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老师、家长很多烦恼和担忧的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和交流的一个平台。在网络时代,高校班主任德育方法的变革也需围绕网络展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是高校班主任德育工作重心所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网络德育教育 班主任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主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学校通常将德育教育置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做全方位的准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广大学生中迅速流行。校园周边大大小小的网吧不时有学生的身影,网上游戏、QQ交友等新型娱乐方式吸引着孩子。而大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本人手一台电脑,这就增加了他们“触网”的机会。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老师、家长很多烦恼和担忧的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和交流的一个平台。网络作为高科技本身不负载价值选择,使用者一旦失去价值标准,就会面临网络带来的精神和道德上的困境。因此,网络的悄然出现、迅速发展,势必会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德育方法的灵活性是德育方法的生命力所在。德育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有时更需要创造性的变革。因此,在网络时代前提下,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也需围绕网络展开。高校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将网络作为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正视网络,加以“疏”、“导”,而不是采取保守的“围”、“堵”等方式盲目地将网络与学生隔离开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重心所在。
1.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互联网长大,就不可避免地凸显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鲜明特点。
“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90后”青少年共有的特点:满嘴的网络语言、QQ聊天交友、网络游戏、听流行歌曲、用火星文、写私人博客……什么热门侃什么,不管健康与否,只要刺激就行。他们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又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
2.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环境和人际交流方式,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例如,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新信息、新事物,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网络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网络还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使大学生广泛接触到校园外的世界,培养了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学生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沉迷网络聊天,弱化了大学生在实际社会中的交际能力。
网络聊天工具的开放性、交互性、主体性、超时空实现了学生自由交流和交往的愿望,促进了青少年的迅速成长,但若使用不当,就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会诱发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并容易产生人际关系和人格障碍。譬如,网络迷失,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往往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从而迷失自我。
(2)网络暴力游戏泛滥、网络色情严重,使大学生游戏人生。
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了信息的海洋。网络上虽然能获得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有用的信息,但泛滥着各种各样的色情信息。有关资料显示,网络色情是导致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把网络作为情感传递的一种工具,混淆网络社会伦理和现实社会伦理,将网络虚拟恋情误解为社会真实恋情,从而做出种种盲目的事情,时而导致一些网络悲剧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暴力信息,网络暴力游戏泛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情节的游戏随处可见。这种暴力信息过渡刺激,很容易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模糊,虚拟与现实的差异逐渐淡化。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准备把自己的理想目标锁定在职业玩家的行列,准备游戏人生。
(3)使用网络信息不当,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泛滥成灾,必然导致一些鉴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产生迷茫。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又充斥着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涉世不深的学生受到网络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一时很难辨清善恶是非,容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是道德虚无主义,需要学校加强引导。
此外,网络抄袭文章现象严重,“拿来主义”占主导,学术伦理抛脑后。只要是在网上能找得到的,就统统实行“拿来主义”。一份对大学生关于“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的调查显示,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走出“迷网”,合理地运用网络信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一个和谐的网络信息教育平台。
3.高校班主任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在网络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教师很重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因此,网络的普及迫切需要我们尤其是高校班主任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新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果班主任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的德育时空将会日益缩小,阵地将日益狭窄。因此,对大学生的德育,必须尽快介入网络领域,积极拓宽德育阵地。在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利用QQ、E-mail等网络联系方式,开展师生平等交流。
大学生人人都有QQ,甚至一人多个QQ。QQ聊天与传统的聊天具有较大差别。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中,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有压力,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不敢向班主任反映,与班主任交往有禁区,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而QQ聊天摒弃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弊端,为师生们营造了“零距离”的交流环境,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为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在QQ上,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当作一位普通的朋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实践证明,QQ聊天使得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更多了,关系更近了,他们听话了、懂事了,爱学习、爱集体的多了,惹是生非的少了。因此,班主任借助QQ聊天不失为一种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常班主任运用QQ能使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通过E-mail与老师联系。E-mail与QQ的区别就是它不具有实时性,但是它提供了很好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可以大胆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对一些不好意思直接与老师交流的问题,通过E-mail的形式发给老师,既可以解开思想困惑,又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2)关注博客,深入了解学生。
博客是各个大网站给网民提供的网络个人表达和用户交流分享生活的平台。博客的出现,为师生思想交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博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懂得老师严厉背后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因此,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将博客利用起来,就可以成为课堂的延续,沟通教师和学生们的心灵。
另外,有些学生也喜欢在博客上公开自己的心事,他们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得都记录在个人博客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老师、家长来分享内心世界。这种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不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让网络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3)占据网络阵地,开辟校内德育网站。
在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必须主动出击。而建设校园主题教育网站,正是学校积极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BBS、电子邮件和聊天室来开拓新的思想教育渠道,建立网上德育教育的新阵地。建立网上德育阵地,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能更有效克服网络文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克服了传统德育工作中的枯燥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来引导学生绿色上网,通过正面、丰富的网络主题活动,达到掌握网上德育主动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舆论氛围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主题教育网站开展富有高尚情操、高雅情趣和发人深省的各种活动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还可以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非常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指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行的目的。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充满了挑战,回避是无济于事的。班主任应该提高自我的网络素养,根据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这才是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海波.网络给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2):14-15.
[2]李亚军.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08,(13):155.
[3]李旭.浅析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才智,2008,(2):59-60.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网络德育教育 班主任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主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学校通常将德育教育置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做全方位的准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广大学生中迅速流行。校园周边大大小小的网吧不时有学生的身影,网上游戏、QQ交友等新型娱乐方式吸引着孩子。而大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本人手一台电脑,这就增加了他们“触网”的机会。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老师、家长很多烦恼和担忧的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和交流的一个平台。网络作为高科技本身不负载价值选择,使用者一旦失去价值标准,就会面临网络带来的精神和道德上的困境。因此,网络的悄然出现、迅速发展,势必会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德育方法的灵活性是德育方法的生命力所在。德育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有时更需要创造性的变革。因此,在网络时代前提下,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也需围绕网络展开。高校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将网络作为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正视网络,加以“疏”、“导”,而不是采取保守的“围”、“堵”等方式盲目地将网络与学生隔离开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重心所在。
1.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互联网长大,就不可避免地凸显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鲜明特点。
“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90后”青少年共有的特点:满嘴的网络语言、QQ聊天交友、网络游戏、听流行歌曲、用火星文、写私人博客……什么热门侃什么,不管健康与否,只要刺激就行。他们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又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
2.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环境和人际交流方式,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例如,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新信息、新事物,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网络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网络还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使大学生广泛接触到校园外的世界,培养了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学生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沉迷网络聊天,弱化了大学生在实际社会中的交际能力。
网络聊天工具的开放性、交互性、主体性、超时空实现了学生自由交流和交往的愿望,促进了青少年的迅速成长,但若使用不当,就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会诱发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并容易产生人际关系和人格障碍。譬如,网络迷失,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往往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从而迷失自我。
(2)网络暴力游戏泛滥、网络色情严重,使大学生游戏人生。
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了信息的海洋。网络上虽然能获得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有用的信息,但泛滥着各种各样的色情信息。有关资料显示,网络色情是导致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把网络作为情感传递的一种工具,混淆网络社会伦理和现实社会伦理,将网络虚拟恋情误解为社会真实恋情,从而做出种种盲目的事情,时而导致一些网络悲剧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暴力信息,网络暴力游戏泛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情节的游戏随处可见。这种暴力信息过渡刺激,很容易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模糊,虚拟与现实的差异逐渐淡化。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准备把自己的理想目标锁定在职业玩家的行列,准备游戏人生。
(3)使用网络信息不当,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泛滥成灾,必然导致一些鉴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产生迷茫。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又充斥着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涉世不深的学生受到网络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一时很难辨清善恶是非,容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是道德虚无主义,需要学校加强引导。
此外,网络抄袭文章现象严重,“拿来主义”占主导,学术伦理抛脑后。只要是在网上能找得到的,就统统实行“拿来主义”。一份对大学生关于“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的调查显示,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走出“迷网”,合理地运用网络信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一个和谐的网络信息教育平台。
3.高校班主任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在网络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教师很重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因此,网络的普及迫切需要我们尤其是高校班主任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新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果班主任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的德育时空将会日益缩小,阵地将日益狭窄。因此,对大学生的德育,必须尽快介入网络领域,积极拓宽德育阵地。在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利用QQ、E-mail等网络联系方式,开展师生平等交流。
大学生人人都有QQ,甚至一人多个QQ。QQ聊天与传统的聊天具有较大差别。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中,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有压力,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不敢向班主任反映,与班主任交往有禁区,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而QQ聊天摒弃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弊端,为师生们营造了“零距离”的交流环境,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为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在QQ上,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当作一位普通的朋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实践证明,QQ聊天使得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更多了,关系更近了,他们听话了、懂事了,爱学习、爱集体的多了,惹是生非的少了。因此,班主任借助QQ聊天不失为一种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常班主任运用QQ能使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通过E-mail与老师联系。E-mail与QQ的区别就是它不具有实时性,但是它提供了很好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可以大胆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对一些不好意思直接与老师交流的问题,通过E-mail的形式发给老师,既可以解开思想困惑,又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2)关注博客,深入了解学生。
博客是各个大网站给网民提供的网络个人表达和用户交流分享生活的平台。博客的出现,为师生思想交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博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懂得老师严厉背后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因此,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将博客利用起来,就可以成为课堂的延续,沟通教师和学生们的心灵。
另外,有些学生也喜欢在博客上公开自己的心事,他们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得都记录在个人博客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老师、家长来分享内心世界。这种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不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让网络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3)占据网络阵地,开辟校内德育网站。
在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必须主动出击。而建设校园主题教育网站,正是学校积极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BBS、电子邮件和聊天室来开拓新的思想教育渠道,建立网上德育教育的新阵地。建立网上德育阵地,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能更有效克服网络文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克服了传统德育工作中的枯燥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来引导学生绿色上网,通过正面、丰富的网络主题活动,达到掌握网上德育主动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舆论氛围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主题教育网站开展富有高尚情操、高雅情趣和发人深省的各种活动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还可以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非常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指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行的目的。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充满了挑战,回避是无济于事的。班主任应该提高自我的网络素养,根据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这才是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海波.网络给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2):14-15.
[2]李亚军.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08,(13):155.
[3]李旭.浅析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才智,2008,(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