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的高压氧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长春西汀治疗组)50例。对照组 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 首先滴长春西汀30mg/次·d,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长春西汀;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由于不明原因突然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大部分患者听力往往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降低到最低点,并且伴随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6岁~80岁,平均年龄65.5±15.6岁,病程2d~3个月。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的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均为单侧病例。中度耳聋(41dB-55dB)者25例,中重度耳聋(56dB-70dB)32例,重度耳聋(71dB-90dB)2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的高压氧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长春西汀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耳聋分级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 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 首先滴长春西汀30mg/次·d,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分级标准:治愈:患者受损的频率听阈值恢复正常,达到健耳的水平;显效:患者受损频率听阈值平均提高30dB以上;有效: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提高15-30dB左右;无效:上述指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比较分析,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如表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成因较为复杂,有资料显示可能与耳蜗膜破裂、血管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及内耳水肿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耳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内耳水肿引起其内部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和营养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变性坏死,最后导致听力损害和眩晕。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内尔的缺氧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高压氧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提高患者血氧含量,改善内耳水肿症状,提高毛细血管的氧供应状态,纠正内耳部的缺氧情况。但是有研究表明[2],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微小血管产生收缩效应,不利于局部内耳组织的血供和物质交换。长春西汀是吲哚类生物碱,其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信使环磷酸鸟苷,促进血管舒张,提高血氧供应,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听神经元细胞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提高ATP的生成,减少因缺少氧引起的乳酸堆积,降低了乳酸对听神经元的损害,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神经元,避免其受到甲基-天冬氨酸盐、谷氨酸的损害,进而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通过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应用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春西汀消除了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带来血管收缩的不利影响,使得小血管充分的扩张,增加了药物对组织的渗透性和扩散能力,提高组织的物质交换。综上所述,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棒梅,吕利英,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67):120.
[2]苏炳泽,谭少萍,高压氧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7(4):106-107.
[3]潘亚峰,长春西汀治疗45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0,18(3):34-35.
【关键词】 长春西汀;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由于不明原因突然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大部分患者听力往往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降低到最低点,并且伴随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6岁~80岁,平均年龄65.5±15.6岁,病程2d~3个月。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的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均为单侧病例。中度耳聋(41dB-55dB)者25例,中重度耳聋(56dB-70dB)32例,重度耳聋(71dB-90dB)2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的高压氧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长春西汀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耳聋分级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 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 首先滴长春西汀30mg/次·d,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分级标准:治愈:患者受损的频率听阈值恢复正常,达到健耳的水平;显效:患者受损频率听阈值平均提高30dB以上;有效: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提高15-30dB左右;无效:上述指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比较分析,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如表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成因较为复杂,有资料显示可能与耳蜗膜破裂、血管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及内耳水肿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耳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内耳水肿引起其内部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和营养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变性坏死,最后导致听力损害和眩晕。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内尔的缺氧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高压氧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提高患者血氧含量,改善内耳水肿症状,提高毛细血管的氧供应状态,纠正内耳部的缺氧情况。但是有研究表明[2],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微小血管产生收缩效应,不利于局部内耳组织的血供和物质交换。长春西汀是吲哚类生物碱,其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信使环磷酸鸟苷,促进血管舒张,提高血氧供应,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听神经元细胞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提高ATP的生成,减少因缺少氧引起的乳酸堆积,降低了乳酸对听神经元的损害,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神经元,避免其受到甲基-天冬氨酸盐、谷氨酸的损害,进而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通过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应用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春西汀消除了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带来血管收缩的不利影响,使得小血管充分的扩张,增加了药物对组织的渗透性和扩散能力,提高组织的物质交换。综上所述,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棒梅,吕利英,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67):120.
[2]苏炳泽,谭少萍,高压氧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7(4):106-107.
[3]潘亚峰,长春西汀治疗45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0,18(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