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服装专业劳动者和实用型的服装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责任和义务。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通过对教材的处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立转平; 一体化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对于人们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服装从其心理功能及其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设计意识的增强则使服装具有了生命活力。然而服装结构制图更是结构设计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类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然而,随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
服装的服务对象是人,许多学校常常将款式设计视为服装设计的主体,忽略了结构制图的重要性,其实却恰恰相反,结构设计是服装分流设计的重心,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设计遐想逐步制作。所以说结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设计联贯性。
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1. 教材的处理:“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制图》)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
为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加深影响,并且记住这个点的名称,同时思考一下人体上的点在服装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把枯燥难记的理论知识变的形象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气氛轻松了。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1)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2)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3)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在刚学习裤子时,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制图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制图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制图,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方法。老师从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教学,接下来可以慢慢变化教学方法和速度,直到老师出款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我们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完成。
例如课本中讲颈部与衣领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讲到领子与颈配合,面颌向前倾斜,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后领脚比前领脚窄。为什么是这样呢?学生不理解,此时重难点出现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近而解,化难为易,学生基本理解了领子与颈部的关系,掌握了领子的造型。通过多媒体的操作,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要大胆地处理,因为结构设计具有模糊性。比如:把一个很到位的前后肩缝线略微变斜一点或放平一点,称为肩斜的模糊范围,同样道理,在服装结构的其他部分都存在着这种模糊性,这个模糊范围也就是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的范围。所以在结构制图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决不能把它定的很死。如果上课时,起翘多少量就多少,把学生的制图思路塞的死死的,这样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很小,虽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成绩也许不显著,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路子,这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结构制图有了灵活处理的思路,从而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就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所要培养的服装人才。 2.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就象有许多老裁缝能把西服、中山装剪裁得很合体,但若按设计稿裁一些有特别变化的时装则感到困难。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君岛一郎先生来中国纺大讲学时,曾作过这样一个演示:他请身着基础衫连衣裙的模特小姐站到台上,拿起剪刀从连衣裙摆处分几个不同位置向上剪到臀位,然后让人同时把剪开的裙摆拉起展示给众人。君岛先生告诉大家,若把展开后的裙形用面料再重新缝制,就产生了一种新裙款式。以此原理,基础裙形可以变化出许多的裙装样式。君岛先生用此实例说明:对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也就是对其结构的设计。
因此说,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必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一体化模式,那种设计课是设计课,工艺技术课是工艺技术课,设计课不管工艺技术的事儿,工艺技术不能有效地体现款式造型的分离式教学,看似分工明确合理,实则是专业教学中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环节。
总之,服装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结构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高教版)
[2] 《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3] 《文化服装讲座——基础篇》
[4] 戴建国 许宝良 郑娟 周雪峰 娄志芳 (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的知 识点设计与应用)
[5] 张慧(浅析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3-08-12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立转平; 一体化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对于人们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服装从其心理功能及其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设计意识的增强则使服装具有了生命活力。然而服装结构制图更是结构设计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类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然而,随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
服装的服务对象是人,许多学校常常将款式设计视为服装设计的主体,忽略了结构制图的重要性,其实却恰恰相反,结构设计是服装分流设计的重心,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设计遐想逐步制作。所以说结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设计联贯性。
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1. 教材的处理:“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制图》)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
为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加深影响,并且记住这个点的名称,同时思考一下人体上的点在服装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把枯燥难记的理论知识变的形象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气氛轻松了。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1)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2)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3)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在刚学习裤子时,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制图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制图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制图,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方法。老师从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教学,接下来可以慢慢变化教学方法和速度,直到老师出款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我们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完成。
例如课本中讲颈部与衣领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讲到领子与颈配合,面颌向前倾斜,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后领脚比前领脚窄。为什么是这样呢?学生不理解,此时重难点出现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近而解,化难为易,学生基本理解了领子与颈部的关系,掌握了领子的造型。通过多媒体的操作,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要大胆地处理,因为结构设计具有模糊性。比如:把一个很到位的前后肩缝线略微变斜一点或放平一点,称为肩斜的模糊范围,同样道理,在服装结构的其他部分都存在着这种模糊性,这个模糊范围也就是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的范围。所以在结构制图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决不能把它定的很死。如果上课时,起翘多少量就多少,把学生的制图思路塞的死死的,这样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很小,虽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成绩也许不显著,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路子,这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结构制图有了灵活处理的思路,从而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就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所要培养的服装人才。 2.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就象有许多老裁缝能把西服、中山装剪裁得很合体,但若按设计稿裁一些有特别变化的时装则感到困难。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君岛一郎先生来中国纺大讲学时,曾作过这样一个演示:他请身着基础衫连衣裙的模特小姐站到台上,拿起剪刀从连衣裙摆处分几个不同位置向上剪到臀位,然后让人同时把剪开的裙摆拉起展示给众人。君岛先生告诉大家,若把展开后的裙形用面料再重新缝制,就产生了一种新裙款式。以此原理,基础裙形可以变化出许多的裙装样式。君岛先生用此实例说明:对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也就是对其结构的设计。
因此说,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必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一体化模式,那种设计课是设计课,工艺技术课是工艺技术课,设计课不管工艺技术的事儿,工艺技术不能有效地体现款式造型的分离式教学,看似分工明确合理,实则是专业教学中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环节。
总之,服装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结构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高教版)
[2] 《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3] 《文化服装讲座——基础篇》
[4] 戴建国 许宝良 郑娟 周雪峰 娄志芳 (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的知 识点设计与应用)
[5] 张慧(浅析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