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基础薄弱、负担重等很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就业环境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基础薄弱、负担较重,在其发展中仍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转向多样化、高品质,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3)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二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各地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还要合理地招商引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5)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企业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合作,发展劳务输出,合理有效的分配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赵霞.浅析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22)
[2]周绍斌.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3]张明如.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J].调研世界.2010(2)
【关键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就业环境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基础薄弱、负担较重,在其发展中仍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转向多样化、高品质,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3)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二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各地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还要合理地招商引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5)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企业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合作,发展劳务输出,合理有效的分配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赵霞.浅析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22)
[2]周绍斌.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3]张明如.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J].调研世界.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