。许多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模仿教师的倾向,即“向师心理”,甚至把教师作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这就使教师的职业劳动有着非常显著的道德示范和人格影响的特性。教师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是学生一生受用的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这种感染、辐射和内化人的心灵的效应。不仅扩张教师职业劳动的价值,增强其吸引力,而且又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三、时代呼唤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这样,构建高尚师德人格便成为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建设的时代呼唤。
  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就是要使各级各类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师德人格是教师的灵魂,理论素养与政治信念又是师德的核心。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构建师德的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师德规范的灵魂,做到“勤学、勤察、勤思”、“真信、真做、真教”,并以此为依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政治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就是要使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保持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人才、传播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与别人攀比享乐待遇,一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如一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时时处处想着、爱着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智慧、热情、品德和人格去培育人才,在“三尺讲台”上建功立业。为“桃李满天下而欣慰不已”,为“弟子成长而其乐无穷”。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就是要提高教师道德人格境界、强化道德人格示范。有塑造心灵、凝练人格的“止于至善,其乐无穷”的德性与品位。高尚师德人格源于教师精神世界的富有,即依赖于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深厚、人格素养的完善、道德情操的高尚与兴趣爱好的高雅。因此,要有注重道德人格修养和增强道德人格内化的高度自觉,善于从理论上及典型榜样中吸纳各种营养,从实践和自我反思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人格标准,完善道德人格结构,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境界与水平,用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引导、示范和感染学生。
  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就是要使教师学而不厌、终身探索。教师要有探索科学真理的“玄之所在,其乐无穷”的志向与睿智。要学习和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刻苦探索和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努力研究和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自觉主动地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做到“知识之树常青,育人之泉常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成功。高尚师德人格,就是要做终身学习探索的模范。成为实践教育创新和培养人才伟大事业的人之楷模。
  构建高尚的师德人格,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关怀。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成为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行业,在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尚师德人格中也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媒体自身要转变观念与视角,进行正确的理论宣传、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促使社会与民众改变“重师能”、“轻师德”的观念与评价模式。社会各界要切实重视教育、尊重教师,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最受人们崇敬的职业。为高尚师德人格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社会基础。并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配合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为构建高尚师德人格搭建相关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撑。
  
其他文献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我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问题,明确普及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开创我省幼儿教育工作新局面。努力构建我省现代教育体系。下面我讲3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快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对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品格、智力、体能、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学前阶段是人的体格发育、语言发展、习惯养成、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学前教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黄云刚)“祝愿大家在虎年里家家好,事事顺!”2010年2月20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新春的问候,来到委、厅所属的36个部、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看望干部职工。  踏歌而来,心潮涌动;乘风而去,憧憬无限。每走进一间办公室,罗厅长都要亲切地询问大家——年过得好不好,休息得怎么样,家人是否安康?听了罗厅长的问候,大家脸上荡漾起轻松、愉快的笑容。当罗
期刊
云南省教育厅荣获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生命彩虹奖章”最佳组织奖    本刊讯 2010年1月29日~31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支持的第五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受主办单位邀请,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率队参加论坛。罗崇敏在1月29日上午的论坛上作了题为《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的有机统一》的主题演讲,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
期刊
“三生教育”落户三秦大地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黄云刚)近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三生”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陕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三生”系列教育活动.把活动的开展当做201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特别要作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途径来抓。  2008年,自云南
期刊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名校(园)长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州、市教育局:  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中小学校校(园)长队伍,我厅拟定了《云南省中小学名校(园)长评选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文件要求于2010年4月16日前将推荐候选人报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过期作放弃处理。  联系人:杨建坤、白莹洁  电话:(传真)0871—5141663  邮
期刊
会泽县东风小学是云南省校本培训试点学校。几年来,学校结合实际。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建立了校本培训工作“12345”的长效机制,使校本培训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行“7个结合”,使校本培训精细、有效。    一、建立“12345”长效机制,确保校本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所谓“12345”长效机制,即:成立1个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做好2项工作。确立3个重点培训
期刊
卫体界代表意见座谈会侧记  1月26日上午还不到9时,温家宝总理提前来到了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围坐在椭圆形的桌子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我很愿意和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人士座谈。”刚一落座,温家宝就亲切地对大家说,“听听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听听大家对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事实上,他就任总
期刊
云南省教育厅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    本刊讯 2月2日下午,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主持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方式、资金筹措等问题。  会议认为,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要以系统标准、实用高效、安全畅通和引领创新为总体要求,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健全机构。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整
期刊
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讨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选择,这对我们大家富有激情、富有理性、富有智慧、富有意志力地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我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战略选择,主要是讲怎样使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兴盛的战略思考,包括中华民族复兴的谋划、规划、策划、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心智和行动。大家知道,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绘制
期刊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州、市教育局:  为激励中小学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厅拟定了《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并于2010年4月16日前将推荐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候选人名单报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联系人:杨建坤、白莹洁  电话/传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