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抽象思维是一个对客观事物和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反应过程。拥有抽象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同时也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概括,并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策略
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能力。数学中的抽象思维是以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为基础,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形成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数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思維方法,如观察、实验、类比、归纳,也类似于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反驳、猜测、想象、直觉等。
一、 高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理论分析
(一)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认清自身的角色,做好相关的工作,面对面开展互动合作,在互动合作结束后开展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并及时改进。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情谊,互相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学习目标,并学会与人相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优势,能从不断的问题探究中获得提升。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教师为主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脑内的加工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当然也非常重视学习结果的量化研究。构建主义更加注重学习的主观性并认为学习就是主观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元认知的加工过程是合二为一的。
(三)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活动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认知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积极的选择和必要的信息加工来获得信息。按照认知理论的阐述,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和数学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面对具体的案例复制解答,而是通过案例问题的解答来进行归档分类,总结规律,找出内在的区别和联系,以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知。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 提升学生的思变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来说,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习题练习,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变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能解答抽象的理论知识,才能化繁为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来说,知识点较多,理论抽象的知识较多,在学习的难度上,难度系数也较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有效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勤于观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认识方式,而观察作为知觉的最高状态,对于认识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活动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思维性。观察的过程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酝酿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中数学试题中,都有一定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要想解决问题,把握试题中的层层关系,就必须要仔细地观察,然后依据数学常识,开展探究和思考,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三) 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空间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首先就必须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激活他们探究的意识。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标准答案式样的,凡是结果不对的都给予否定。其实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思考的过程更重要。数学问题往往解决的方法途径不是唯一的,面对学生的众多解题途径,只要是有创新性的意见和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结果不对,也要如此。往往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难能可贵的,为此在探究问题的时候数学老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并且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和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创设情景,诱发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无论是在讲授内容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并且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就是与数学符号、数学公理定理等打交道,时不时地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且敢于质疑,自然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大大提升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景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备受师生青睐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数学实验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讲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折纸的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折纸中学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标杆,选择纸片厚度为1,然后反复对折,对折二十几次后,告诉学生这个厚度已经超过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此时学生一定会非常的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对折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教师迅速地引导学生,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了搞清楚对折后的厚度到底有没有超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蔡道法.数学抽象概括思维过程的某些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02).
[2]张国旺.浅论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J].数学通报,2014(08).
作者简介:
董艳,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策略
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能力。数学中的抽象思维是以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为基础,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形成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数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思維方法,如观察、实验、类比、归纳,也类似于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反驳、猜测、想象、直觉等。
一、 高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理论分析
(一)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认清自身的角色,做好相关的工作,面对面开展互动合作,在互动合作结束后开展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并及时改进。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情谊,互相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学习目标,并学会与人相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优势,能从不断的问题探究中获得提升。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教师为主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脑内的加工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当然也非常重视学习结果的量化研究。构建主义更加注重学习的主观性并认为学习就是主观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元认知的加工过程是合二为一的。
(三)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活动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认知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积极的选择和必要的信息加工来获得信息。按照认知理论的阐述,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和数学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面对具体的案例复制解答,而是通过案例问题的解答来进行归档分类,总结规律,找出内在的区别和联系,以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知。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 提升学生的思变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来说,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习题练习,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变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能解答抽象的理论知识,才能化繁为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来说,知识点较多,理论抽象的知识较多,在学习的难度上,难度系数也较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有效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勤于观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认识方式,而观察作为知觉的最高状态,对于认识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活动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思维性。观察的过程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酝酿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中数学试题中,都有一定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要想解决问题,把握试题中的层层关系,就必须要仔细地观察,然后依据数学常识,开展探究和思考,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三) 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空间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首先就必须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激活他们探究的意识。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标准答案式样的,凡是结果不对的都给予否定。其实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思考的过程更重要。数学问题往往解决的方法途径不是唯一的,面对学生的众多解题途径,只要是有创新性的意见和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结果不对,也要如此。往往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难能可贵的,为此在探究问题的时候数学老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并且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和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创设情景,诱发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无论是在讲授内容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并且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就是与数学符号、数学公理定理等打交道,时不时地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且敢于质疑,自然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大大提升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景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备受师生青睐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数学实验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讲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折纸的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折纸中学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标杆,选择纸片厚度为1,然后反复对折,对折二十几次后,告诉学生这个厚度已经超过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此时学生一定会非常的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对折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教师迅速地引导学生,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了搞清楚对折后的厚度到底有没有超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蔡道法.数学抽象概括思维过程的某些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02).
[2]张国旺.浅论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J].数学通报,2014(08).
作者简介:
董艳,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