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告白

来源 :文汇百花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生物界的进化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但发展至今,只有极少数野兽还存在同类相食的暴行。少数人的这类行为,可能证明了人类在动物界序列身份的低下
  
  吃人不算谋杀?
  
  2001年初,德国的一名电脑工程师阿明·迈韦斯在互联网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征集”自愿被杀和吃掉的人。另一个心理变态者、柏林43岁的电脑工程师布兰迪斯看到后非常兴奋,两人频繁地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细节问题——
  布兰迪斯:“你将如何处置我的脑袋?”
  迈韦斯:“我会把它放在一边,我不想把你的颅骨切开。”
  布兰迪斯:“最好将它埋掉,埋到公墓里更好,没有人会注意那里的颅骨。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磨成粉末。”
  迈韦斯:“我们这里有一个不错的公墓。”
  布兰迪斯:“你也可以把我的颅骨当烟灰缸用。我希望你是认真的,因为我真的希望被人吃掉,我的乳头正期待着你的胃。”
  2001年3月,布兰迪斯来到迈韦斯家中受死。在厨房,布兰迪斯吞下20片安眠药,喝下一瓶烈酒,向迈韦斯点头示意“可以动手”了。迈韦斯首先用刀切下了布兰迪斯的阳具,将后者绑起来后,他将阳具切碎,拌上大蒜,用油炸成一份小吃,美美地享用了一顿。随后,他将失去知觉的布兰迪斯拖进一个放满热水的浴缸里,让他在里面躺了10个小时,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自己则在旁边捧着一本冒险题材的小说,读得津津有味,并用录像机拍下了全过程。凌晨4时15分,他将布兰迪斯拖进“屠宰间”,切断了他的喉管,从他身上剔下了65磅肉。他将这些肉分成数份,装进塑料袋里,藏到地窖和冰柜的比萨饼下面。此后10个月,他每天都要吃一份人肉,一直变着花样尝试如何烹制,甚至写了一本菜谱,其中有“年轻男子肝脏蘸面包屑”、“葡萄酒酱油炸二头肌”等菜式。直到2001年12月,一名澳大利亚的小伙子在网上和迈韦斯联系后发现他并非说笑,这才报警。警方在第一时间对迈韦斯的住宅进行了搜查,找到了吃剩的15磅人肉。
  2003年12月,迈韦斯出庭受审。德国哈雷精神病院院长、精神病学教授安德烈亚斯·马尔内罗斯指出:“这是一种由性变态引发的食人行为。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2004年1月12日,迈韦斯首次承认,曾经在被害者布兰迪斯的酒里下了药,令对方神志不清,但是他一口咬定下药是对方提出的要求。“对我而言,那不是谋杀”,他说,“只有违背受害人意愿的行为才能称为谋杀。他是把我当作一件工具……而我则帮助他死亡。”对迈韦斯的审判带来了一个司法上的难题,他的辩护律师希望法官判定他的当事人是“应受害人要求将其杀死”,这一罪名类似于非法协助他人进行安乐死,在量刑时只会判处入狱6个月到5年。2004年1月30日,审讯宣告结束,由于在犯罪中并没有“卑鄙的动机”,迈韦斯以“一般杀人罪”而非“谋杀罪”被判入狱8年半。
  
  暴徒毫无禁忌
  
  一战后,德国人Karl Denke在西里西亚开了一家旅店,在那里,他至少杀死了30名投宿者,然后将他们的肉腌好后保存在旅店的地下室里。1924年被捕后,他告诉警察,自己在以往3年只吃人肉香肠度日。几乎与此同时,一对名叫Fritz Haarmann和Hans Grans的同性恋者在汗诺威火车站蹲点,将目光瞄向年轻男孩。两人至少谋杀了27人,在杀人后还要碎尸,将受害者的肉吃的吃,卖的卖,一来取乐,二者也可牟利。
  美国的“明星杀手”Jeffrey Dahmer被称为食人一族名声的奠基者。这名密尔沃基巧克力工厂员工以性爱和毒品作许诺,引诱男同性恋者和黑人到他的住处,然而这些人却成了他的盘中餐。奇怪的是,他1991年被捕时却瘦如竹竿。美国的另一对嗜血狂徒Henry Lee Lucas和Ottis Toole被称为“痛苦总司令”和“完美的杀人组合”,两人合力杀害了200多人,从而成为美国头号通辑犯。Ottis对人肉有着特殊嗜好。且听两人在狱中的一段对话——
  Toole: 那天我把几个人煮了,我为什么这么做?
  Lucas: 我想这只不过是你的手在做这件事。
  Toole: 记得有一次我说想要几根肋骨?是这让我成了一个食人族吗?
  Lucas: 你不是一个食人族。这是魔鬼的力量,它驱使着我们,我们没法改变。
  前苏联的Andrei Chikatilo是另一个臭名昭著的食人者。这个阳痿的卑鄙老儿至少害死52人,部分受害人被他咬得支离破碎。食人事件甚至发生在国家领导人身上。前乌干达独裁者阿敏在政权垮台后被人揭发在主政期间不但吃人肉,还以此宴请宾客。
  乌干达恶棍Ssande Sserwadda则认为自己盗取尸体煮食没有什么不对:“我很骄傲是一个食人族。我妈是一个食人族,我爸也是。我爸的爸也是,我爸的爸的爸也是。我们是一个食人家族。如果长时间不吃人肉,我会感觉很不安。难道就这一点意味着我们是坏人吗?我们从没有杀死任何人,那是不道德的。但我们喜好吃人肉,我们不觉得挖出尸体把他们吃掉有什么不对。我们不想看着人肉被浪费。” 委内瑞拉的Dorangel Vargas看来是他同道:“当然,我吃人,所有人都能吃人肉,但你必须洗干净,把它整好,以预防疾病。我只吃有肌肉的部分,尤其是大腿和腓部是我的最爱。”
  另一个连环杀手Albert Fish如此描述:“我勒死了她,把她切成碎片,这样才能带到我的房间煮食。她的小屁股在烤箱里烘着,多么甜美而细嫩!我用了9天时间才把她整个身体吃完。我没有和她做爱,尽管我可以这样。她死时仍是处女。”
  日本的Issei Sagawa这样形容:“它没有气味和味道,在我口中像生的金枪鱼一样融化。我在吃一个漂亮的白种美人,没有任何东西有如此美味。”
  不能再引用他们更多让人不寒而栗的自述了。好在这些恶魔们都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其中不少在狱中被同类杀死,可谓死得其所。
其他文献
当初,美国骑兵花了将近50年征服了西部,但现在,伊拉克西部那片满是黄沙、走私猖獗、危机遍布的荒野,可能需要500年才能真正征服,为此,进入伊拉克的美军付出了必要的代价。陆军少尉比尔·杜兰作为美军的一员,见证了一切。对他本人来说,麻烦或许是暂时的,但对可能长期驻扎在那里的美国军队来说,困难将一直持续下去。  这是2003年5月伊拉克西部一个晴朗的早晨。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了一股尘烟,看上去就像沙漠中常
期刊
尽管马可·波罗先生早在1300年就在自己的书里描述了中国载人风筝飞行的场景,可世界还是把荣耀留给了603年后的莱特兄弟。同样,当中国人为即将进入太空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神舟5号而心潮澎湃时,我们同样会在2003这个年度里开始深情地缅怀1903年的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历史的用处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正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说。我们对航空航天史上这100年来的梳理,并非为了再现那已
期刊
读莫迪洛的作品,犹如看电影,情节一幕接着一幕,充满了惊喜与意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不断发现赏心悦目、又能深深打动你心灵的画面,丝毫不亚于光与影组成的舞台所带给人的感受。貌似荒诞不经的图画中往往蕴涵着人们意想不到的深意。莫迪洛是“黑色幽默”中的幽默大师,关于人类的未来,莫迪洛既相信一切,又怀疑一切。这一点与塞万提斯有一些相似之处,后者笔下的堂吉柯德挥动长矛与风车作战。  莫迪洛1932年8月4日生
期刊
1、专辑:《Buena Vista Social Club》   艺人:Buena Vista Social Club    由这张由Ry Cooder制作,网罗古巴四代精彩艺人同堂演出、不计排名的专辑,已经成为古巴音乐的经典。已经仙逝的古巴老唱将Compay Segundo的鲜活演出,最令人津津乐道。这支在哈瓦那临时成军的梦幻组合,唱尽了古巴黄金岁月的歌谣,许多节奏和旋律也曾流传世界,至今仍不断
期刊
我们对古巴的印象从何而来?也许只在电影或者电视的屏幕上到过这个加勒比海的小国,所有浮光掠影的印象里只不过是雪茄烟的手工作坊,街头凋敝的景象……或者只是我们自己的T恤上那个切·格瓦纳的头像?其实,让我们回想一下黑白电影里扭腰摆臀的曼波(Mambo),老式舞厅里残存的舞步伦巴(Rumba),以及脍炙人口的老歌《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这些令人难忘的旋律,你可能会称之为拉丁音乐,事实上它们全都源自古巴
期刊
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没有共同之处:一种荡漾在酒杯里;而另一种矗立在苍苍长城下。但它们都能完美地凝固住流动着的美感,把瞬间变成永恒——与路易十三齐名的白兰地酒轩尼诗李察用它自己的方式,同这群建筑史上的杰作共舞。2003年8月30日,它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举行了“轩尼诗李察2003致礼”盛典。  轩尼诗李察干邑以轩尼诗公司创始人李察·轩尼诗的名字命名,以此向这位创始人的远见、力臻完美和超凡毅力致敬。
期刊
难题    “您听好了,”被告向他的辩护律师说:“如果我可以只蹲半年监狱,您将得到另外100块钱酬金。”法庭上,律师绞尽脑汁,滔滔不绝。被告如愿以偿。律师后来对别人说:“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本来法官想判他无罪释放。”    能说英语    一个抢劫嫌疑犯在纽约的法庭上被提审时,法官问他能不能说英语。  他回答道:“会一点点儿。”   “你能用英语说点什么?”  “把你的钱交出来。”    法官的
期刊
我在新泽西开了个旧货店。  本尼第一次来店里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他。那天一个顾客在我们店买了台电脑,我帮他往门外他的车上搬。当我抱着装着键盘、扫描仪等东西的纸箱走到玻璃门前时,门外一个正要往店里进的小伙子帮我拉开了门,我说了声谢谢。我将纸箱放到车上,回过身来,才发现那个小伙子静静地站在门边,手还拉着门,在等着我进去。  这个小伙子就是本尼。是个白人。我第一眼看见他,就对他有了极好的印象。不光是他为我
期刊
我是古巴。但古巴是什么,是卡斯特罗和格瓦拉,是雪茄和女人的翘屁股,或许,是女人的翘屁股上摇晃的康加鼓?那片土地灵魂的密码就存于这两部电影——温·文德斯的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和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纪录片风格的电影《我是古巴》(I am Cuba)——之中,你很容易据此得出结论:哦,那是一个革命浪漫主义的国度。在《乐满哈瓦那》末尾,当莱·库德(Ry C
期刊
赫尔穆特·纽顿1920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他手持澳大利亚护照,生活在欧洲摩纳哥的蒙特卡罗,2004年1月27日在好莱坞死于车祸后,遵照纽顿的遗愿,人们将他安葬在柏林郊外。   纽顿在16岁时成为德国著名女摄影家伊娃的助手,从此“时尚,裸露,肖像”是纽顿摄影的3个基本要素。“Less is more”则是他的摄影准则。纽顿用铺陈的欲望早就了视觉的阴谋,画面中的道具与精湛的光线控制,都散发着浓郁的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