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甲骨文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年10月22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证古泽今的文明符号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可以称之为‘证古’。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并滋养着当代社会,可以称之为‘泽今’。”展览策展人赵永如介绍说。
  本次展览不仅关注甲骨本身,也关注文化层面的内容,分为“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简要叙述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文例、字形特点及甲骨文的分组,让观众和读者对甲骨及甲骨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单元展示甲骨文及其反映的商代社会,分为商王世系、祭祀与信仰、战争与军队、贵族与职官、畜牧与田猎、天象与农业、疾病与生育、地理与方国、西周甲骨等9个主题;第三单元则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的甲骨学者及研究成果。
  展品不仅包括甲骨,还同时展示与之相关的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籍等文物,构成庞大悠久的叙事链条。观众不仅更容易了解甲骨的内容,也了解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并对商代社会和上古文明有更深入的理解。
观众在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上体验互动多媒体作品“五行·射日”。作品以“金木水火土”分别构成金戈铁马、茂盛森林、风雨湖泊、部落篝火、土地众生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摄影 浦峰

  这是国博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该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同时还商借了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等单位的个别重要甲骨文物。
  目前已见的10余万片甲骨,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促进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甲骨文的收藏和展览,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甲骨文的著录和研究,开启了古文字学研究,繁荣了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研究,同时带动了上古时期天文历法、政治军事、社会家庭、礼制风俗、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探讨。

让文物“活起来”


  由于甲骨文内容比较晦涩,大众对其内容了解有限,展览还特别配以相关的辅助展品和多媒体,着力让文物“活”起来,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展示更为通俗。
  展厅里,一组甲骨文组成的“车队”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件名为《从军行》的作品,采用甲骨文中与军事有关的象形文字构成:高头大马拉着四轮战车,载着手握兵器和盾牌的士兵和弓箭手,右邊的士兵敲击着战鼓鼓舞士气,挥舞大旗的步兵和手持长斧的骑兵紧随其后。作品将甲骨文本身具有的象形特质还原成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形成了传统与当代的视觉审美融合。
  而互动多媒体作品“五行 射日”,则以中国传统的“五行”为线索,用甲骨文字构成金戈铁马、茂盛森林、风雨湖泊、部落篝火及土地众生等画面,观众可通过触屏自由选择情景进行体验。
  在展览尾声,甲骨熊猫侠、甲骨文有表情、甲骨文上班族、甲萌表情、甲骨文的问候、生肖甲骨文等6套“甲骨文 表情包”,让古老的甲骨文重新回到人们交流的场景。很多观众都会掏出手机扫一扫,下载一组表情包。通过这些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观展体验,拉近了观众与甲骨文文化的距离。
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上的立体装置“从军行”。整体雕塑通过木与金属两种材质的结合,选取甲骨文中与军事有关的象形文字构成战士、战马、士兵、兵器等形态。 摄影 马悦
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上,还集中展示了一百多年来的甲骨学者及其研究成果,《铁云藏龟》等甲骨文研究史中重要的文献、书籍等被集中展示。 摄影 马悦
除甲骨外,与之相关的一些青铜器也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青铜器是商朝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以帮助观众深入了解甲骨文背后的商代社会和上古文明。
其他文献
河北省廊坊市,北临首都北京,东与天津交界,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和环渤海腹地,历史悠久,保留并发扬着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且在今天形成了产业。探访红木之美  红木,因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成为贵重古典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造型优美、庄重典雅的红木家具,在变化中求统一,雕饰精细,线条流畅。  廊坊市大城县的红木文化产业起源于明清时期,改革开放后日臻成熟。伴随传统匠心
期刊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  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室和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书,又称契文、甲骨刻辞、卜辞等。  从沉睡地下的商王
期刊
远望3号测量船驾驶舱内,驾驶员对太平洋海域的海况进行观测。  2019年9月29日,新中国70华诞前夕,伴随着船员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再次解缆出航,缓缓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奔赴太平洋海域执行北斗三号等两次海上卫星测控任务。  本刊记者随船出航,记录下大洋上的“移动科学城”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亲历测量任务  离岸,出航,于外人是一种充满刺激的新鲜体验,于远望人
期刊
2013年,陈俊武院士在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的办公室。20世纪90年代,陳俊武担任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导师时的文件资料。  在中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而这项工艺的工程技术奠基人,正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他入党63年、70年工作不辍,如今92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三天来单位上班,处理技术方面的一些事情。1949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不仅
期刊
普者黑國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融湖泊、山峰、荷塘及周围村庄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令游客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流连忘返。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因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5.4%,是云南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
期刊
蓝天神盾 空军地面防空兵  开创世界防空史击落敌机先河的空军地面防空兵,经过一代代官兵艰苦创业,形成了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结合的作战体系,信息化条件下体系防空反导能力全面提升。  初建时便战果累累的空军地面防空兵,如今已成长为武器装备更加先进、能力素质更加过硬、规模结构更加合理的高技术兵种,成为我军空天防御的重要力量。  空军地面防空兵由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兵构成。组建以来,久经战火洗礼、战功卓著。
期刊
1950年7月1日,国际书店北京分店正式开业。  世界上,有哪些人在阅读中国出版的书刊?海外读者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这些书刊的?是哪些人在海外经营中国书刊?这些问题与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个时代使命息息相关。而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新中国书刊发行事业的源头说起。  1949年5月,全国解放在即。为迎接全国人民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向苏联订购大批中外文出
期刊
孔德铭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甲骨文中有“商邑”“大邑商”的记载。但“大邑商”的范畴具体为何,直到近几年才为大众所知。  2016年5月,河南省安阳市柏庄镇辛店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下称“研究所”)进行灰坑(垃圾坑)和墓葬的考古挖掘。坐下喝口水的功夫,研究所所长孔德铭发现地面“有一块灰色的东西,我捡起来看了会儿。”孔德铭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那是陶范的碎片。基于此,孔德铭坚信辛店遗址有铸铜作坊
期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开大学东北研究会在黑龙江考察时的合影。  大学的发展史,是国家与社会变迁的缩影。从1919年创立至今,南开大学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不平凡的历程。从初建时期的筚路蓝缕、抗战烽火中惨遭轰炸,到西南边陲的弦歌不辍,尽显刚毅坚卓;从北归复校的艰难重建,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作育英才;从改革开放新时期践行“科教兴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建“双一流”高校……回眸百年,这
期刊
宋镇豪 摄影 马悦  作为当代中国甲骨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镇豪从20世纪60年代接触甲骨文。半个世纪的光阴中,他亲身经历并推动了甲骨文研究从手段到领域的更新迭代,以及構筑于于甲骨学之上的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对话。甲骨文促进国际交流  在宋镇豪看来,甲骨文不仅仅是汉字的鼻祖,也传承着中国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信仰的由来、中国文化形成的缘起。“比如,甲骨文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祖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