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前奏曲》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音乐史上的巨匠。这首《C大调前奏曲》作为24前奏曲的首篇,在调式布局及和声安排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通过结合俄罗斯民族风格的特征再加上自己在和声创作上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升到了以崭新的高度。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中通常都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反映了他在作品创作时的一些生活灵感,因此在他的钢琴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如诗如画的景象。在表现力上他使用了自己独创的曲式发展手法给乐曲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使乐曲更教育流畅性,让前奏曲朝着蓬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前奏曲;旋律;和声;调性
  一、肖斯塔科维奇简介及前奏曲: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出生于列宁格勒,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交响曲巨匠”,“苏联音乐的三大巨星“之一。20世纪苏俄土地革命的变化影响着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战争,还目睹了苏联从建立、奋斗、辉煌的时刻。这些所发生的变化对作曲家的情感创作会产生一些影响。
  肖斯特科维奇认为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作曲家都不能不关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爱国主义贯穿了他的作品的主线。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音乐爱好者研究和重视。
  《前奏曲》中一般都运用很高的的编写技巧和手法,大量的音乐素材,展示出一个美丽音乐构想画面,这是对作曲家音乐技巧和熟练度最好的概括。前奏曲是一种器乐曲体裁、常常出现其他音乐段落之前。在十六世纪时,前奏曲慢慢转变成为和声色彩清楚、左右手快速转换的方法组成的趋势。到十七世纪时,一些作曲家们开始在键盘组曲中运用前奏曲,作为这些乐曲的开篇,为某种情绪气氛作铺垫,起引进作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也常在他的键盘乐组曲前加一首自由风格的前奏曲,通常它们形式自由、带有即兴的特点、性质接近于小型的幻想曲,在他的前奏曲作品中,运用连绵起伏的即兴式音阶与琶音音型,气势宏伟——这些作品都对之后巴赫的前奏曲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和其他的乐曲家相比,巴赫在巴洛克时期在前奏曲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的作品吸收了前辈的优秀经验,并充分继承和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创作了大量前奏曲作品,目前,前奏曲已经发展成为了以独立完整的乐曲,但本质上并未脱离“引子”的属性。
  二、《C大调前奏曲》创作背景
  为纪念巴赫去世的两百周年,在莱比锡举办了第一届巴赫钢琴大赛, 来自苏联的钢琴家尼古拉耶娃以演奏巴赫的钢琴曲时获得第一名, 这件事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有很大的感触, 于是他在1950-1951年间创作了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琴曲集《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87)。这些《前奏曲》是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影响,在他创作的的前奏曲中采用了大量的民间舞曲和通俗曲调的材料。这些作品之所以会得到作曲家的赞同完全是由于1932年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歌剧《麦克白夫人 》(Op.29)的出现。这套作品和他以前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从各个方面来看, 这套前奏曲与赋格标志着他的创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体现了在他的写作技法上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创作中, 肖斯塔科维奇大量地运用了以往的创作技法形式, 来表现了当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内心的真实情感。
  四、《C大调前奏曲》艺术风格特征分析
  (一)题材类型
  肖斯塔科维奇积极地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注祖国的发展和兴衰,关注人民的疾苦,并将这些素材加入到自身的思考展现在作品之中,试图以一个爱国的苏联人的立场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激流中,用作品表现问题,阐述观点,表达感情,可以使自己的创作干预到政治,生活的美好愿望。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充满精力,创作活跃的作曲家,正是他的坎坷的人生的经历,从而使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题材方面大多数都是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关联,同时也反映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不仅写出了祖国的战争与和平,专制与民主,而且还更加深刻的抒写了不同人民的生活画面。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每位作曲家的创作时所选用的题材是不同的。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小调前奏曲》被称为“ 葬礼进行曲”,该乐曲表现出庄重和肃穆。通过低音、和弦和有附点节奏的效果来衬托葬礼进行曲的庄重性,最后以音阶的不断下降和持续减弱的声音结束葬礼,通过这些声音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种人们即将离去的画面。
  肖斯塔科维奇这两首《C大调前奏曲》和《降b小调前奏曲》在题材上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创作上表现的也截然不同。《C大调前奏曲》表现出一种田园气息和对生活充满热爱。
  (二)作曲风格
  前奏曲结构通常较小,在表达音乐的清晰和个性化形象方面是不容易的。例如,在肖邦的前奏曲中,除了旋律富有质感,他还巧妙的调动和声的色彩和明暗变化。他往往还利用其他和声巧妙地重新部署,在保持了新古典主义的微妙使用形式美的情况下,又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连贯性。而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中,他完全不是按照常规的创作方法,而是一反常态将各种民族调式、特种自然调式、全音调式结合起点。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是将各种调式的构成因素混合运用。使原本的简单性与复杂性完美的结合,巧妙的表现在艺术形象中。让听众得到完全耳目一新的音色,演奏时往往将各种调性巧妙的结合起来,以充分展现极具现代的风格特征。
  半音化调式调式是肖斯塔科维奇极为喜爱的,其调式结构是以小二度的为主要特征,“肖斯塔科维奇调式”与俄罗斯古老的民间音乐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三)主题思想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中,大量的作品都表现出诗情画意的场景,每种艺术产品都不是无中生有的,都反映了作曲家真实感情的寄托。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厚爱,使得在作品中表现出深切的爱意,所以作品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真实的感情。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曲,大多数都是反应民族的风情画。   他用丰富情感来发现和表现自然的美,利用钢琴的声音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爱意。祖国山水的美丽画面与作者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而形成了艺术形象的诗画景象。这种民族感情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驱散了各种阴霾,让人感到生活的诗意,在困难中可以获到安慰,在辛酸得到暂息,伟大的爱的情感,再加上对生活的憧憬之美,就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场面,爱国,保卫祖国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肖斯塔科维奇本身具有的强烈民族精神,然而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强烈展示是通过自己的钢琴作品展现出来的。
  五、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一)节拍节奏与速度力度
  利用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力及灵活多变的拍子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然而这种音乐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诙谐的写作风格相一致。根据内容的需要,使复杂的节拍相结合,有效地渲染了作品的紧张与松弛、极端的情绪和狂喜等各种极端的情绪。在作品《C大调前奏曲》中肖斯塔科维奇使用了二八节奏型,把俄罗斯的民族舞蹈风格完美的展现出来。
  在节拍上《C大调前奏曲》为4/4拍,中板,参考速度每分钟为96-108拍,该乐曲在节奏方面进行了平稳的发展。该曲虽然只要21小节,然而作者却在这短短的21小节内运用的和声色彩及力度的变化和创作手法却是非常之多。在这种细微的力度变化中反应出了作者对作品创作的的灵敏度,并要演奏时要时刻改变手臂的力量,以便可以更好的弹奏。
  (二)踏板的运用
  琴键和踏板是钢琴表现力的主要条件。踏板可以增强音与音之间的连续性,增加整体效果的连贯性。只使用手指来完成作品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演奏技巧练到非常熟练。所以踏板是增强音乐的变现性最好的选择。在演奏《前奏曲》的过程中,演奏者在弹奏时运用踏板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连贯性和力度,同时还要根据旋律的走向的变化来调整踏板的松弛,必要的地方可以松开踏板,是整个作品更加有连续性。在弹奏《前奏曲》时应该要注意一些准则:首先,在出现不连续两个音的情况下,弹奏时一点也不难,乐曲进行中乐句即将结束时以及大段落结束阶段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对新的音乐题材也适用。音乐环境气氛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旋律不能突然停止不然会减少音乐的感染力,所以要充分利用踏板的效果。这样以可以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混响效果。
  (三)演奏技法分析
  肖斯塔科维奇这首前奏曲是由全分解和弦的动机因素构成而发展成的,全曲结构短小,精炼具有一定的歌唱性,速度为中板,全分解和弦的伴奏类型是乐曲主要的发展的材料,在演奏时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在开始时,除了引子部分可用中强力度稍加强调后应立即换成渐弱,这样使乐曲显得更加有抒情性,同时也可以达到一种歌唱的效果,在第十七小节时出现了极弱。演奏是要注意把握力度,这样可以增加作品的抒情性,还有在演奏时要注意切分节奏的特点,把切分的特点弹奏出来,同时还有结合手指的灵活度,左手要弹奏出带有歌唱性的感情,这样才能弹奏出明亮的音色。
  结语
  肖斯塔科维奇在有限的的结构规模内做到了各种和声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而且没有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显得非常的自然和谐。在乐曲中肖斯塔科维奇运用了大量的半音化手法给和弦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也使和声在纵向发展方面显得更加流畅性。除此他还充分利用了犹太教民族特色的音调特点,增强了表现力。
  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刻意的规避一些结构,而是以更加积极地姿态和灵活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完成这首《C大调前奏曲》,从而也显示出这首前奏曲蓬勃旺盛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新古典主义的音乐格言——析肖斯塔科维奇B大调前奏曲(OP.34 NO.11)[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2] 吴晓韬. 肖斯塔科维奇《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及教学初探(上)[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2)
  [3] 窦琳,豆乃强.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前奏曲》分析[J]. 黄河之声. 2009(10)
  [5] 王育华,胥必海. 永恒的旋律 不朽的篇章——肖邦、肖斯塔科维奇《升g小调前奏曲》之比较研究[J]. 四川戏剧. 2009(05)
其他文献
【摘要】:白雪石漓江山水绘画在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坛占有重要地位。白雪石的漓江山水绘画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写实主义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品格,这不仅直接推动了“漓江画派”的勃兴,而且对“漓江画派”的前景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白雪石;漓江山水;漓江画派;美学精神  当今广西美术界在正大力培育“漓江画派”。“漓江画派”是“以传统为主导的写生型中国山水画家为主体并兼有跨
期刊
【摘要】:南朝乐府民歌以前所未有的笔墨塑造了一些列鲜明的女性形象,倾诉了那个时代城市中下层妇女的喜怒哀乐,其写作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关键词】:南朝;乐府民歌;女性形象  民歌里风姿绰约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说《诗经·国风》里的女子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汉乐府民歌里的女子像饱经风霜的枫林,闪烁着坚韧的光芒;那么,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子则是带刺的
期刊
【摘要】: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作为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芬兰国家的“精神领袖”。他一生都致力于将芬兰的民族音乐推向国际的舞台,创作集中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创作领域涉及非常广泛,有管弦乐、室内乐、管风琴曲、钢琴曲、歌剧、戏剧配乐、清唱剧、合唱、音乐剧、独唱与乐队作品等。《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创作于1893年,是他的早期钢琴作品。本文希望借助分
期刊
【摘要】:通过以相似或同类建筑实物为纽带分析中国建筑艺术和国外建筑艺术经典作品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艺术取向、风格特征。分别从中西建筑在造型布局、装饰色彩、美学价值上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建筑;外国建筑;文化;艺术;差异  一、中西宫殿建筑  中西古代宫殿建筑艺术,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它们在总体上都强调以建筑雄伟壮丽的气势来象征王权的至尊和永恒。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两者在布
期刊
【摘要】:时尚类杂志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的时尚杂志已经充当了时尚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时尚杂志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女性读者又是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所以想要在众多女性时尚杂志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第一手的时尚资讯以外,好的设计与装帧也是评价一本时尚杂志品位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女性;时尚;杂志版式;设计;运用  一、时尚杂志的现状与问题  1、1时尚杂志的现状 
期刊
【摘要】:歌剧选段《阿珠咏叹调》是歌剧《启明星》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它具有特殊的民族特色。在此歌剧演唱中声区的字声结合时,要以气托声、以声带字,对舒起音的行腔特色要把握准确;高声区的字声结合要注意咬字归韵与发声位置的统一,咬字与声音共鸣要巧妙结合,融情感于发声和咬字之中。同时,也要注意字声结合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要根据不同歌剧选段的特点,掌握歌曲的咬字规律,清楚准确的发出每个字,表达出歌曲
期刊
【摘要】:舞台灯光在剧院舞台表演中有着重要作用,光与色是指舞台灯光色彩,合理使用灯光光色有助于表演者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并且也能够创造良好舞台情调和氛围,让表演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衬托出角色情感。本文主要从舞台灯光中光与色的情感特征、艺术效果、运用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充分发挥出光与色的作用。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光色;运用  舞台灯光运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表现丰‘富多彩的
期刊
【摘要】:艺术终结论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专门描绘人物形象构成的画作。油画人物中的形式美基本是通过各种线条、色彩、笔触、肌理、构图等形式语言按照一定人物美的规律而创作出来的。再通过画面中人物美的规律如均衡、韵律、节奏、对称、虚实、对比等等适当安排或组合形成的样式,通过这些唤起油画中人物美中审美特点,本论文从中国现代油画的角度出发,浅谈油画人物中形式美的表现性和构成性。  【关键词】:发展历史;发
期刊
【摘要】: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又称艺术语汇,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探究版画的艺术语言对版画的创造和版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做勇敢。  【关键词】:发展版画;艺术语言  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借助艺术语言来呈现,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存在的基本。不同的艺术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语言,
期刊
【摘要】:吴让之作为清朝的著名书家,其篆书点画舒畅,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在清代后期篆书领域内享有很高声誉。后来学邓派书印者,多从吴让之入手。赵之谦、吴昌硕等书家均受影响。本篇论文通过进行吴让之与不同书家篆书的线条,结构以及整体章法的对比,总结出吴氏篆书的特点以及优美之处,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其继承并出新的地方,运用到我的创作之中,使之内容丰富。让我在今后的书法道路上有更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