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 借“注”东风巧答题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试卷往往提供一些注释。据笔者统计,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中,共给了64条注释,平均每套卷约3.5条;2006年17套试卷中共有注释63条,平均每套卷约3.7条。这些注释绝大部分是给文言文阅读文本和古诗鉴赏文本作注的,少数是给现代文阅读文本作注的。
  众所周知,高考考场如战场,时间极其宝贵,命题者决不会无端耗费考生时间,因而,试卷上所给的任何一个字符都是有用意、有用途的,都是为考生能更好地答题服务的。因而,考生看到试卷上的注释,第一反应就应当是:它能帮助我理解文本,我要利用它有效答题!借助注释答题,首先要了解注释的类型。试卷上注释的类型主要有七种:①给生字注音。②给生词释义。③介绍作者生平经历。④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⑤介绍某种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概念如人名、地名、物名、书名、节日名等。⑥阐释典故。⑦介绍文本出处,提示文本内容。这些注释对理解文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而与解题关系更为密切的还是后面六种。
  下面就以高考题为例,谈谈怎样借“注”答题。
  例1:(2007年天津卷第11题,文言文阅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科?信:相信
  (B、C、D三项略)
  【解题提示】要知词义,须知句意。解本题要借助注释“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方能准确判断“信”的意义。
  【答案】A(“信”的正确解释是“真的”)
  例2:(2007年浙江卷第13题,文言文阅读)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项是(选项及答案略)
  【解题提示】答此题需参考注释对王定国生平的介绍:“北宋文人,名巩,王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了解了王定国其人的不幸遭遇,方能较准确理解其“豁达或洒脱”的情怀。
  例3:(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古诗鉴赏,文本《诗经·芣莒》)
  (1)略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气象?请概括描述。
  【解题提示】答第(2)题要借助注释③至⑦对“有、掇、捋、颉、撷”这五个动词的解释,它们是劳动过程中的五种动作行为,是对“采”的具体化。不参考注释可能就无法答此题。解第(3)题则要借助注释①对诗作内容的提示:“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若比较这个注释和答案的用词(都有“妇女们”、“采”、“野菜”、“唱”、“歌”),则可发现,答案简直就是注释的翻版,只是将注释的话根据题目问法来了个“句式变换”而已。
  【答案】(2)通过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例4:(2005年全国卷Ⅱ第12题,古诗鉴赏,文本是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本题第二问略)
  【解题提示】解这两小题均需参考注释“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唐时,每逢冬至,朝廷放假,公职人员要回家团圆,民间要打酒买菜穿新衣放鞭炮以示庆贺。而作者却要孤身一人在驿站里度过这寒冷的夜晚。有了这个注,可以使考生对诗的孤寂心情和诗歌的“思家”主题有更深的体悟,从而为答题奠定丰富的情感基础。
  【答案】(1)(“简析”略)这充分反映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方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4题,古诗鉴赏,文本: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略)
  【解题提示】注释说两位诗人“均为晚唐诗人”,这实际上是提示考生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答题。高三学生都学过中国历史,语文课上学习李商隐、杜牧等晚唐作家的作品时老师也多有介绍,考生对晚唐社会情况应该不陌生。
  【答案】诗人预感到唐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为此而苦恼,而又无能为力,故伤心。
  例6:(2005年广东卷第20题,现代文阅读,文本《壶口的黄河》)文章结尾强调“(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意?(括号中的文字为笔者所加)
  【解题提示】文后“注”道:“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国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这个“注”告诉我们,非洲尼罗河的传记是由欧洲人为之作的“他传”,而不是自传。要想真正理解文本一句的深刻含义,把答案写完整,非借助于这个“注”不可。
  【答案】“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本题答案共三个要点,这是第二个要点)
  [作者通联:安徽宿州祁县中学]
其他文献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欧阳修旨在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释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而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作为一篇传统经典文言文,教学中绝不可忽略,更不能草率教之。议论性文言文教学,很容易进入梳理文言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重要基石。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生活教育既宽广博大又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然而知易行难,现实中的生活教育多被人挂在嘴边,却很少认真地践行。学校和教师忙着“拼分数、比排名”,家长们忙着“拼证书、比投入”,匆匆忙忙的教育者只能将生活教育搁置一旁,越走越远。孩子的成长,在利益的风潮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公元1172年冬,亦即南宋乾道八年,大诗人陆游从汉中前线被贬回四川成都。  这时北方战事吃紧,金人与西夏均虎视眈眈。反观南宋统治者,自迁都临安之后歌舞不休偏安一隅,“暖风熏得游人醉”,游人已醉,皇室已醉,哪还有人记得生活在侵略者铁蹄统治之下的宋朝百姓呢。  陆游还记得。他从危机四伏的前线回到歌舞繁华的都市中,这一路走一路看,山河满目疮痍,狼烟四起,将士们的鲜血滋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之作,据清人方世举推说,当在中唐“宪宗(805—821)之世”(转引自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其时,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而河北三镇(卢龙、魏博、成德)不受李唐政权节制,为害尤烈。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三镇军阀延揽人才招募豪杰,扩张其独立王国的势力。怀才不遇之士,为谋求出路,应召投身军阀幕府者往往而是。董邵南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出行河北的。   董邵南是寿州安
“非常6 1”和“幸运52”等节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央视品牌栏目。栏目环节的精心设置和主持人的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是这些节目永葆鲜活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栏目名称的别具一格对于品牌的塑造更是功不可没。  这类央视栏目标题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类标题的超语法现象。所谓超语法现象是指不遵循传统的语法结构模式,通过一种完全陌生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语义的语言现象,以达到造成语体和感情色彩反差、赋予标题以生机和语趣的
一次考场作文的完成,用时长者不超过一个小时,用时短者不少于半小时,当然我也见过二十分钟完成一篇作文的,其结果惨不忍睹。总之,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来应对一篇完整文章的完成,其难度不小。但无论有多难,一些必须有的步骤是一个不能省,否则极有可能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以下是一篇考场作文阅后指导的案例,以期解决考场作文形成的难点。   作文题呈现:   根据以
学生语文能力早期培养的实施,不仅仅是针对初中而言,而且是基于小学更早期。初中阶段,是学生在能力得到锻炼及形成的基础上所需要完成的一个过渡,衔接小学,过渡到高中的特殊阶段。对初中生而言,不仅需要完成小学所需要完成的中文词汇量,最基础的认字识字能力,同时也需要完成初中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从而为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初中语文能力的早期培养包括了在基于小学基础上扩大对识字、听说读写以及基本的自学能
素质教育并不讳言中小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在我们实施的中小学日常教育中,不要片面或过分夸大地渲染这种能力的意义,不要把它放在中小学教育中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否则,这种教育便是一种畸形的教育。同样,缺少了对应试能力内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一提及应试能力教育时,便将它与应试教育混为一谈。  实施中小学新课程
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往往是以“朗读”方式开展落实的,但受各种因素的影響,现阶段朗读并未真正、适切地落实到语文阅读课堂的实处,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不甚理想,甚至使学生闻“读”起“恶”。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成为了目前一线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和探究的问题。笔者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初中生心里特征和认知需求,构建了朗读“五”阶梯
话题作文体裁不限,虽给考生作文自由发挥和自主创造留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文体范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困惑,他们面对话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无法将作文的才华发挥到极致,有许多学生只好将题就题,信手涂抹,写上一篇平庸之作交卷了事。针对此,本文试图从构思方面总结七种方式,希望广大考生见好择之,以应对作文考试。  联想(串联)式 根据文艺心理学家的诠释,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回忆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