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 它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望能给同仁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信息的输出并获取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样设计的问题,关键是找准问点。
  一、课堂提问的类型
  第一类是集中注意型,目的是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教”与“学”保持一致。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出示挂图,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各有几只?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挂图上的动物只数,有助于教师顺利地贯彻教学意图。
  第二类是抽象概括型,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推导公式和法则服务。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比较9x1=9、9X2=18……等九个乘法算式的异同,并提问:被乘数都是9,乘数依次增加1,积有什么变化?自下往上看,又怎么变化?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样问有利于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帮助他们内化所学的知识。
  第三类是开发能力型,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在“角的类型”教学中,可提问:“谁能举几个平角的例子?"当学生说出“6点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平角”后,再追问:“那么几点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呢?”“3点、9点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12点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又是什么角呢?”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旧知识相互关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 提问要有明确性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4 1/5后提问:“1/4与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少有的说:“都是真分数。”还有些说:“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中心”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提问的意图,问与答都脱离了本课的“中心”问题。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
  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2 问得少,问得精,问得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课堂提问过多,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关键问题抓不住,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的抑制状态,难以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问得少,发挥学生的潜能,并注意点拨引导,如讲多位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教师可从几个几是多少,几个十是多少,几个百是多少问起,引导学生考虑乘数从个位乘起,乘完了个位再乘十位,依次类推,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运算法则。问得精是指所提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提问具体,简洁明了,具有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如讲两步运算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想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问得活是指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时机,提一些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防止学生机械模仿,突破思维定势。教师恰当地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最好诱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几遍甚至几十遍地做分门别类的各种题型,从而单纯追求高分,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要正确创设问题情境,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矛盾,引起思索,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各种解答途径。比如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始终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注意圆柱体的构成—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至于孰先孰后,自然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作出统一回答,允许学生思维不一致性的存在。
  3 巧设悬念、画龙点睛的提问
  如:时针长3。6厘米,它在某段时阿内转动所形成的面积是100.48平方厘米。这段时间是多长?设问:一个量是长度,一个量是面积。如何沟通二者的联系?
  这样设问就是点到即止。
  再如:某人上山每小时行2里,下山每小时行3里。共用5小时,问上山用几小时?
  教师可作诱导设问:(1)作为一般应用题解缺少什么条件?(路程)(2)用方程解,矛盾在哪里?(找不到等量关系)(3)用比例解。因难在哪里?(找不到对应关系)(4)在本题涉及护数量中,有没有不变的量?(有,路程)由此可给你什么启发?(留下悬念)
  经过这样层层深化的设间,使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路程一定。速度和度比是2:3,可得出时间比是3:2。从而,上山时间为:5 x3/5=3(小时)。
  4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结构出发,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应尽量避免那些没有经过认真思索、毫无价值的满堂问现象。一堂课40分钟,提问的重点就要集中在关键之处,突出知识的难点,抓住重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不断分析、不断探索,比如我在教“比较3/4和6/5的大小”时,设计了如下一些提问:①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②3/4和6/5能否直接比较大小?③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④什么叫通分?⑤通分时应先求什么?⑥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可见,教师的提问是要讲究艺术手法的,问就要问到“点子”上,问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有助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3]张启凡.对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几点探视[J].数学通报.2005,44(8),12-13
  [4]马复、章飞编著.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显示Si/C复合材料中硅保持着良好的晶体结构且均匀的分散于炭黑基体中.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首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地模仿和记忆数学知识,应当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等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其他课堂更有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所学到的更多是数理逻辑知识。当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数学题目时可以向别人请教,在请教的过程中学生既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这
以“读”为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的方法,可以创设情境范读,把握重点品读,边读边比表演读,自主学习自读,交叉组合熟读……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读认同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同时个性化
采用等压法测定了313.15 K下NaOH-Na2H2SiO4-H2O体系在0.5695~6.4775 mol·kg-1的离子强度范围及0.1461~0.3158的模数(SiO2与Na2O的物质的量比)范围内的等压平衡浓度,计算了该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混合体系分别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体积分数)水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HandHYLP方法,计算分析C^N^N配体,C^N^NPt(Ⅱ)(C^N^N=6-苯基-2,2’连吡啶)及N^C^NPt(Ⅱ)(N^C^N=1,3-二吡啶基-苯)配合物的极化率和二阶非线性光学(NLO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经营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原因,学习数学时主动性往往很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要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小学生的
以1,4-环己二酮单乙二醇缩酮和咖啡酸为起始原料,经两条不同的路线完成了(E)-2-(1-羟基-4-环己酮)乙基咖啡酸酯的全合成,并确定了其最佳合成路线,总收率达56%.“,”(+)-2-(1-Hydroxyl-4-oxo
采用分散聚合法通过共聚、开环反应制备得到四乙烯五胺(TEPA)功能化纳米Fe3O4磁性高分子材料(TEPA-NMPs).通过采取TEPA-NMPs先吸附Cu(Ⅱ)后吸附Cr(Ⅵ)、先吸附Cr(Ⅵ)后吸附Cu
试卷讲评“四环节”教学法,第一环节:课前发卷,自主纠错。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捕捉信息。第三个环节:分层释疑,追根求源。第四环节:讲评延伸,考后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