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更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内核和个体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关照下,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底蕴,要强调个体发展在班级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让个体能自主发展,并全员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锤炼技能,掌握本领,在班集体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90-02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老师座谈会上讲道: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生素养的核心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是在班级里学习与生活的时间最长,所受影响最大。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绕不过的重要环节。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本学年升格为直属校,学校最首要的思想建设便是如何让学校优秀的校风、学风、教风尽快形成,如何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养成展现出新的风采,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学生思想和行为养成的一个摇篮,三风建设的突破点就是这个小小摇篮。为了使班级文化建设更有目标导向,更符合新时代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两年来,学生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在区课题规划组及学校领导关心下,在班级文化重建要则、重建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研讨,取得一些成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关照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硬核
我们培养的人才当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我们的价值内涵和取向,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围绕着这二十四个字来培育与引导。
1.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
小学低年段,孩子们思想还处于萌发期,首先要让孩子牢记二十四个字,为以后逐步去认识核心价值观内涵打好基础。在班级里,我们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认识”这二十四个字,如编写生动歌谣、班级文化布置、出学习小报等,让他们牢记二十四字。二十四个字看上去是枯燥的,但其精神文化是丰富悠长的,低学段学生应从直观、形象、显性上去触摸这个强大的精神内核,才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在思辨、求知中逐步体会二十四个字的内涵
高年级的学生则通过研学、讨论、思辨等形式来深入领会二十四個字背后所包含的内涵、意义。课题组和德育处还举行班队会观摩比赛,要求各班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来开展主题队会,让孩子们在班队会畅所欲言,归纳出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最后,课题组和德育处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主题词选取12节的主题班队课,拍成了录像课,在主题队日活动期间进行展播,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孩子们懂得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就会产生向往与学习的内驱力。
3.班队实践中用二十四字价值观评价孩子
一是在班级文化里我们让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隐性文化融进班级文化氛围里,班主任处心积虑地在各种场合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归纳每一个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去认知,感受。二是在进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时,我们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及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评价,让它成为孩子心中神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必须是夯实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底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包括诸子百家思想、传统礼仪、传统美德、乡土特色文化等。我们课题组一直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孩子们思想和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家园和厚实土壤,只有在祖先的文化浸染下,心中才会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每一位孩子才会有厚实、博深的人文底蕴。
1.以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人文典范
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人班级文化建设中,让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故事在班集体活动中传诵,丰富学生的人文世界、培养人文情怀。学校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孝敬长辈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美德故事里的人物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人文典范。
2.以中华文化研学滋养人文底蕴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不可以忽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的集体研学实践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主题都将是孩子乐于去探究的内容,他们在德育实践与社会研学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和精深,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与碰撞中,加深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这样丰富了阅历,滋养了孩子们的人文底蕴。
3.以中华经典诵读涵养人文思想
大同第二中心小学德育处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时机,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德育常态。德育处每学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诵读,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在课外时间,少先队部与课题组配合,为提升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利用晨读、排路队、做操等契机,让各年级读《千字文》《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涵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夯实了班级文化底蕴。
三、成全个体自主发展必须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原则
核心素养培养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生个体上,他们自主交流着,智慧与思想碰撞,相互熏陶、浸润!每个学生个体发挥出来的热量烘托着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反过来班级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大染缸,浸润着活泼可爱的生命个体,班集体就成了他们的生命共同体,班级文化建设便是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精神家园和厚实土壤。
1.强调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景观
首先是民主选举班干部,让那些做事积极,敢担当的人当班干部。二是强调多元理念,人尽其才,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要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引导下,让班级组织架构有权威,有组织又有执行力。有了民主平等和谐而且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就会塑造出民主平等公正的班级文化景观,孩子们就愿意幸福地生活在班级文化集体里。 2.强调培养主观能动的自主管理能力
当然每个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低到高年级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从全包到半扶半放,最后全部放开。集体观念未形成时,要注重集体观念,强调集体核心作用,在教师的辅助下,凝心聚力形成集体。在半扶半放阶段,由学生自主选举班干部,自主修改班规公约,确立班级发展方向,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由学生个体发表意见,教师最后权衡综合意见来完成决定。在自主管理阶段,在高年级教师监督下,完成自主选举班干部,自行修改班级目标发展方向,自主组织主题队会,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较难的问题在班委的主持下,自主完成决策,班集体健康向上、活跃阳光、富有正能量。
3.强调养成自主发展的各种生存技能
一是学会感恩,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激励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要回馈社会,报答社会,感恩社会;二是学会思辨,遇事要让孩子们学会讨论、研究,通过辩论,说出自己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学会求知,孩子们要在班集体内学会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能与信息社会同步,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学会实践,要敢于实践,勇于开拓与探究,要能克服困难,有迎难而上的毅力,创造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教师要善于鼓勵每个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去参加各种实践与锻炼。
四、个体全面参与展示必须是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
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需求,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有在班级里体现他的价值存在,他才会去热爱珍惜自己的班集体。因此学校在举行班集体活动的时候,课题组都再三提醒班主任或组织者在举行班级集体活动时,要把个体是否全员参与主体作为第一要则,要照顾和收集到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舞台和空间。比如并不是所孩子都喜欢玩足球,而每届足球赛,怎么让全班孩子全面参与?我们就可以通过开展足球文化节,让那些喜欢足球的孩子能够展示足球技能,有美术天才的设计足球班标,出好专题班报,有唱歌天赋的可以唱足球队歌,其余学生在场上加油呐喊。这样孩子们在文化节里都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觉得我也是班集体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个体,我也有我的闪光点,我展示给你看。因此,在班级最好开设更多展示剧场、争榜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去展示和参与,孩子们才是班集体里的实践主体。
综上所述,课题组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当中,深刻认识到,如果我们的班集体文化建设遵从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思想核心上、行为品质,人文底蕴,个体自主发展和全面参与能力上去培育和引导,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身上就会散发着高雅的气质。而这些东西就会转化为班集体的显性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就能自然流露出斑斓多彩,我们学校的三风建设在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中就能逐步形成,因此课题组始终认为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并不是急于在显性的文化上一蹴而就,而是应当在隐性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上进行涵养与培育。两年来,学校在以上的文化要则上下了功夫,学校的学风、校风蔚然成风,孩子们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集体里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韦淑红)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90-02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老师座谈会上讲道: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生素养的核心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是在班级里学习与生活的时间最长,所受影响最大。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绕不过的重要环节。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本学年升格为直属校,学校最首要的思想建设便是如何让学校优秀的校风、学风、教风尽快形成,如何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养成展现出新的风采,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学生思想和行为养成的一个摇篮,三风建设的突破点就是这个小小摇篮。为了使班级文化建设更有目标导向,更符合新时代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两年来,学生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在区课题规划组及学校领导关心下,在班级文化重建要则、重建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研讨,取得一些成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关照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硬核
我们培养的人才当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我们的价值内涵和取向,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围绕着这二十四个字来培育与引导。
1.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
小学低年段,孩子们思想还处于萌发期,首先要让孩子牢记二十四个字,为以后逐步去认识核心价值观内涵打好基础。在班级里,我们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认识”这二十四个字,如编写生动歌谣、班级文化布置、出学习小报等,让他们牢记二十四字。二十四个字看上去是枯燥的,但其精神文化是丰富悠长的,低学段学生应从直观、形象、显性上去触摸这个强大的精神内核,才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在思辨、求知中逐步体会二十四个字的内涵
高年级的学生则通过研学、讨论、思辨等形式来深入领会二十四個字背后所包含的内涵、意义。课题组和德育处还举行班队会观摩比赛,要求各班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来开展主题队会,让孩子们在班队会畅所欲言,归纳出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最后,课题组和德育处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主题词选取12节的主题班队课,拍成了录像课,在主题队日活动期间进行展播,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孩子们懂得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就会产生向往与学习的内驱力。
3.班队实践中用二十四字价值观评价孩子
一是在班级文化里我们让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隐性文化融进班级文化氛围里,班主任处心积虑地在各种场合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归纳每一个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去认知,感受。二是在进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时,我们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及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评价,让它成为孩子心中神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必须是夯实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底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包括诸子百家思想、传统礼仪、传统美德、乡土特色文化等。我们课题组一直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孩子们思想和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家园和厚实土壤,只有在祖先的文化浸染下,心中才会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每一位孩子才会有厚实、博深的人文底蕴。
1.以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人文典范
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人班级文化建设中,让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故事在班集体活动中传诵,丰富学生的人文世界、培养人文情怀。学校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孝敬长辈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美德故事里的人物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人文典范。
2.以中华文化研学滋养人文底蕴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不可以忽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的集体研学实践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主题都将是孩子乐于去探究的内容,他们在德育实践与社会研学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和精深,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与碰撞中,加深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这样丰富了阅历,滋养了孩子们的人文底蕴。
3.以中华经典诵读涵养人文思想
大同第二中心小学德育处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时机,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德育常态。德育处每学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诵读,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在课外时间,少先队部与课题组配合,为提升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利用晨读、排路队、做操等契机,让各年级读《千字文》《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涵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夯实了班级文化底蕴。
三、成全个体自主发展必须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原则
核心素养培养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生个体上,他们自主交流着,智慧与思想碰撞,相互熏陶、浸润!每个学生个体发挥出来的热量烘托着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反过来班级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大染缸,浸润着活泼可爱的生命个体,班集体就成了他们的生命共同体,班级文化建设便是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精神家园和厚实土壤。
1.强调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景观
首先是民主选举班干部,让那些做事积极,敢担当的人当班干部。二是强调多元理念,人尽其才,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要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引导下,让班级组织架构有权威,有组织又有执行力。有了民主平等和谐而且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就会塑造出民主平等公正的班级文化景观,孩子们就愿意幸福地生活在班级文化集体里。 2.强调培养主观能动的自主管理能力
当然每个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低到高年级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从全包到半扶半放,最后全部放开。集体观念未形成时,要注重集体观念,强调集体核心作用,在教师的辅助下,凝心聚力形成集体。在半扶半放阶段,由学生自主选举班干部,自主修改班规公约,确立班级发展方向,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由学生个体发表意见,教师最后权衡综合意见来完成决定。在自主管理阶段,在高年级教师监督下,完成自主选举班干部,自行修改班级目标发展方向,自主组织主题队会,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较难的问题在班委的主持下,自主完成决策,班集体健康向上、活跃阳光、富有正能量。
3.强调养成自主发展的各种生存技能
一是学会感恩,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激励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要回馈社会,报答社会,感恩社会;二是学会思辨,遇事要让孩子们学会讨论、研究,通过辩论,说出自己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学会求知,孩子们要在班集体内学会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能与信息社会同步,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学会实践,要敢于实践,勇于开拓与探究,要能克服困难,有迎难而上的毅力,创造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教师要善于鼓勵每个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去参加各种实践与锻炼。
四、个体全面参与展示必须是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
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需求,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有在班级里体现他的价值存在,他才会去热爱珍惜自己的班集体。因此学校在举行班集体活动的时候,课题组都再三提醒班主任或组织者在举行班级集体活动时,要把个体是否全员参与主体作为第一要则,要照顾和收集到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舞台和空间。比如并不是所孩子都喜欢玩足球,而每届足球赛,怎么让全班孩子全面参与?我们就可以通过开展足球文化节,让那些喜欢足球的孩子能够展示足球技能,有美术天才的设计足球班标,出好专题班报,有唱歌天赋的可以唱足球队歌,其余学生在场上加油呐喊。这样孩子们在文化节里都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觉得我也是班集体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个体,我也有我的闪光点,我展示给你看。因此,在班级最好开设更多展示剧场、争榜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去展示和参与,孩子们才是班集体里的实践主体。
综上所述,课题组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当中,深刻认识到,如果我们的班集体文化建设遵从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思想核心上、行为品质,人文底蕴,个体自主发展和全面参与能力上去培育和引导,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身上就会散发着高雅的气质。而这些东西就会转化为班集体的显性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就能自然流露出斑斓多彩,我们学校的三风建设在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中就能逐步形成,因此课题组始终认为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并不是急于在显性的文化上一蹴而就,而是应当在隐性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上进行涵养与培育。两年来,学校在以上的文化要则上下了功夫,学校的学风、校风蔚然成风,孩子们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集体里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