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教体艺〔2002〕6号)中,要求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或限定性选修课,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作为一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选修课程,“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电影审美水平和艺术观,提高学生对于优秀电影作品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有选择的欣赏优秀的电影作品,通过优秀的电影作品培养健康的情感,并且开拓视野,拓展思维,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影视鉴赏”课程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影视鉴赏
一、“影视鉴赏”课程面临的新形势
在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之前,我国的电影产业并不发达,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仅为9.5亿。在当时,电影并不是人民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而且,由于音像产业和网络均不发达,对于当时的高校学生来说,获得电影资源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当时的“影视鉴赏”课程中,对于影视作品的还定位在艺术层面,主要向学生介绍经典电影和著名的电影大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经典作品,提升个人的欣赏水平。
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实行院线制改革,种种变化促进了国内电影业的发展,2010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历史性的破百亿,达到了102亿,2010年之后,中国电影票房更是爆炸式的增长,连续几年的同比增速都在30%以上,2014年总票房达到了296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5年的总票房极超过400亿,比2014年增长了近一半。
巨大的票房增长背后体现的是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在2000年以前,国人很少有机会进入电影院,而现在,周末去看个电影已经成为了都市中年轻人的一种最普通不过的休闲方式。此外,由于网络的极大发展,通过网络也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电影资源,只要有需要,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一部想看的电影,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观众要观赏电影比以往要方便得多。
在这些观影人群中,有一大部分是高校生。究其原因有三,首先,高校生既没有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压力,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去看电影;其次通过团购等方式获得低价电影票,即使是还没有收入的学生也可以负担得起;第三,由于社交网络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一部电影的上映往往会成为话题,吸引高校生走进电影院。电影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集中体现在高校生身上,这种改变也反馈到了“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在这种新形势下,“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面临了一些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1、观影量不足
这里的所的观影量特指经典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电影。在十年之前网络不发达,院线不普及的时代,学生获得电影资源的渠道有限,主要以电视播出和电影录像带为主,在电视上播出的电影一般都有较高质量,而录像带获取的渠道不便,作为电影爱好者也会加倍珍惜,对影片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今天的高校生大部分很少看过去的优秀电影,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新上线的话题之作上。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影视鉴赏”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影进行引导。在以往,“影视鉴赏”课程是一扇窗口,为学生介绍更多他们平时没有机会了解的电影知识,而今天的“电影鉴赏”课程,则更像是一个过滤器,帮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好电影。
当然,单纯的推荐剧目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影视鉴赏”课程时间有限,功夫要花在课外,动辄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看。作为选修课的“影视鉴赏”,学生们大都对电影抱有兴趣,由于网络资源的发达,对经典电影的各类分析和研究都很容易获得,教师在“影视鉴赏”课程中,可以尽可能的多介绍,采取“点到为止”、“卖关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看,自主学习。
2、国产影片的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有着“为什么国产电影不如好莱坞电影”这样的疑问,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对国产电影的了解程度不深,影响了他们对国产电影艺术水平的判断。
2000年初国内电影票房主要由海外引进大片占据,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有不少国产影片成为票房赢家。国产影片比好莱坞大片更加接地气,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票房大卖自有其合理性,也改变了以往我国票房主要依托于国外引进影片的畸形状况。在国产影片中,有些影片是专门针对学生市场的,这一类影片以《小时代》系列影片为代表,全系列四部影片总票房超过了17亿,这17亿票房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族。但是和《小时代》的火热呈现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学生对于真正的国产优质电影不甚了解。学生提出关于“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商业电影来提出的。会有这样的疑问表明了学生有着希望国产电影迎头赶上的良好愿望,但是同时也说明学生并不太了解我国有着一批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优秀电影。
对近些年电影生产流水线上的快餐式国产电影如数家珍,却对以往的优秀国产电影知之甚少,以至于误以为国产电影水平不高,是目前高校生电影欣赏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影视鉴赏”课程中还应该增加国产电影的内容,根据我国电影发展的现状,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和电影发源地的欧洲,有着成熟电影工业的美国相比,中国电影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电影中依然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在选择国产电影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作品。
在国产电影的介绍中,要着重向学生介绍国产优秀电影,涉及范围不仅是过去的电影,还包括正在线上的国产电影,帮助学生甄别究竟何为优秀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国产优秀电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未来国产电影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影视鉴赏”这门课程应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
3、影视评论
笔者在《影视鉴赏》课程中,曾经对学生做过关于“选择‘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选择“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是“如何从专业的角度评价和鉴赏一部电影”,“怎样判断一部电影的优劣”等方面。
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电影评论者。今天的学生和以往不同,单纯的电影知识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社交媒体的发达,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充分表达自己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以往的学生鉴赏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单向的获取信息,希望通过观赏电影获得艺术和精神的享受。但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电影有兴趣的年轻人,更习惯于自己发声表达意见,不仅要欣赏电影艺术,更希望能够评价一部电影作品,并且依托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联系,与志同道合者交流。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电影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因此,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
结合这一新变化,“影视鉴赏”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影视评论,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这一训练,不仅是对学生审美水平的锻炼,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选修课程,“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电影审美水平和艺术观,提高学生对于优秀电影作品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有选择的欣赏优秀的电影作品,通过优秀的电影作品培养健康的情感,并且开拓视野,拓展思维,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影视鉴赏”课程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影视鉴赏
一、“影视鉴赏”课程面临的新形势
在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之前,我国的电影产业并不发达,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仅为9.5亿。在当时,电影并不是人民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而且,由于音像产业和网络均不发达,对于当时的高校学生来说,获得电影资源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当时的“影视鉴赏”课程中,对于影视作品的还定位在艺术层面,主要向学生介绍经典电影和著名的电影大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经典作品,提升个人的欣赏水平。
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实行院线制改革,种种变化促进了国内电影业的发展,2010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历史性的破百亿,达到了102亿,2010年之后,中国电影票房更是爆炸式的增长,连续几年的同比增速都在30%以上,2014年总票房达到了296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5年的总票房极超过400亿,比2014年增长了近一半。
巨大的票房增长背后体现的是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在2000年以前,国人很少有机会进入电影院,而现在,周末去看个电影已经成为了都市中年轻人的一种最普通不过的休闲方式。此外,由于网络的极大发展,通过网络也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电影资源,只要有需要,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一部想看的电影,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观众要观赏电影比以往要方便得多。
在这些观影人群中,有一大部分是高校生。究其原因有三,首先,高校生既没有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压力,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去看电影;其次通过团购等方式获得低价电影票,即使是还没有收入的学生也可以负担得起;第三,由于社交网络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一部电影的上映往往会成为话题,吸引高校生走进电影院。电影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集中体现在高校生身上,这种改变也反馈到了“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在这种新形势下,“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面临了一些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1、观影量不足
这里的所的观影量特指经典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电影。在十年之前网络不发达,院线不普及的时代,学生获得电影资源的渠道有限,主要以电视播出和电影录像带为主,在电视上播出的电影一般都有较高质量,而录像带获取的渠道不便,作为电影爱好者也会加倍珍惜,对影片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今天的高校生大部分很少看过去的优秀电影,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新上线的话题之作上。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影视鉴赏”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影进行引导。在以往,“影视鉴赏”课程是一扇窗口,为学生介绍更多他们平时没有机会了解的电影知识,而今天的“电影鉴赏”课程,则更像是一个过滤器,帮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好电影。
当然,单纯的推荐剧目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影视鉴赏”课程时间有限,功夫要花在课外,动辄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看。作为选修课的“影视鉴赏”,学生们大都对电影抱有兴趣,由于网络资源的发达,对经典电影的各类分析和研究都很容易获得,教师在“影视鉴赏”课程中,可以尽可能的多介绍,采取“点到为止”、“卖关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看,自主学习。
2、国产影片的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有着“为什么国产电影不如好莱坞电影”这样的疑问,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对国产电影的了解程度不深,影响了他们对国产电影艺术水平的判断。
2000年初国内电影票房主要由海外引进大片占据,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有不少国产影片成为票房赢家。国产影片比好莱坞大片更加接地气,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票房大卖自有其合理性,也改变了以往我国票房主要依托于国外引进影片的畸形状况。在国产影片中,有些影片是专门针对学生市场的,这一类影片以《小时代》系列影片为代表,全系列四部影片总票房超过了17亿,这17亿票房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族。但是和《小时代》的火热呈现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学生对于真正的国产优质电影不甚了解。学生提出关于“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商业电影来提出的。会有这样的疑问表明了学生有着希望国产电影迎头赶上的良好愿望,但是同时也说明学生并不太了解我国有着一批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优秀电影。
对近些年电影生产流水线上的快餐式国产电影如数家珍,却对以往的优秀国产电影知之甚少,以至于误以为国产电影水平不高,是目前高校生电影欣赏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影视鉴赏”课程中还应该增加国产电影的内容,根据我国电影发展的现状,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和电影发源地的欧洲,有着成熟电影工业的美国相比,中国电影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电影中依然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在选择国产电影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作品。
在国产电影的介绍中,要着重向学生介绍国产优秀电影,涉及范围不仅是过去的电影,还包括正在线上的国产电影,帮助学生甄别究竟何为优秀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国产优秀电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未来国产电影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影视鉴赏”这门课程应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
3、影视评论
笔者在《影视鉴赏》课程中,曾经对学生做过关于“选择‘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选择“影视鉴赏”课程的目的是“如何从专业的角度评价和鉴赏一部电影”,“怎样判断一部电影的优劣”等方面。
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电影评论者。今天的学生和以往不同,单纯的电影知识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社交媒体的发达,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充分表达自己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以往的学生鉴赏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单向的获取信息,希望通过观赏电影获得艺术和精神的享受。但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电影有兴趣的年轻人,更习惯于自己发声表达意见,不仅要欣赏电影艺术,更希望能够评价一部电影作品,并且依托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联系,与志同道合者交流。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电影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因此,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
结合这一新变化,“影视鉴赏”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影视评论,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这一训练,不仅是对学生审美水平的锻炼,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