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创新也在不断突破。情境创设就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就课堂情境的创设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课堂;创设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知识点仅仅是会记忆,但是不会运用。这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的,最终也是要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常识,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运用场景。另外,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中也提出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可以与生活相联系,提升教学情境的实践性,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就更加充分,也就能够更好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面积》的学习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计算方式很简单,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力还稍有欠缺。尤其是牵涉到不同面积出现在同一个大条件下,学生的面积计算应用就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现在新家要装修,卧室要铺地砖,现在市场上有两种规格的地砖,一种是边长50cm的正方形地砖,一种是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地砖,卧室的长与宽分别是6m和4m,则买这两种砖分别需要买多少?学生在置身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案例中,就能够在思考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调用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天生性格好动、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顺应和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加入游戏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學习与积累。游戏有一定的规则但是没有一定的流程,学生在游戏中需要自己创造游戏过程,在创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将教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和想象、创造,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时反应能力,活跃学生的头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
例如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简单的江界河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校园操场上进行一个简单的凑数游戏。教师将班级学生平均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划分一个圆圈作为游戏场地。教师随即下达指令。在6-10以内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小组学生根据数字对圆圈内的人员数量进行增减,要求各小组站在圈内的学生数量与教师指令数字相同。学生在游戏中不仅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加深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并且锻炼了反应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也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趣味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学生的智力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在认识新事物时更喜欢从形象性、故事性的角度进行认知,对单纯的抽象概念认知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与吸收,这也就导致了数学学科一直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故事性的讲述具有很强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趣味数学故事的情境创设,将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戏剧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2]。
例如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进行数学知识的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在他还是一个十岁的学生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给班级的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1+2+3+4+……+98+99+100等于多少?这对所有仅仅是接受了基础加减法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道十分困难、计算量巨大的算术题。当班级的学生都在一个数字和一个数字加法计算时,高斯却在角落里说:“老师,我算出来了,等于……”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下文交给学生,让学生计算这道题等于多少并且写出计算步骤。在故事的调动下,学生对题目的正确答案和计算方法产生力巨大的好奇心,抱着极大的兴趣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带着砌墙的兴趣,则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就会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等凡是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琴.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90-91.
[2]肖凤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14):109-1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课堂;创设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知识点仅仅是会记忆,但是不会运用。这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的,最终也是要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常识,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运用场景。另外,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中也提出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可以与生活相联系,提升教学情境的实践性,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就更加充分,也就能够更好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面积》的学习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计算方式很简单,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力还稍有欠缺。尤其是牵涉到不同面积出现在同一个大条件下,学生的面积计算应用就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现在新家要装修,卧室要铺地砖,现在市场上有两种规格的地砖,一种是边长50cm的正方形地砖,一种是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地砖,卧室的长与宽分别是6m和4m,则买这两种砖分别需要买多少?学生在置身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案例中,就能够在思考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调用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天生性格好动、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顺应和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加入游戏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學习与积累。游戏有一定的规则但是没有一定的流程,学生在游戏中需要自己创造游戏过程,在创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将教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和想象、创造,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时反应能力,活跃学生的头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
例如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简单的江界河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校园操场上进行一个简单的凑数游戏。教师将班级学生平均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划分一个圆圈作为游戏场地。教师随即下达指令。在6-10以内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小组学生根据数字对圆圈内的人员数量进行增减,要求各小组站在圈内的学生数量与教师指令数字相同。学生在游戏中不仅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加深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并且锻炼了反应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也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趣味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学生的智力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在认识新事物时更喜欢从形象性、故事性的角度进行认知,对单纯的抽象概念认知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与吸收,这也就导致了数学学科一直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故事性的讲述具有很强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趣味数学故事的情境创设,将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戏剧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2]。
例如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进行数学知识的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在他还是一个十岁的学生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给班级的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1+2+3+4+……+98+99+100等于多少?这对所有仅仅是接受了基础加减法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道十分困难、计算量巨大的算术题。当班级的学生都在一个数字和一个数字加法计算时,高斯却在角落里说:“老师,我算出来了,等于……”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下文交给学生,让学生计算这道题等于多少并且写出计算步骤。在故事的调动下,学生对题目的正确答案和计算方法产生力巨大的好奇心,抱着极大的兴趣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带着砌墙的兴趣,则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就会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等凡是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琴.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90-91.
[2]肖凤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14):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