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问题,旨在说明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意义和存在的难题,对完善医院器械管理维修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器械管理 维修 问题 对策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让群众看病有保障的问题,普通群众对使用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如何让有限的医疗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除业务精湛外,还要有娴熟驾驭新设备的能力,把医疗器械转化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摆在院领导、操作者和管理维修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本文就笔者在医院多年从事器械管理与维修的经验,探讨加强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意义
近年来,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档卡户与非档卡户医疗服务全覆盖,广大群众生活改善,看病选择余地大,优质高效的诊疗器械成为其选择就医的先决条件之一,医疗设备的使用频次增加,直接挑战医院竞争力。提高医院器械管理维修水平,降低医疗器械运营成本、故障率,才能解决医院发展资金,职工待遇提高才会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卫生事业。器械管理维修水平决定医院运营状况、关系到患者和职工的利益,医院检查费用低,器械先进,就诊患者多才能给医院带来好的效益。如以前医院缴费总是排长队,收费室微机经常死机,用手抄发票,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患者不愿意长时间排队,现在医院迁建,医疗器械先进,患者排队时间短,同等条件下成为病人就医的首选。另外,医生除自身技术和经验外,對症下药主要的依据仍是医疗器械的检查结果,若器械经常出故障、不稳定、检查精度不高,必然对病情产生误判,结果是病人轻则多吃药、多付费,效果不明显,重则延误诊疗时机危及生命。如多普勒、B超、CT等器械检查费用高,本能治好的病,因结果不精准,病人支付高昂医疗费未能治好,极易产生“医闹”,使医院无法正常运营,此种情况医院时有发生。一方面医生负出辛勤劳动无报酬,既赔钱,又未能解决吃饭问题,对待病人态度和质量打折,影响医院效益;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生活,挖空心思多开诊查费,高额费用反作用于患者,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背道而驰。完好的器械是辅助医生诊查的重要手段,只有检查结果正常、精准,病人少走弯路,少付费,建立医患互信,才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同时,良好的医疗器械能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医院和谐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器械管理维修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
1. 部分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不愿使用新器械而乐于使用效率低下的旧器械。医院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临床医疗和后勤保障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其中常用到的医疗设备有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辅助检查器械B超、CT,后勤保障器械:电脑、打印机、救护车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应用于医院,具有:广而杂、电子信息化程度高、智能化强、性价比高等特点。一方面医务人员忙于应付病人或医院公务,无暇顾及新器械的更新使用,认为高科技产品神秘莫测,当心损坏,带来巨大损失由自己担责,不敢大胆使用。另一方面因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问题,产生使用新器械效率低而不愿使用的想法。造成器械闲置浪费,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料难于与人交流、共享。譬如,大龄医生不愿使用电脑,担心电子病历开处方资料丢失,宁愿用手抄写,也不好意思与年轻同事沟通学习,担心求教于人有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形象。再就是同事间沟通少、培训少,有时产生觉得在同事面前不懂,很没有面子的想法。
2. 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科室领导都是从基层医务人员中选拨出来的佼佼者,但随着新器械不断引进或后勤系统更新很难应付自如,对器械管理维修产生认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器械折旧与科室收入和支出挂钩,每一笔支出均需精打细算,否则将会影响科室成员绩效。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化系统检修、维护成本高,在节俭思想的指导下,认为器械能运转就行,不计较老化、损坏等问题,器械改进或维修投入严重不足。把精力主要放在节约支出上,激励机制少,中层干部绩效分配稍微偏多一点职工就不满意,结果是操作者把心中纠结发泄到器械上,很少关心、爱护器械,器械不稳定、报修率增加。管理者精打细算绩效支出少,降低职工积极性。
3. 操作者的问题
器械管理维修者属医院后勤保障人员,绩效领二线奖,工作风险比临床一线相对小些,维修器械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一线医务人员直接面向病人操作器械,虽然有风险,但创造价值立竿见影,长此以往就会认为二线维修人员是医生供养的“寄生虫”。加之医院绩效分配不公平,就会把心中的矛盾转移到维修者,认为出现故障让修理是其本质工作,若不维修,则去做什么呢?推迟、延迟上报故障,出现故障不主动与维修人员沟通,不从提高器械科学保养、使用效率大局出发,心想劳动强度与中层干部差不多,收入差距大,机器正常自已累,机器坏自已清闲,付出与收入难得等价。其思想根源还是绩效分配不公造成操作者与维修人员的矛盾,结果是机器无人关心、爱护。
4. 管理维修者的问题
为方便器械管理维修,维修者仅满足工作需要对科室介绍一些简单功能,其余设为禁用,不深入研究,抱着学得会、捡得累的思想,不积极检修、维护软硬件器械,多数功能闲置,使器械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机械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尽量少提建议,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加之器械管理维修人员在医院职称属于非主系列,领导关心重视、培训、沟通、交流都少,待遇也低,仅凭自已的基础知识或社会交往解决机器故障,不喜欢交流者则很难解决问题,加之长期受一线人员轻视。因此不主动去检修、备份电脑应用系统,导致系统一旦崩溃,所有资料全部丢失,损失极大。各科室因知识欠缺,责任无人知道、无从追究,只要能运转就行,也不考虑资料损失,让科研、查询等带来损失。
(二)器械使用维修问题
许多器械无操作规程、职责不明,造成奖罚不明无人专管,经过正规培训者少,操作混乱,加之因绩效问题,使用者与维修者责任心大打折扣。因无制度,无资质人员随意操作、拆卸,人为损坏严重。如办公室复印机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因操作者众,最后仅用两年。 (三)器械管理维修档案问题
建立器械管理维修档案是一件耗时费力、功在当前利在今后的一项重要工程,重视者少。一方面科室读不懂纸质器械管理维修说明,不知道哪些该存档,因此纸质档案保存少,一但出现故障很难查阅。另一方面懂电脑的人少、知识馈乏,不知道备份,担心资料存于电脑中占用大量资源,影响运行速度,不愿主动积累或保存使用过的资料,普遍存在需要时从重头开始的现象。特别是医院办公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后,办公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多数医务人员无保存电子档案的意识,辛辛苦苦积累的电子资料因知识缺陷,主动存盘者少,微机一但崩溃,资料丢失,无法实现共享,降低器械使用效率。
三、完善器械管理维修的措施
(一)改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
改变使用医疗器械时传统与保守的矛盾思想,让职工正确认识新器械应用于医院是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只有使用新器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新器械虽然具有集成度高、智能化强等特点,但通过学习、钻研,就能克服刚使用时速度慢或易出现小错误的现象,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重视人才
创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缩小中层干部与普通职工的绩效差距,调动职工积极性,消除职工间的矛盾。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放下“架子”,多听群众意见、建议,采纳其想法,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思想,全心全意为医院服务。
(三)提高器械使用维修效率的对策
针对医院器械使用维修无规章制度,操作混乱,使用者和维修者责任不明确,易形成相互扯皮、无专人专管现象,建立完备的器械操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记录好操作手册,职责明确,有效提高器械完好率,增强各类型人员责任心。避免前述因复印机操作人员混乱提前报废等责任问题发生。
(四)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对策
针对医院不重视器械管理维修档案,无保管意识,无人专管,系统崩溃,易造成医生电子病历、检查单,办公室电子文档丢失,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提出以下对策:一方面除收集整理纸质档案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整理相关电子资料、维修、使用记录等,按科室编号,分科室存盤,定期备份有价值的电子资料,有利于挖掘器械功能,了解器械使用状况,档案一部分由科室保管,一部分由维护修人员管理。另一方面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做到专人专管,权责分明,建立查询、共享制度,避免电子资料丢失、泄密等,既实现院内人员高度共享,也为院领导提供方便快捷的参考资料,提高器械利用率。
四、结论
器械管理维修是集思想、个人利益、社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整合各种因素,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制度,才能做到人机合一,充分发挥器械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钻研器械使用效率。尊重使用者与维修者的意见和劳动成果,增加培训和人与人的沟通机会,才能相互信任,爱护器械,降低故障率。重视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建设,才能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为科研、后勤保障作贡献。建立正确器械管理维修报废观念,在平衡器械性价比的基础上,决定器械是否报废,才能降低器械运营成本。以上是笔者在医院多年从事器械管理维修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共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德贵.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问题分析及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38-140.
[2] 王铭.简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8,(29):246.
关键词:器械管理 维修 问题 对策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让群众看病有保障的问题,普通群众对使用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如何让有限的医疗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除业务精湛外,还要有娴熟驾驭新设备的能力,把医疗器械转化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摆在院领导、操作者和管理维修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本文就笔者在医院多年从事器械管理与维修的经验,探讨加强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医院器械管理维修的意义
近年来,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档卡户与非档卡户医疗服务全覆盖,广大群众生活改善,看病选择余地大,优质高效的诊疗器械成为其选择就医的先决条件之一,医疗设备的使用频次增加,直接挑战医院竞争力。提高医院器械管理维修水平,降低医疗器械运营成本、故障率,才能解决医院发展资金,职工待遇提高才会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卫生事业。器械管理维修水平决定医院运营状况、关系到患者和职工的利益,医院检查费用低,器械先进,就诊患者多才能给医院带来好的效益。如以前医院缴费总是排长队,收费室微机经常死机,用手抄发票,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患者不愿意长时间排队,现在医院迁建,医疗器械先进,患者排队时间短,同等条件下成为病人就医的首选。另外,医生除自身技术和经验外,對症下药主要的依据仍是医疗器械的检查结果,若器械经常出故障、不稳定、检查精度不高,必然对病情产生误判,结果是病人轻则多吃药、多付费,效果不明显,重则延误诊疗时机危及生命。如多普勒、B超、CT等器械检查费用高,本能治好的病,因结果不精准,病人支付高昂医疗费未能治好,极易产生“医闹”,使医院无法正常运营,此种情况医院时有发生。一方面医生负出辛勤劳动无报酬,既赔钱,又未能解决吃饭问题,对待病人态度和质量打折,影响医院效益;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生活,挖空心思多开诊查费,高额费用反作用于患者,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背道而驰。完好的器械是辅助医生诊查的重要手段,只有检查结果正常、精准,病人少走弯路,少付费,建立医患互信,才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同时,良好的医疗器械能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医院和谐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器械管理维修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
1. 部分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不愿使用新器械而乐于使用效率低下的旧器械。医院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临床医疗和后勤保障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其中常用到的医疗设备有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辅助检查器械B超、CT,后勤保障器械:电脑、打印机、救护车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应用于医院,具有:广而杂、电子信息化程度高、智能化强、性价比高等特点。一方面医务人员忙于应付病人或医院公务,无暇顾及新器械的更新使用,认为高科技产品神秘莫测,当心损坏,带来巨大损失由自己担责,不敢大胆使用。另一方面因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经常出现问题,产生使用新器械效率低而不愿使用的想法。造成器械闲置浪费,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料难于与人交流、共享。譬如,大龄医生不愿使用电脑,担心电子病历开处方资料丢失,宁愿用手抄写,也不好意思与年轻同事沟通学习,担心求教于人有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形象。再就是同事间沟通少、培训少,有时产生觉得在同事面前不懂,很没有面子的想法。
2. 激励机制不完善
许多科室领导都是从基层医务人员中选拨出来的佼佼者,但随着新器械不断引进或后勤系统更新很难应付自如,对器械管理维修产生认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器械折旧与科室收入和支出挂钩,每一笔支出均需精打细算,否则将会影响科室成员绩效。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化系统检修、维护成本高,在节俭思想的指导下,认为器械能运转就行,不计较老化、损坏等问题,器械改进或维修投入严重不足。把精力主要放在节约支出上,激励机制少,中层干部绩效分配稍微偏多一点职工就不满意,结果是操作者把心中纠结发泄到器械上,很少关心、爱护器械,器械不稳定、报修率增加。管理者精打细算绩效支出少,降低职工积极性。
3. 操作者的问题
器械管理维修者属医院后勤保障人员,绩效领二线奖,工作风险比临床一线相对小些,维修器械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一线医务人员直接面向病人操作器械,虽然有风险,但创造价值立竿见影,长此以往就会认为二线维修人员是医生供养的“寄生虫”。加之医院绩效分配不公平,就会把心中的矛盾转移到维修者,认为出现故障让修理是其本质工作,若不维修,则去做什么呢?推迟、延迟上报故障,出现故障不主动与维修人员沟通,不从提高器械科学保养、使用效率大局出发,心想劳动强度与中层干部差不多,收入差距大,机器正常自已累,机器坏自已清闲,付出与收入难得等价。其思想根源还是绩效分配不公造成操作者与维修人员的矛盾,结果是机器无人关心、爱护。
4. 管理维修者的问题
为方便器械管理维修,维修者仅满足工作需要对科室介绍一些简单功能,其余设为禁用,不深入研究,抱着学得会、捡得累的思想,不积极检修、维护软硬件器械,多数功能闲置,使器械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机械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尽量少提建议,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加之器械管理维修人员在医院职称属于非主系列,领导关心重视、培训、沟通、交流都少,待遇也低,仅凭自已的基础知识或社会交往解决机器故障,不喜欢交流者则很难解决问题,加之长期受一线人员轻视。因此不主动去检修、备份电脑应用系统,导致系统一旦崩溃,所有资料全部丢失,损失极大。各科室因知识欠缺,责任无人知道、无从追究,只要能运转就行,也不考虑资料损失,让科研、查询等带来损失。
(二)器械使用维修问题
许多器械无操作规程、职责不明,造成奖罚不明无人专管,经过正规培训者少,操作混乱,加之因绩效问题,使用者与维修者责任心大打折扣。因无制度,无资质人员随意操作、拆卸,人为损坏严重。如办公室复印机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因操作者众,最后仅用两年。 (三)器械管理维修档案问题
建立器械管理维修档案是一件耗时费力、功在当前利在今后的一项重要工程,重视者少。一方面科室读不懂纸质器械管理维修说明,不知道哪些该存档,因此纸质档案保存少,一但出现故障很难查阅。另一方面懂电脑的人少、知识馈乏,不知道备份,担心资料存于电脑中占用大量资源,影响运行速度,不愿主动积累或保存使用过的资料,普遍存在需要时从重头开始的现象。特别是医院办公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后,办公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多数医务人员无保存电子档案的意识,辛辛苦苦积累的电子资料因知识缺陷,主动存盘者少,微机一但崩溃,资料丢失,无法实现共享,降低器械使用效率。
三、完善器械管理维修的措施
(一)改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
改变使用医疗器械时传统与保守的矛盾思想,让职工正确认识新器械应用于医院是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只有使用新器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新器械虽然具有集成度高、智能化强等特点,但通过学习、钻研,就能克服刚使用时速度慢或易出现小错误的现象,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重视人才
创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缩小中层干部与普通职工的绩效差距,调动职工积极性,消除职工间的矛盾。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放下“架子”,多听群众意见、建议,采纳其想法,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思想,全心全意为医院服务。
(三)提高器械使用维修效率的对策
针对医院器械使用维修无规章制度,操作混乱,使用者和维修者责任不明确,易形成相互扯皮、无专人专管现象,建立完备的器械操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记录好操作手册,职责明确,有效提高器械完好率,增强各类型人员责任心。避免前述因复印机操作人员混乱提前报废等责任问题发生。
(四)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对策
针对医院不重视器械管理维修档案,无保管意识,无人专管,系统崩溃,易造成医生电子病历、检查单,办公室电子文档丢失,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提出以下对策:一方面除收集整理纸质档案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整理相关电子资料、维修、使用记录等,按科室编号,分科室存盤,定期备份有价值的电子资料,有利于挖掘器械功能,了解器械使用状况,档案一部分由科室保管,一部分由维护修人员管理。另一方面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做到专人专管,权责分明,建立查询、共享制度,避免电子资料丢失、泄密等,既实现院内人员高度共享,也为院领导提供方便快捷的参考资料,提高器械利用率。
四、结论
器械管理维修是集思想、个人利益、社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整合各种因素,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制度,才能做到人机合一,充分发挥器械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钻研器械使用效率。尊重使用者与维修者的意见和劳动成果,增加培训和人与人的沟通机会,才能相互信任,爱护器械,降低故障率。重视器械管理维修档案建设,才能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为科研、后勤保障作贡献。建立正确器械管理维修报废观念,在平衡器械性价比的基础上,决定器械是否报废,才能降低器械运营成本。以上是笔者在医院多年从事器械管理维修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共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德贵.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问题分析及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38-140.
[2] 王铭.简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8,(2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