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不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科学思考能力。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数学
计算能力无论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还是今后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养成都至关重要。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对于教师来说,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你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最好方法。以下是这几年教学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讨论和思考。
首先,从计算的基本开始。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有: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这些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其中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要及时的进行补救,不可得过且过。再就是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再从计算的类型说起,计算的基础是口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在纸上进行,不然会严重影响计算速度。也就没有所谓的能力可言了,最基本的口算技巧就是上面提到的“凑十破十”“乘法口诀”。在学生做加减法的时候引导学生经历“凑十破十”的过程。同样的乘除法的计算引导学生经历有关“乘法口诀”的一个过程。比如“6×7”同学会立刻反应到42的同时,也会有一个42÷6=7的认识。口算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本能。当然也是对以后竖式计算和其他计算的一个基础。具体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有:课堂三分钟的口算练习——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一个方式,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另外,不定期的搞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速算比赛,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好的方法;每个月选出几个速算小明星等等,都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的学习中来。再就是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中,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当作业下来时,基本傻眼。对此我这样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能力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学生对于类似题目很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比如说,小学教材中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进行简便运算。要注意讓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
接着说计算过程中习惯的一个养成。拿我的学生来说,学生在计算时,要求草稿纸上必须井井有条,清清楚楚,草稿纸和练习本的内容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求学生这样来做。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测试中,都会有能算对但是答案总是错的这样的一个现象。经过询问和了解,发现是草稿纸的问题。有的学生草稿纸上乱七八糟,当内容较多时,学生计算完一个题,却把另外的一个答案写上;或者是学生算完以后回来找不到计算过程。这些事情都有发生,所以对于草稿纸这个问题我是要求比较严的。同时验算过程也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整齐有序的进行验算过程,核对答案。要保证草稿纸的整洁有序,每次测试结束我都会对学生的草稿纸进行回收评定。对一些草稿纸很整齐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将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草稿纸的整洁对于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等等。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数学
计算能力无论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还是今后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养成都至关重要。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对于教师来说,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你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最好方法。以下是这几年教学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讨论和思考。
首先,从计算的基本开始。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有: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这些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其中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要及时的进行补救,不可得过且过。再就是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再从计算的类型说起,计算的基础是口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在纸上进行,不然会严重影响计算速度。也就没有所谓的能力可言了,最基本的口算技巧就是上面提到的“凑十破十”“乘法口诀”。在学生做加减法的时候引导学生经历“凑十破十”的过程。同样的乘除法的计算引导学生经历有关“乘法口诀”的一个过程。比如“6×7”同学会立刻反应到42的同时,也会有一个42÷6=7的认识。口算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本能。当然也是对以后竖式计算和其他计算的一个基础。具体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有:课堂三分钟的口算练习——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一个方式,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另外,不定期的搞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速算比赛,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好的方法;每个月选出几个速算小明星等等,都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的学习中来。再就是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中,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当作业下来时,基本傻眼。对此我这样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能力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学生对于类似题目很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比如说,小学教材中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进行简便运算。要注意讓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
接着说计算过程中习惯的一个养成。拿我的学生来说,学生在计算时,要求草稿纸上必须井井有条,清清楚楚,草稿纸和练习本的内容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求学生这样来做。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测试中,都会有能算对但是答案总是错的这样的一个现象。经过询问和了解,发现是草稿纸的问题。有的学生草稿纸上乱七八糟,当内容较多时,学生计算完一个题,却把另外的一个答案写上;或者是学生算完以后回来找不到计算过程。这些事情都有发生,所以对于草稿纸这个问题我是要求比较严的。同时验算过程也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整齐有序的进行验算过程,核对答案。要保证草稿纸的整洁有序,每次测试结束我都会对学生的草稿纸进行回收评定。对一些草稿纸很整齐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将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草稿纸的整洁对于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