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育,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创造美的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
做人要讲人品,德行和操守,这是人类社会在个人修身方面的最高规范。尽管符个时代,各个地区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若干方面又是相通的。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师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能。”在我国古代孔夫子办学起,就制订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我l=目古代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美术“恶以诫也,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于鉴诫者图画也”。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靠形象的感染,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家费尽心血在灵魂上的升华,它不仅刻化了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如我们能从德德拉克洽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董希文《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望。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便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因此,美术充分运用了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形象化,调动人们的审美感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
2.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人是社会的人,而对生活、社会、自然应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曾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If6i『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II1有美,这种美刊’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n1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成为适应残酷的生存竞争环境的必要条件。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曾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相反,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很少创意。许多着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培养创造精神的主要手段就是视觉的训练,通过视觉的训练,去建立感官与外界的和谐与习惯的关系,构筑一个统整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视觉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入具象向意象发展,对于一个普通人的眼睛是见什么像什么,要从这种“像”中培养对形体的比例概念,并善于将彼此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形体的大小、高低、粗细、方圆等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块面的大小等相互关系,之后,再动手描绘,由简及繁的物象写生,逐步认识明暗与色彩的规律,掌握观察和表现物象的方法,把握物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完整系统的表现能力。随着视觉能力的发达,真实情景渲化为一种文化内涵,进入意象层次。因此,通过对大众实施美术教育,加强视觉能力训练,并着重意象训练,不仅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深度,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过程巾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如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妙所言,“美术在更大强度上,应该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智能、身心等方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他把美术视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收稿日期:2011-05-15
1.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
做人要讲人品,德行和操守,这是人类社会在个人修身方面的最高规范。尽管符个时代,各个地区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若干方面又是相通的。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师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能。”在我国古代孔夫子办学起,就制订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我l=目古代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美术“恶以诫也,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于鉴诫者图画也”。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靠形象的感染,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家费尽心血在灵魂上的升华,它不仅刻化了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如我们能从德德拉克洽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董希文《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望。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便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因此,美术充分运用了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形象化,调动人们的审美感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
2.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人是社会的人,而对生活、社会、自然应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曾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If6i『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II1有美,这种美刊’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n1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成为适应残酷的生存竞争环境的必要条件。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曾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相反,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很少创意。许多着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培养创造精神的主要手段就是视觉的训练,通过视觉的训练,去建立感官与外界的和谐与习惯的关系,构筑一个统整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视觉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入具象向意象发展,对于一个普通人的眼睛是见什么像什么,要从这种“像”中培养对形体的比例概念,并善于将彼此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形体的大小、高低、粗细、方圆等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块面的大小等相互关系,之后,再动手描绘,由简及繁的物象写生,逐步认识明暗与色彩的规律,掌握观察和表现物象的方法,把握物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完整系统的表现能力。随着视觉能力的发达,真实情景渲化为一种文化内涵,进入意象层次。因此,通过对大众实施美术教育,加强视觉能力训练,并着重意象训练,不仅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深度,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过程巾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如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妙所言,“美术在更大强度上,应该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智能、身心等方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他把美术视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收稿日期:20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