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膀胱经走罐结合留罐,通过调整经气,疏通经络,并通过经络系统而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组织的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从而消除肿胀和疼痛,为尽可能地减少运动损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走罐法;运动损伤;机制研究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986年在欧洲的荷兰举行了有关运动损伤的世界性会议,会议上对运动损伤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界定,指出损伤主要发生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之中,造成运动员运动能力降低,或者需要通过治疗,或者造成社交能力变差的结果[1]。
二、中医拔罐对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干预
(一)中医拔罐概念及相关研究
拔罐疗法,或称吸筒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的体表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拔罐疗法在治疗范围、医疗效果、操作技术及拔罐的论著和专著上都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
国外,早在1862年就开始应用拔罐疗法。如1953年,苏联瓦勒得蔓氏,用拔罐治病,称为“郁血疗法”,达到了消炎镇痛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法案宣布,拔罐为合法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临床上有许多有关罐疗治疗损伤类疾病的报道,例如,有报道[2]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min,疗程3-20次。由此可见拔罐能激发和调整经气,疏通经络,并通过经络系统而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组织的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因此,拔罐对于缓解一些运动员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二)中医拔罐治疗和干预运动损伤的作用机制
1.扶正祛邪,保护运动员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
竞技学生赛前生病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都会或多或少影响运动员的状态发挥,所以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体的正气与外邪相争的过程,若正气盛,邪不得侵,则病退;若邪气旺,正不胜邪,则病进。拔罐疗法能激发经络之气,振奋衰弱的脏腑机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通过吸拔作用,能排吸出风、寒、湿邪及瘀血,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学生及运动员大强度活动后会造成体内大量津液蒸腾外泄,汗出较多,容易受凉,他们拔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祛除体内的寒气。
现代研究表明,拔罐疗法还可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3],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背部两侧强力拔罐,拔罐前后,比较白细胞的吞噬菌指数及血清补体效价,都明显提高。此外,拔罐疗法由于有很强的负压吸附力量,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瘀血,引起自身溶血现象,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整个机体的功能,能有效地调动免疫系统[4],对治疗运动员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低热不退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2.走罐可以解除肌肉痉挛
有的学生如果过于紧张、疲劳或者热身运动不充分,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走罐疗法能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肉痉挛,又能通过消除疼痛病灶而间接地解除肌肉痉挛。走罐可刺激某一区域的神经,调节相应部位的血管和肌肉的功能活动,反射性地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获得比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3.拔罐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对于体育特长生和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跌打损伤是很常见的事情,也难免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甚至有瘀血。中医认为,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体的一切组织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功能。若气血失和,则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拔罐疗法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能够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此外,拔罐还可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排泄,消除无菌性炎症,达到镇痛作用,从而消除肿胀和疼痛[5]。
由此可见,对运动损伤造成的肌肉扭挫伤、肌肉痉挛及疼痛等症状运用我们中医传统外治领域的非药物疗法——膀胱经走罐结合留罐法,通过调整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从而消除肿胀和疼痛。
参考文献:
[1]王国勇等编著.健身、健美操指导手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37.
[2]周翔,邹铁刚.走罐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8例[J].陕西中医,2007,28(5):590-591.
[3]张金泰,蒋生云.刺络拔罐配合微波治疗顽固性网球肘临川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53-354.
[4]杨晓勇,刘刚,徐兰.四川中医[J].背俞穴走罐疗法对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2014,32(2)155.
[5]邓小蘭,陈波,陈泽林.中国针灸[J].走罐察痧辨证临床应用心得,2014,34(12).1215.
作者简介:赵冬(1979—),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通讯作者:徐昭娟,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方面。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8097);河北中医学院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4432015)。
关键词:中医走罐法;运动损伤;机制研究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986年在欧洲的荷兰举行了有关运动损伤的世界性会议,会议上对运动损伤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界定,指出损伤主要发生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之中,造成运动员运动能力降低,或者需要通过治疗,或者造成社交能力变差的结果[1]。
二、中医拔罐对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干预
(一)中医拔罐概念及相关研究
拔罐疗法,或称吸筒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的体表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拔罐疗法在治疗范围、医疗效果、操作技术及拔罐的论著和专著上都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
国外,早在1862年就开始应用拔罐疗法。如1953年,苏联瓦勒得蔓氏,用拔罐治病,称为“郁血疗法”,达到了消炎镇痛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法案宣布,拔罐为合法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临床上有许多有关罐疗治疗损伤类疾病的报道,例如,有报道[2]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min,疗程3-20次。由此可见拔罐能激发和调整经气,疏通经络,并通过经络系统而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组织的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因此,拔罐对于缓解一些运动员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二)中医拔罐治疗和干预运动损伤的作用机制
1.扶正祛邪,保护运动员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
竞技学生赛前生病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都会或多或少影响运动员的状态发挥,所以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体的正气与外邪相争的过程,若正气盛,邪不得侵,则病退;若邪气旺,正不胜邪,则病进。拔罐疗法能激发经络之气,振奋衰弱的脏腑机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通过吸拔作用,能排吸出风、寒、湿邪及瘀血,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学生及运动员大强度活动后会造成体内大量津液蒸腾外泄,汗出较多,容易受凉,他们拔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祛除体内的寒气。
现代研究表明,拔罐疗法还可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3],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背部两侧强力拔罐,拔罐前后,比较白细胞的吞噬菌指数及血清补体效价,都明显提高。此外,拔罐疗法由于有很强的负压吸附力量,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瘀血,引起自身溶血现象,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整个机体的功能,能有效地调动免疫系统[4],对治疗运动员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低热不退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2.走罐可以解除肌肉痉挛
有的学生如果过于紧张、疲劳或者热身运动不充分,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走罐疗法能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肉痉挛,又能通过消除疼痛病灶而间接地解除肌肉痉挛。走罐可刺激某一区域的神经,调节相应部位的血管和肌肉的功能活动,反射性地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获得比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3.拔罐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对于体育特长生和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跌打损伤是很常见的事情,也难免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甚至有瘀血。中医认为,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体的一切组织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功能。若气血失和,则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拔罐疗法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能够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此外,拔罐还可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排泄,消除无菌性炎症,达到镇痛作用,从而消除肿胀和疼痛[5]。
由此可见,对运动损伤造成的肌肉扭挫伤、肌肉痉挛及疼痛等症状运用我们中医传统外治领域的非药物疗法——膀胱经走罐结合留罐法,通过调整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从而消除肿胀和疼痛。
参考文献:
[1]王国勇等编著.健身、健美操指导手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37.
[2]周翔,邹铁刚.走罐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8例[J].陕西中医,2007,28(5):590-591.
[3]张金泰,蒋生云.刺络拔罐配合微波治疗顽固性网球肘临川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53-354.
[4]杨晓勇,刘刚,徐兰.四川中医[J].背俞穴走罐疗法对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2014,32(2)155.
[5]邓小蘭,陈波,陈泽林.中国针灸[J].走罐察痧辨证临床应用心得,2014,34(12).1215.
作者简介:赵冬(1979—),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通讯作者:徐昭娟,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方面。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8097);河北中医学院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44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