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教育的灵魂,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思想道德”排在人的素质的首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在培养创新思维上下工夫。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化思维头脑的创新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是我们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将“思想道德”排在首位。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政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做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1)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 激发创造性探求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2)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就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性为人才。关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合理有序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兴趣。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3)优化的教学过程。改变过去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关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政治课教学应始终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特有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方向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一个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因此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1
[2] 中国教育改革与纲要.国家教育部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993.2.13
[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0.1
[4] 喻云涛.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5.1
收稿日期:2013-08-15
【关键词】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是我们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将“思想道德”排在首位。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政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做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1)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 激发创造性探求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2)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就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性为人才。关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合理有序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兴趣。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3)优化的教学过程。改变过去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关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政治课教学应始终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特有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方向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一个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因此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1
[2] 中国教育改革与纲要.国家教育部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993.2.13
[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0.1
[4] 喻云涛.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5.1
收稿日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