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纵向方面,从发展规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状况五个方面对中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了描述。横向方面,对“国重校”和“省重校”之间、市属和区属学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广州中职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大,高于先进城市,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学历教师和高职称教师占比偏低;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建议:多措并举,扩大教师来源,打造专兼结合的中职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多管齐下,促进区域间中职学校教师均衡发展;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03-05
一、“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及趋势分析
(一)专任教师数逐年递增,生师比逐年递减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模稳中有升,但缺编问题依然突出,教职工数总体保持稳定,略有下降,专任教师数逐年递增,在校学生数和生师比逐年递减,生师比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家规定的20∶1的标准。具体来看,2011—2015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从4799人上升到5155人,增幅为5.5%;在校生人数有所下降,2015年相较于2011年下降了16147人,降幅为11.76%;生师比也逐年降低,由2011年的28.62∶1降为2015年的23.51∶1(详见图1)。
(二)专任教师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有所提高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有所提高。截至2015年12月底,本科学历专任教师占比为86.75%,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9.50%。五年间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增加了0.13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增加了0.56个百分点。
(三)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提高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21.84%,比2011年增加了3.65个百分点。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25%,副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9%。
(四)专任教师年龄以44岁及以下为主
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以44岁以下教师为主。截至2015年12月底,34岁及以下教师占比35.96%,35~44岁教师占比38.14%,累计44岁及以下教师占比73.1%。
(五)“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近五成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803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总数的50.80%。纵向来看,“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人数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2011—201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4.34%;2013年,該比例下降为40.52%,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8.98个百分点。2013年以后,“双师型”教师比例有所上升。
二、多维度比较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广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分析
1.学历方面,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差异不明显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分别为89.59%和88.64%,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分别为10.41%和11.36%。可见,在教师学历方面,“国重校”和“省重校”没有明显差距。
2.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国重校”略高于“省重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占比近五成,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较少。其中,“国重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人数占比高于“省重校”,而中级职称教师人数“国重校”低于“省重校”。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国重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26.96%,高于“省重校”1.45个百分点。
3.“双师型”教师方面,“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略高于“国重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国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而“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12年外,其它3个年份,“国重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均低于“省重校”。截止2014年底,“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为59.24%,比“国重校”高出10.28个百分点。
(二)“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和区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分析
1.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市属校”高于“区属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市属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高于“区属校”。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数为36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3.52%,高于“区属校”8.04个百分点。
2.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市属校”高于“区属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28.68%,高于“区属校”8.63个百分点。 3.“双师型”教师方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均较低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中,“市属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而“区属校”“双师型”教师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809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为40.69%,比“区属校”低了7.22个百分点,比2011年低了0.51个百分点;“区属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904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57.91%,比2011年增加了11.42个百分点。
(三)京津沪穗深五大城市中职教师队伍比较分析
1.五大城市中,广州中职学校生师比最大
2014年,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比较,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最大,为24.92:1,而比值最低的天津仅为13.94:1(详见图4)。另外,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未达到《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办法》中规定的“专任教师生师比应达到20:1”的要求。
2.五大城市中,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最低
2014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8.81%,低于北京(12.71%)、天津(11.07%)、上海(19.6%)、深圳(16.08%),与上海相差10.79个百分点。
3.五大城市中,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仅高于北京
2014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21.60%,仅高于北京(13.39%),低于上海(24.92%)、深圳(28.87%)、天津(37.93%),与排名第一的天津相差16.33个百分点。
三、问题与差距
(一)教师数量方面,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偏大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生师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专任教师生师比20∶1”的要求。与京津沪深四个城市相比,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最大,为24.92,高于深圳(20.00)、北京(17.51)、上海(16.07)、天津(13.94),比最低位的天津高出10.98。此外,广州校外兼职教师比例过低,仅占专任教师的6.58%,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的要求。由此可见,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缺口仍然较大。
(二)教师结构方面,广州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和高职称教师占比偏低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与京津沪深相比仍有差距。从教师学历层次来看,“十二五”期间,广州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有所提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京津沪深相比,广州专任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较少。五个城市中,广州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最低,比上海低了10.79个百分点。从教师职称结构来看,“十二五”期间,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提高,但相较于京津沪深,广州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低于上海(24.92%)、深圳(28.87%)、天津(37.93%),与第一位的天津相差16.33个百分点。此外,在“双师型”教师方面,广州中职学校也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60%的要求。由此可见,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历与职称结构有待优化。
(三)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
“十二五”期间,广州“区属校”和“市属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在高学历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方面,“区属校”均明显低于“市属校”。
(四)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缓慢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生师比逐年递减,结构逐步优化,如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均有所提高。但是,整体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五年间,广州中职学校生师比有所降低,但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20:1”的要求;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不到10%;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仅增加了3.65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仅增加了5.64个百分点。
四、启示与建议
(一)多措并举,扩大教师来源,打造专兼结合的中职教师队伍
首先,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扩大中职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除接受优秀应届毕业生外,还应开设优秀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进入中职学校的“绿色通道”,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担任专任教师。如中职紧缺专业教师可直接进入面试,不受岗位与应聘人员比例限制,提高持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中职学校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制定高技能人才招聘管理办法,建立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制定学校聘用行业企业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兼職教师的管理办法。
其次,开放办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办法,设立“特聘教师”岗位,建议市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联合发布《中等职业学校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对目录中涉及的专业人才,如无法达到入编条件,经学校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作为兼职教师,并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财政补助。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立足校内,加强教师校内外培训。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校内名优教师、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导,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聘请校外专家对在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其理论和专业水平。提高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相互转化,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其次,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中职学校应加快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各学校可依靠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职硕士培养单位,开办中职硕士班,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学习,提升学历。
第三,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针对新聘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不同教师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第四,扩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规模,探索师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培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纳入岗位责任。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師资培养培训工作,制定在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的管理办法,明确行业企业在教师实践中的职责任务和条件保障。充分依托广州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整合省内外、境内外培训资源,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业务培训。”
(三)多管齐下,促进区域间中职学校教师均衡发展
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对发展落后区域的薄弱中职学校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对薄弱学校中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薄弱中职学校教师质量。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实施“广州中职学校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逐步改善落后区域薄弱中职学校与发展较好区域的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状,促进中职教育均衡优质、多样特色发展。
其次,加强区域间中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开展学校间教师交流学习活动,实施 “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特岗教师计划”,使优秀教师资源从发展较好的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另一方面,实施“导师制”或“师徒制”,由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带动薄弱学校新教师,同时充分利用发展较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互帮互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和共享,最终促进广州不同区域中职学校教师质量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四)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加快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办法,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职责任务、工资待遇和激励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制订科学的师资均衡发展与流动计划,实现对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按标准及时核定教师编制。
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定期组织职教教师接受轮训,重点掌握先进技能,了解行业需求及发展动向,建立开放性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出国深造、短期培训、基地轮训、专家培训及教师互训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在生产实践现场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可以从生产实践中及时学习新的工艺方法,掌握新的行业、专业发展动向,发现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落实教师下企业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下企业挂职跟岗实施办法。可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第三,完善中职教师职称体系建设。出台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加快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责任编辑:方健华
关键词: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03-05
一、“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及趋势分析
(一)专任教师数逐年递增,生师比逐年递减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模稳中有升,但缺编问题依然突出,教职工数总体保持稳定,略有下降,专任教师数逐年递增,在校学生数和生师比逐年递减,生师比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家规定的20∶1的标准。具体来看,2011—2015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从4799人上升到5155人,增幅为5.5%;在校生人数有所下降,2015年相较于2011年下降了16147人,降幅为11.76%;生师比也逐年降低,由2011年的28.62∶1降为2015年的23.51∶1(详见图1)。
(二)专任教师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有所提高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有所提高。截至2015年12月底,本科学历专任教师占比为86.75%,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9.50%。五年间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增加了0.13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增加了0.56个百分点。
(三)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提高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21.84%,比2011年增加了3.65个百分点。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25%,副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9%。
(四)专任教师年龄以44岁及以下为主
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以44岁以下教师为主。截至2015年12月底,34岁及以下教师占比35.96%,35~44岁教师占比38.14%,累计44岁及以下教师占比73.1%。
(五)“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近五成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803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总数的50.80%。纵向来看,“十二五”期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人数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2011—201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4.34%;2013年,該比例下降为40.52%,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8.98个百分点。2013年以后,“双师型”教师比例有所上升。
二、多维度比较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广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分析
1.学历方面,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差异不明显
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分别为89.59%和88.64%,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分别为10.41%和11.36%。可见,在教师学历方面,“国重校”和“省重校”没有明显差距。
2.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国重校”略高于“省重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国重校”和“省重校”专任教师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占比近五成,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较少。其中,“国重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人数占比高于“省重校”,而中级职称教师人数“国重校”低于“省重校”。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国重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26.96%,高于“省重校”1.45个百分点。
3.“双师型”教师方面,“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略高于“国重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国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而“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12年外,其它3个年份,“国重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均低于“省重校”。截止2014年底,“省重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为59.24%,比“国重校”高出10.28个百分点。
(二)“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和区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分析
1.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市属校”高于“区属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市属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高于“区属校”。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数为36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3.52%,高于“区属校”8.04个百分点。
2.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市属校”高于“区属校”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28.68%,高于“区属校”8.63个百分点。 3.“双师型”教师方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均较低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属校”和“区属校”中,“市属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波动较大,而“区属校”“双师型”教师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属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809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为40.69%,比“区属校”低了7.22个百分点,比2011年低了0.51个百分点;“区属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904人,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57.91%,比2011年增加了11.42个百分点。
(三)京津沪穗深五大城市中职教师队伍比较分析
1.五大城市中,广州中职学校生师比最大
2014年,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比较,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最大,为24.92:1,而比值最低的天津仅为13.94:1(详见图4)。另外,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未达到《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办法》中规定的“专任教师生师比应达到20:1”的要求。
2.五大城市中,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最低
2014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8.81%,低于北京(12.71%)、天津(11.07%)、上海(19.6%)、深圳(16.08%),与上海相差10.79个百分点。
3.五大城市中,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仅高于北京
2014年,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21.60%,仅高于北京(13.39%),低于上海(24.92%)、深圳(28.87%)、天津(37.93%),与排名第一的天津相差16.33个百分点。
三、问题与差距
(一)教师数量方面,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偏大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生师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专任教师生师比20∶1”的要求。与京津沪深四个城市相比,广州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最大,为24.92,高于深圳(20.00)、北京(17.51)、上海(16.07)、天津(13.94),比最低位的天津高出10.98。此外,广州校外兼职教师比例过低,仅占专任教师的6.58%,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的要求。由此可见,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缺口仍然较大。
(二)教师结构方面,广州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和高职称教师占比偏低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与京津沪深相比仍有差距。从教师学历层次来看,“十二五”期间,广州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有所提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京津沪深相比,广州专任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较少。五个城市中,广州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最低,比上海低了10.79个百分点。从教师职称结构来看,“十二五”期间,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逐年提高,但相较于京津沪深,广州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低于上海(24.92%)、深圳(28.87%)、天津(37.93%),与第一位的天津相差16.33个百分点。此外,在“双师型”教师方面,广州中职学校也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60%的要求。由此可见,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历与职称结构有待优化。
(三)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
“十二五”期间,广州“区属校”和“市属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在高学历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方面,“区属校”均明显低于“市属校”。
(四)广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缓慢
“十二五”期间,广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生师比逐年递减,结构逐步优化,如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均有所提高。但是,整体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五年间,广州中职学校生师比有所降低,但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20:1”的要求;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不到10%;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仅增加了3.65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仅增加了5.64个百分点。
四、启示与建议
(一)多措并举,扩大教师来源,打造专兼结合的中职教师队伍
首先,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扩大中职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除接受优秀应届毕业生外,还应开设优秀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进入中职学校的“绿色通道”,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担任专任教师。如中职紧缺专业教师可直接进入面试,不受岗位与应聘人员比例限制,提高持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中职学校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制定高技能人才招聘管理办法,建立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制定学校聘用行业企业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兼職教师的管理办法。
其次,开放办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办法,设立“特聘教师”岗位,建议市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联合发布《中等职业学校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对目录中涉及的专业人才,如无法达到入编条件,经学校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作为兼职教师,并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财政补助。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立足校内,加强教师校内外培训。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校内名优教师、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导,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聘请校外专家对在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其理论和专业水平。提高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相互转化,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其次,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中职学校应加快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各学校可依靠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职硕士培养单位,开办中职硕士班,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学习,提升学历。
第三,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针对新聘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不同教师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第四,扩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规模,探索师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培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纳入岗位责任。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師资培养培训工作,制定在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的管理办法,明确行业企业在教师实践中的职责任务和条件保障。充分依托广州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整合省内外、境内外培训资源,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业务培训。”
(三)多管齐下,促进区域间中职学校教师均衡发展
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对发展落后区域的薄弱中职学校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对薄弱学校中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薄弱中职学校教师质量。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实施“广州中职学校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逐步改善落后区域薄弱中职学校与发展较好区域的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状,促进中职教育均衡优质、多样特色发展。
其次,加强区域间中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开展学校间教师交流学习活动,实施 “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特岗教师计划”,使优秀教师资源从发展较好的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另一方面,实施“导师制”或“师徒制”,由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带动薄弱学校新教师,同时充分利用发展较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互帮互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和共享,最终促进广州不同区域中职学校教师质量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四)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加快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办法,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职责任务、工资待遇和激励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制订科学的师资均衡发展与流动计划,实现对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按标准及时核定教师编制。
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定期组织职教教师接受轮训,重点掌握先进技能,了解行业需求及发展动向,建立开放性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出国深造、短期培训、基地轮训、专家培训及教师互训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在生产实践现场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可以从生产实践中及时学习新的工艺方法,掌握新的行业、专业发展动向,发现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落实教师下企业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下企业挂职跟岗实施办法。可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第三,完善中职教师职称体系建设。出台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加快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责任编辑:方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