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瓷造型的意象形态从对各种形态的模仿,到最后舍形夺神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陶瓷造型各种形态的表达,感受陶瓷特殊的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对造型意象形态的来源、发展、特征及应用的总结研究,从而促使陶瓷造型中意象形态的设计创作达到更高的境界,创造出“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神品。
关键词:陶瓷造型;模仿;抽象;意象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57-01
一、陶瓷的造型形态与意象形态
陶瓷的造型,是指陶瓷器物的外部形态,即陶瓷的艺术创作,而不是单指器物的制造,相比于陶瓷装饰,更是构成陶瓷艺术的重要方面。而陶瓷造型形态则基于具体的功能和审美要求确定的,最终表现为一定的造型样式。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特征,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形态。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既不同于对客观对象生硬盲目地被动模仿,也不同于对形态特征的初级模拟,它的重点在于有目的、有创造性地象形取意。
二、陶瓷造型中意象形态的来源与发展
(一)陶瓷造型中意象形态的来源
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的来源相当广泛,下面主要讲意象形态来源的两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对象,其次是人为对象。自然对象包括动物、植物、景物等自然物体。动物有飞鸟、禽兽、昆虫、鱼类、贝类等;植物有树木、蘑菇、叶片、花朵、果实等;景物有山形、水滴、石块、雨雪等。人为对象包括器皿、建筑、家具、乐器等。器皿有青铜器、漆器、铁器、铝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器、编织器等;建筑有房屋、塔、帳篷、门楼等;家具有柜、箱、墩、凳等;乐器有萧、鼓、笛、编钟等。
(二)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的发展
从千百年来的历代陶瓷造型发展领域里发现,不论是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原始的造型形态只是依照自然界存在并被利用的形态,加以改造和完善后的产物,其造型样式绝大部分都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即一种表面的模仿。然而,在陶瓷造型后来的发展中,一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类别,便逐步摆脱原来的模拟,按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在逐步的模拟仿效的演变中转化为模拟半模拟的,并从初级的模拟仿效进入到高级的象形取义的阶段,而且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造型方法。
(三)意象形态特征对陶瓷造型的影响
唐代张彦远在《笔法记》中早就断论:“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即以“意”显神,是陶瓷造型意象形态的精髓。意象形态对陶瓷造型的影响从未间断,它不仅能提升陶瓷的艺术特点及品性,更能反映物象质朴的情趣,其具体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象征性。意象形态是有象征性的,既可以表达造型设计的间接意义,也是艺术家特定心理世界的象征,象征着艺术家思索的态度:对形态内在生命活力的感悟与思考贯穿于造型的始终。借助独创性的意象,形态特征也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第二,情感性。情感性是陶瓷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更是意象形态表现的灵魂。陶瓷艺术是心灵移情的产物,艺术家把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转换成视觉语言,创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技艺,寓情于景色之中,创造、发挥想象空间,表现出个体的精神价值。
第三,寓意性。意象形态寄主观意蕴于陶瓷造型之中,使万物能寓意于象,隐藏着万物的精髓艺术和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意蕴。
第四,虚拟性。意象形态的非现实性使造型倾向于取意象而避直观,即现代很流行的抽象形态,即运用夸张、简洁或规则化的手法表现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觉中的特殊意象,造型的意象形态与现实万物保持一定距离感,耐人寻味。
(四)意象形态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表现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充分表现:1、物象造型方式。将一个客观物象通过联想与想象,以转换、变异的手法,使其全部或部分变换生成出另一种客观形态的造型。在重合、共用、相似、幽默、置换同构综合图形不同的研究中,在形与形之间,形与概念之间,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之间展开相似、相反、因果关系的联想。2、心象造型方式。心象代表艺术家内心的心象,在心象造型中的“象”不是指客观对象,是主观意识中的形态,艺术家将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反映“自我”的内心世界,传达“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情感,这种造型通常会具有“写意性”的特征。3、形式造型方式。艺术家打破常规将自然造型和写生对象打散、提炼,破坏“原形”的结构与明暗关系,挖掘造型工具材料的潜能,使用适当的手段:增添、改换或拼凑,创造出的新“形象”、“形态”,通常具有“表现性”特征,是一种“主观使然”的造型行为。
结束语:综观从古到今的陶瓷造型的发展过程,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家不仅师从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心境与物象的交融渗透,而且善于结合现代审美情趣,从对万物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到万物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的理境,造就了或庄重典雅,或粗犷狂放,或秀丽飘逸,或雍容华贵的意象形态。总之,陶瓷艺术家要大胆舍弃或减弱自然的形貌,胸臆构造,化个体形相为类相,化形象为线条,通过建筑般的结构形线,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舞蹈般的舒缓姿态,梦幻般的抽象概念,完成陶瓷造型的意象形态。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关键词:陶瓷造型;模仿;抽象;意象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57-01
一、陶瓷的造型形态与意象形态
陶瓷的造型,是指陶瓷器物的外部形态,即陶瓷的艺术创作,而不是单指器物的制造,相比于陶瓷装饰,更是构成陶瓷艺术的重要方面。而陶瓷造型形态则基于具体的功能和审美要求确定的,最终表现为一定的造型样式。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特征,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形态。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既不同于对客观对象生硬盲目地被动模仿,也不同于对形态特征的初级模拟,它的重点在于有目的、有创造性地象形取意。
二、陶瓷造型中意象形态的来源与发展
(一)陶瓷造型中意象形态的来源
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的来源相当广泛,下面主要讲意象形态来源的两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对象,其次是人为对象。自然对象包括动物、植物、景物等自然物体。动物有飞鸟、禽兽、昆虫、鱼类、贝类等;植物有树木、蘑菇、叶片、花朵、果实等;景物有山形、水滴、石块、雨雪等。人为对象包括器皿、建筑、家具、乐器等。器皿有青铜器、漆器、铁器、铝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器、编织器等;建筑有房屋、塔、帳篷、门楼等;家具有柜、箱、墩、凳等;乐器有萧、鼓、笛、编钟等。
(二)陶瓷造型中的意象形态的发展
从千百年来的历代陶瓷造型发展领域里发现,不论是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原始的造型形态只是依照自然界存在并被利用的形态,加以改造和完善后的产物,其造型样式绝大部分都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即一种表面的模仿。然而,在陶瓷造型后来的发展中,一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类别,便逐步摆脱原来的模拟,按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在逐步的模拟仿效的演变中转化为模拟半模拟的,并从初级的模拟仿效进入到高级的象形取义的阶段,而且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造型方法。
(三)意象形态特征对陶瓷造型的影响
唐代张彦远在《笔法记》中早就断论:“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即以“意”显神,是陶瓷造型意象形态的精髓。意象形态对陶瓷造型的影响从未间断,它不仅能提升陶瓷的艺术特点及品性,更能反映物象质朴的情趣,其具体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象征性。意象形态是有象征性的,既可以表达造型设计的间接意义,也是艺术家特定心理世界的象征,象征着艺术家思索的态度:对形态内在生命活力的感悟与思考贯穿于造型的始终。借助独创性的意象,形态特征也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第二,情感性。情感性是陶瓷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更是意象形态表现的灵魂。陶瓷艺术是心灵移情的产物,艺术家把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转换成视觉语言,创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技艺,寓情于景色之中,创造、发挥想象空间,表现出个体的精神价值。
第三,寓意性。意象形态寄主观意蕴于陶瓷造型之中,使万物能寓意于象,隐藏着万物的精髓艺术和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意蕴。
第四,虚拟性。意象形态的非现实性使造型倾向于取意象而避直观,即现代很流行的抽象形态,即运用夸张、简洁或规则化的手法表现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觉中的特殊意象,造型的意象形态与现实万物保持一定距离感,耐人寻味。
(四)意象形态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表现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充分表现:1、物象造型方式。将一个客观物象通过联想与想象,以转换、变异的手法,使其全部或部分变换生成出另一种客观形态的造型。在重合、共用、相似、幽默、置换同构综合图形不同的研究中,在形与形之间,形与概念之间,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之间展开相似、相反、因果关系的联想。2、心象造型方式。心象代表艺术家内心的心象,在心象造型中的“象”不是指客观对象,是主观意识中的形态,艺术家将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反映“自我”的内心世界,传达“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情感,这种造型通常会具有“写意性”的特征。3、形式造型方式。艺术家打破常规将自然造型和写生对象打散、提炼,破坏“原形”的结构与明暗关系,挖掘造型工具材料的潜能,使用适当的手段:增添、改换或拼凑,创造出的新“形象”、“形态”,通常具有“表现性”特征,是一种“主观使然”的造型行为。
结束语:综观从古到今的陶瓷造型的发展过程,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家不仅师从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心境与物象的交融渗透,而且善于结合现代审美情趣,从对万物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到万物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的理境,造就了或庄重典雅,或粗犷狂放,或秀丽飘逸,或雍容华贵的意象形态。总之,陶瓷艺术家要大胆舍弃或减弱自然的形貌,胸臆构造,化个体形相为类相,化形象为线条,通过建筑般的结构形线,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舞蹈般的舒缓姿态,梦幻般的抽象概念,完成陶瓷造型的意象形态。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