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入职的新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第一阶段为适应期,培养目标是“站稳讲台”。
这一时期的新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由于对学校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了解甚少,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一方面,他们对课程体系几乎不大了解,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容易失偏,也不太懂得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等;另一方面,他们有面临着被管理层、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的压力,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面临着身份转换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职业的陌生感,面临着理想的事业目标与平淡的生存现实之间的反差和失落,面临着高投入与低回报所导致的身心疲惫、焦虑和无助,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和消极的逃避心态,导致其工作热情降低、专业认识错位和职业情意失控,导致对教师职业价值崇高性的低判断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低估计现象。这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新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期阶段。
总之,要求在“稳”字上下功夫,苦练教学基本功,着力培养规范撰写教案的能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制作课件和演示文稿的能力,努力规范教学用语和教学板书,熟识班级管理及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等,做到各方面工作被家长和学生认可。
第二阶段为巩固期,培养目标是“基本胜任”。
巩固期教师尽管摆脱了初期的困窘状态,但又面临着更高专业发展要求。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学校中还处于相对低位,自己缺乏一种安全感;而人们对他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与其他教师之间的竞争开始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人们不再以一种宽容同情的眼光来对待他们,重点关注的不再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而是工作方法和实际业绩。这一时期的教师那种初为人师的激情和甜蜜开始分化:第一,一部分教师会慢慢趋于平淡、冷漠甚至于厌倦,早期的职业倦怠现象开始出现;第二,一部分教师由原来的困惑和苦恼进入初步成长的喜悦和收获期,他们对职业的悦纳感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发展的态度更加端正、稳定和执着。
当然专业发展的动力结构既有外界的任务压力,更有自觉追求和发展的内驱力。因此我们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案例评比等,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还要青年教师做到加强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年轻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或捕捉教育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灵感,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将经验抽象成理论,忽视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即时追思反省,检视自我,“回诊”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剖解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并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会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要求每学期上交一份学习工作体会,使青年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得到提高。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校园,营造学习氛围,开例青年教师必读书目,让广大教师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长自己的才干。
总之,努力使他们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站好讲台,用好课件讲好课,在“好”字上下功夫,具有起码的教学调控能力,做到生动流畅地表达与概括能力,上好研讨课,并紧跟老师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胜任的教师。
第三阶段为成长期,培养目标是“成为骨干”。
这个时期以基本胜任教师为起点,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时,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职业敏感度和情感投入度在降低,工作的外部压力有所缓和,职业安全感有所增加;开始习惯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来应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工作出现更多的经验操作行为。在这个阶段教学经验日益丰盛,教学技能迅速提高,专业发展进入第一个快速提升期,并出现了定型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意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全面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教书巧匠——经验型教师,经验的丰富化和个性化,技能的全面化和熟练化,成为其明显的特征。
因此要求在“站稳讲台”和“胜任教学”的基础上,在“精”字上下功夫,并做好“出成绩”的文章。继续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熟练驾驭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自觉主动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来指导教学,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当好班主任,独立管理班级,学会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班级管理上注重技巧,在教育教学个方面都卓有成效。
第四阶段为成熟期,培养目标是“成为名师”。
这个时期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因其资深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使这些教师成为当地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因此要求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科研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达到教学与科研双丰收,争取向名师行列迈进。
总之,我们希望青年教师少走弯路,缩短成熟周期,在更短时间内成为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学会教研与科研的一位教育能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
第一阶段为适应期,培养目标是“站稳讲台”。
这一时期的新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由于对学校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了解甚少,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一方面,他们对课程体系几乎不大了解,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容易失偏,也不太懂得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等;另一方面,他们有面临着被管理层、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的压力,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面临着身份转换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职业的陌生感,面临着理想的事业目标与平淡的生存现实之间的反差和失落,面临着高投入与低回报所导致的身心疲惫、焦虑和无助,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和消极的逃避心态,导致其工作热情降低、专业认识错位和职业情意失控,导致对教师职业价值崇高性的低判断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低估计现象。这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新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期阶段。
总之,要求在“稳”字上下功夫,苦练教学基本功,着力培养规范撰写教案的能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制作课件和演示文稿的能力,努力规范教学用语和教学板书,熟识班级管理及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等,做到各方面工作被家长和学生认可。
第二阶段为巩固期,培养目标是“基本胜任”。
巩固期教师尽管摆脱了初期的困窘状态,但又面临着更高专业发展要求。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学校中还处于相对低位,自己缺乏一种安全感;而人们对他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与其他教师之间的竞争开始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人们不再以一种宽容同情的眼光来对待他们,重点关注的不再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而是工作方法和实际业绩。这一时期的教师那种初为人师的激情和甜蜜开始分化:第一,一部分教师会慢慢趋于平淡、冷漠甚至于厌倦,早期的职业倦怠现象开始出现;第二,一部分教师由原来的困惑和苦恼进入初步成长的喜悦和收获期,他们对职业的悦纳感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发展的态度更加端正、稳定和执着。
当然专业发展的动力结构既有外界的任务压力,更有自觉追求和发展的内驱力。因此我们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案例评比等,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还要青年教师做到加强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年轻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或捕捉教育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灵感,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将经验抽象成理论,忽视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即时追思反省,检视自我,“回诊”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剖解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并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会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要求每学期上交一份学习工作体会,使青年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得到提高。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校园,营造学习氛围,开例青年教师必读书目,让广大教师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长自己的才干。
总之,努力使他们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站好讲台,用好课件讲好课,在“好”字上下功夫,具有起码的教学调控能力,做到生动流畅地表达与概括能力,上好研讨课,并紧跟老师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胜任的教师。
第三阶段为成长期,培养目标是“成为骨干”。
这个时期以基本胜任教师为起点,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时,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职业敏感度和情感投入度在降低,工作的外部压力有所缓和,职业安全感有所增加;开始习惯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来应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工作出现更多的经验操作行为。在这个阶段教学经验日益丰盛,教学技能迅速提高,专业发展进入第一个快速提升期,并出现了定型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意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全面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教书巧匠——经验型教师,经验的丰富化和个性化,技能的全面化和熟练化,成为其明显的特征。
因此要求在“站稳讲台”和“胜任教学”的基础上,在“精”字上下功夫,并做好“出成绩”的文章。继续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熟练驾驭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自觉主动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来指导教学,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当好班主任,独立管理班级,学会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班级管理上注重技巧,在教育教学个方面都卓有成效。
第四阶段为成熟期,培养目标是“成为名师”。
这个时期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因其资深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使这些教师成为当地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因此要求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科研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达到教学与科研双丰收,争取向名师行列迈进。
总之,我们希望青年教师少走弯路,缩短成熟周期,在更短时间内成为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学会教研与科研的一位教育能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