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数学的创新教学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我认为,在数学的创新教学中,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方面是数学思想的建立,另一方面是数学方法的培养。两者有机的结合,是创新教学的根本所在。
数学是逻辑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这是数学思想的根本。学生只有懂得逻辑形式、逻辑方法,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才能知道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象“启发式”、“尝试法”的数学思想的教学是隐性的、潜在的,并且往往在讲课当中由老师代劳了,学生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数学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尝试法”教学,这是一种“知识块”式的思维方式,是不完整的数学思想,创新教学就是要克服这些缺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天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掌握数学思想。教师依照数学思想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探索能力,采取讨论、启发、游戏、多媒体或讲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问题逻辑、辩证的思考方法。创新教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数学方法,就是学生在掌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呢?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把问题情景化,也可以采用讨论、启发等方法,但要避免替学生思考、替学生探索,避免使学生不辩方向、不知所措、放任自流。如:可提示学过的数量关系式与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要有根据,只要有数量关系中的条件,就能列相应的式子解决问题。不同层次、天赋的学生,可采取老师指点、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等来解决问题。老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创新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学习数学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新,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应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破的问题,因为它是数学创新教学的本质。探讨这个问题,更有利于创新教学的实践。
在探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尤其显得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后可提问学生:“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我认为你们完全能办到。”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思考,通过动手动脑,最后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时老师又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能不能由其它途径得出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带着这个充满诱惑的问题继续探索新知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经常采用设置悬念性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形象地将它们比作“双胞胎”,当教学“比的意义”时,让学生联想,将“分数”、“除法”和“比”视作“三兄弟”,讨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不仅对“比”理解深刻,而且记忆牢固。
3、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现行数学教材根据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特点,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了较为通俗的例题。例题是传授知识的桥梁,是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的绝佳材料。如:教学“8+2”,老师根据学生已学过“2加几”、“3加几”的经验,提问:“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老师在这里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充分开展想象,鼓励学生甩开本课的“8+几”的计算方法,创造出最佳计算效率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快得出“8+2”可看成“2+8”来计算。这样教学,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数学是逻辑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这是数学思想的根本。学生只有懂得逻辑形式、逻辑方法,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才能知道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象“启发式”、“尝试法”的数学思想的教学是隐性的、潜在的,并且往往在讲课当中由老师代劳了,学生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数学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尝试法”教学,这是一种“知识块”式的思维方式,是不完整的数学思想,创新教学就是要克服这些缺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天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掌握数学思想。教师依照数学思想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探索能力,采取讨论、启发、游戏、多媒体或讲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问题逻辑、辩证的思考方法。创新教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数学方法,就是学生在掌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呢?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把问题情景化,也可以采用讨论、启发等方法,但要避免替学生思考、替学生探索,避免使学生不辩方向、不知所措、放任自流。如:可提示学过的数量关系式与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要有根据,只要有数量关系中的条件,就能列相应的式子解决问题。不同层次、天赋的学生,可采取老师指点、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等来解决问题。老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创新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学习数学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新,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应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破的问题,因为它是数学创新教学的本质。探讨这个问题,更有利于创新教学的实践。
在探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尤其显得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后可提问学生:“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我认为你们完全能办到。”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思考,通过动手动脑,最后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时老师又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能不能由其它途径得出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带着这个充满诱惑的问题继续探索新知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经常采用设置悬念性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形象地将它们比作“双胞胎”,当教学“比的意义”时,让学生联想,将“分数”、“除法”和“比”视作“三兄弟”,讨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不仅对“比”理解深刻,而且记忆牢固。
3、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现行数学教材根据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特点,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了较为通俗的例题。例题是传授知识的桥梁,是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的绝佳材料。如:教学“8+2”,老师根据学生已学过“2加几”、“3加几”的经验,提问:“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老师在这里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充分开展想象,鼓励学生甩开本课的“8+几”的计算方法,创造出最佳计算效率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快得出“8+2”可看成“2+8”来计算。这样教学,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