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01例结肠直肠炎患者分为两组。西医组50例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中西医组51例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与自拟灌肠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能迅速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直肠炎;结肠炎;溃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67-02
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是常见的慢性及非特异性消化道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主要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以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能迁延不愈,故治疗比较棘手[1-2]。此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1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均为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病患,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50例和中西医组51例。其中:男69例,女32例;年龄16~65(35.2±5.9)岁;病程0.5~12年;轻度64例,中度31,重度6例。排除[2]:①水杨酸、肝肾功能障碍和不能完成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西医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tid,1.0g/次;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合用自拟灌肠汤浓煎保留灌肠治疗,1剂/日,早晚各一次,自拟灌肠汤组方为:黄柏30g,苦参20g,白头翁25g,地榆20g,马齿苋25g,蛇舌草20g,白芨20g,五倍子20g;两组均是10日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积分情况。
1.4判定标准[2]
1.4.1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已消失,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已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已基本消失,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有轻度炎症;有效:症状和肠粘膜病变均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和肠粘膜病变均无改善。
1.4.2症状评分标准 将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度,分别计为0、1、2和3分。
1.5统计学分析SPSS 13.0行统计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西医组 50 21(42.0) 12(24.0) 5(10.0) 12(24.0) 38(76.0)
中西医组 51 31(60.8)* 13(25.5) 4(7.8) 3(5.9)* 48(94.1)*
*:与西医组比较,P<0.05
表2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时间 腹泻 腹痛 里急后重 脓血便
西医组
(n=50) 治疗前 2.82±0.48 2.88±0.54 2.63±0.39 2.78±0.37
治疗后 1.79±0.33* 1.27±0.41* 1.33±0.27* 1.37±0.34*
中西医组
(n=51) 治疗前 2.85±0.50 2.87±0.52 2.61±0.43 2.80±0.30
治疗后 0.60±0.22*△ 0.76±0.46*△ 0.23±0.38*△ 0.54±0.33*△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直肠炎其发病部位在结直肠的粘膜层,多表现为浅表性与弥漫性患部溃疡的炎症病变,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且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病患的生活与工作[1]。尽管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其发病的病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和过敏等因素有关[1-2]。西医的主要应用水杨酸类与激素类等药物口服或局部用药治疗,经研究证实,美沙拉嗪缓释颗粒[3]能显著抑制肠壁的炎症,临床应用较广泛,但治疗效果仍然欠佳。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泄痢”与“肠澼湃”的范畴,其主要病因系感受外邪、脏腑虚弱和七情不调等,病机以大肠湿热壅滞为主,病症多见于热毒瘀阻[1-2]。笔者此次将受试病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西医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中西医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方中苦参、白头翁、马齿苋和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能,以消除脾、胃之湿热;地榆和黄柏具有凉血活血利湿之功能,以清除大肠之湿浊瘀毒;五倍子和白芨具有止血和收敛生肌的功能,以去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凑清解浊湿、凉血止泻涩肠、祛腐收敛生肌之功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能迅速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朝,杨向东,赵明.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手术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4):267-270.
[2] 陈史容,康凯,孙东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6(12):5120-5122.
[3] 王小琴,孔超美,张予蜀.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ICAM一1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66-70.
【关键词】直肠炎;结肠炎;溃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67-02
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是常见的慢性及非特异性消化道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主要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以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能迁延不愈,故治疗比较棘手[1-2]。此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1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均为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病患,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50例和中西医组51例。其中:男69例,女32例;年龄16~65(35.2±5.9)岁;病程0.5~12年;轻度64例,中度31,重度6例。排除[2]:①水杨酸、肝肾功能障碍和不能完成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西医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tid,1.0g/次;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合用自拟灌肠汤浓煎保留灌肠治疗,1剂/日,早晚各一次,自拟灌肠汤组方为:黄柏30g,苦参20g,白头翁25g,地榆20g,马齿苋25g,蛇舌草20g,白芨20g,五倍子20g;两组均是10日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积分情况。
1.4判定标准[2]
1.4.1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已消失,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已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已基本消失,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有轻度炎症;有效:症状和肠粘膜病变均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和肠粘膜病变均无改善。
1.4.2症状评分标准 将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度,分别计为0、1、2和3分。
1.5统计学分析SPSS 13.0行统计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西医组 50 21(42.0) 12(24.0) 5(10.0) 12(24.0) 38(76.0)
中西医组 51 31(60.8)* 13(25.5) 4(7.8) 3(5.9)* 48(94.1)*
*:与西医组比较,P<0.05
表2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时间 腹泻 腹痛 里急后重 脓血便
西医组
(n=50) 治疗前 2.82±0.48 2.88±0.54 2.63±0.39 2.78±0.37
治疗后 1.79±0.33* 1.27±0.41* 1.33±0.27* 1.37±0.34*
中西医组
(n=51) 治疗前 2.85±0.50 2.87±0.52 2.61±0.43 2.80±0.30
治疗后 0.60±0.22*△ 0.76±0.46*△ 0.23±0.38*△ 0.54±0.33*△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直肠炎其发病部位在结直肠的粘膜层,多表现为浅表性与弥漫性患部溃疡的炎症病变,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且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病患的生活与工作[1]。尽管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其发病的病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和过敏等因素有关[1-2]。西医的主要应用水杨酸类与激素类等药物口服或局部用药治疗,经研究证实,美沙拉嗪缓释颗粒[3]能显著抑制肠壁的炎症,临床应用较广泛,但治疗效果仍然欠佳。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泄痢”与“肠澼湃”的范畴,其主要病因系感受外邪、脏腑虚弱和七情不调等,病机以大肠湿热壅滞为主,病症多见于热毒瘀阻[1-2]。笔者此次将受试病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西医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中西医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方中苦参、白头翁、马齿苋和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能,以消除脾、胃之湿热;地榆和黄柏具有凉血活血利湿之功能,以清除大肠之湿浊瘀毒;五倍子和白芨具有止血和收敛生肌的功能,以去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凑清解浊湿、凉血止泻涩肠、祛腐收敛生肌之功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直肠炎能迅速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朝,杨向东,赵明.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手术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4):267-270.
[2] 陈史容,康凯,孙东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6(12):5120-5122.
[3] 王小琴,孔超美,张予蜀.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ICAM一1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