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策略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阅读能力更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早期阅读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指导 教师
  幼儿早期阅读是指教育机构对0-6岁的幼儿、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個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一、赋予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
  打造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有形环境。营造幼儿园书香氛围主要还是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因为幼儿待在教室的时间里是较长的。为此,我们首先要求每个班级都建立一个图书角,供幼儿阅读。我们知道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图书角的图书存放要注意丰富性及层次性。首先图书的品种要多样性,有图文结合的图书、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资料。其次,图书阅读材料的内容要丰富;除了给幼儿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把选择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扩大。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幼儿园里的宣传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把幼儿园里的好人好事、生活中碰到的趣事、在电视上看到的趣事、幼儿自己编写的儿歌或小故事都放进新闻发布墙中,供幼儿阅读,因平时读到的都是幼儿和同伴身边发生的事,因此结合着阅读的参与使他们能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法,增强幼儿的阅读信心
  (一)模仿性阅读方法
  模仿性阅读是指幼儿通过模仿同伴的动作、语言、表情、想法等方式,进而完成区域活动项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是一种模仿,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多少都带有些模仿的成分,他们常常是有了兴趣才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创新,最后才形成个性化的东西。例如指导阅读读本《谁拉的便便》,引导幼儿看该书时用手轻敲书本的图画中的“门”,并问“谁拉的便便”,当孩子在阅读区中阅读该绘本时,幼儿均按照教师活动流程一页一页进行阅读。而当教师换另一本没集中学过的读本《我的家人》时,幼儿更多的是随意翻阅。因此,这种阅读方法一般是适合小班幼儿,因为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积累不足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在早期阅读技巧以及思维发展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会自然出现这种自发的模仿性学习。
  (二)自主性阅读
  自主性阅读是指幼儿在阅读区的学习中运用并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自主翻阅书籍的一种阅读方式。幼儿在经过一定的早期阅读技能技巧的积累后,随着其思维的发展,对于许多问题便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尤其在阅读区中,幼儿通读书籍画面,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例如:中一班阅读区新投放的是幼儿自己作的图画书——《松鼠的松果》,区内的2名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书籍进行阅读,两个幼儿一起选择该图画书阅读,并在阅读后到轮流讲述区讲述,第一个幼儿看到书里画着跷跷板就说松鼠妈妈带松鼠宝宝去游乐场玩,另一个幼儿则是结合所有画面,并按逻辑推理,讲述爱玩的松鼠自己出去玩,妈妈找不到……由此可见,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学会观察画面,并能结合生活中实际的经验,进行想象、创造。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中大班的幼儿。
  (三)探究性阅读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分为个人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两种。阅读区中幼儿的个人探索学习体现得较为明显,幼儿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等形式与书籍画面充分互动,从而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书本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例如大一班的阅读活动之一是阅读读本《会走路的树》,阅读区中的3名幼儿自主选择所看书籍后,开始安静阅读,其中一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读本中树可以变成马车,就说道,我就说马车就是树变的……案例中,读本的情节变换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阅读,寻找自己的答案,探索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这种阅读方法一般适合大班的幼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了增强幼儿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编故事活动。幼儿最喜欢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故事,如《小猫钓鱼》、《咕咚》、《小猴的脸变红了》都是幼儿非常熟悉与喜欢看的故事。为使对故事的兴趣长久保存下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经常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来促进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首先是在班级人人参与讲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每班推出若干名幼儿,并利用幼儿园闭路电视系统,向全园幼儿播放,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2)文本表演活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感官,表演童话剧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
  (3)影视欣赏活动。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为了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可以把一些经典作品的影视剧,如《格林童话》、《鼹鼠的故事》、《小熊过桥》、《猫和老鼠》等组织幼儿欣赏,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4)图书图画制作:在编故事的基础上,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主要适用中大班。如《我从哪里来》、《秋天》、《小兔害羞了》等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受欢迎度还超过其他的书籍呢。
  (5)游戏体验活动。游戏是我们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增加一些小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教育无痕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体会了故事所传达的这一内涵。
  四、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对活动的评价不单单是关注结果,更加关注过程。幼儿早期阅读不是以识字为目的,而是注重幼儿在阅读过程的享受。因此对幼儿阅读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幼儿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读写简单的信件、通知等,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评价幼儿的阅读素养,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都要更高一些。
  总之,早期阅读对人一生的成长进步起着奠基作用,可以增长幼儿的见识,开拓幼儿的眼界,陶冶幼儿的品格,为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积极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金超.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意识、习惯和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0,98-120.
  [2]余雯,周丽丽.幼儿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136-139.
  [3]朱鸿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3(3):79-81.
  [4]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120-123.
  作者简介:林静,广东省怀集县机关幼儿园,邮编:526400
其他文献
国家要富强,必须振兴科学与教育,而要振兴科教,就是要普及教育,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众的识字问题,而汉字的繁难无疑是普及教育的拦路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近几年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现在强调培养
到了六年级,就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型的综合归纳总结.它不仅是一个归纳总结,更是温故而知新.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下面我就对小学阶段的有关
建立了绿茶中56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快速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