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与胆石症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308例IBD患者(UC250例,CD58例)胆石症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UC和C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分别为和33.2%和5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C伴胆石症患者发生于活动期者占81.9%,发生在缓解期者占18.1;CD伴胆石症患者发生在活动期占96.7%,而发生缓解期仅占3.3%。IBD伴胆石症患者与不伴胆石症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胆石症在IB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是其比较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与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期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对IBD尤其是CD患者应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筛查。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胆石症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18-0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发病率在亚洲呈逐年上升趋势,IBD患者的肠外表现发生率也较高,有文献报道高达21%~47%[1-2]。肝胆系统受损为IBD最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其中常见的肝胆系统受损为非特异性的脂肪肝、胆石症和特异性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由于临床上对胆石症的诊断简单易行,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B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BD与胆石症的关系,为深化对IBD患者肠外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和肝胆外科住院的IBD患者278人,其中CD患者58人,UC患者250人,年龄为18岁-69岁,平均年龄为38.6±1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世界胃肠病学组IBD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患者胆石症主要经生化和影像学等检查并经相关的专科医师会诊明确诊断。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后的健康成人30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的方法与IBD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等方面相匹配,具体资料见表1。
1.2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面谈、门诊复查等多种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比较分析IBD患者与对照组胆石症的发病情况,并对IBD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活动性和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胆石症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按各统计率统计分析比值比(OR)及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活动性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UC和C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显示,UC患者共有83(33.2%)例患者合并胆石症,CD患者检出30例(51.7%)例合并胆石症,IBD患者的胆石症总共检出113例(36.7%),而对照组仅检出27例(8.8%)胆石症。UC组和CD组的OR值分别为10.8和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UC合并胆石症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关系。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中仅有15 例处于缓解期,占UC伴有肠外表现患者的18.1%; 其余68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 占81.9 %。伴有胆石症的CD患者仅有1例(3.3%)处于缓解期。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22 例(26.5%)、中度者30例(36.1% )、重度者31例(37.3% )。CD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11例(26.7 %)、中度者10例(33.3% )、重度者12例(40.0% )。IBD伴胆石症患者与不伴胆石症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表4。
2.3CD合并胆石症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关系。
3讨论
有研究表明IBD患者约有三分之一有肠外系统表现,常见的肠外系统表现为关节、皮肤、眼部以及肝胆系统病变[4]。IBD患者肝胆系统肠外表现主要为非特异性的脂肪肝、胆石症和特异性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而胆石症是其中较常见和临床较易诊断的疾病。探讨胆石症与IBD的关系及临床特点对指导IBD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胆石症多见于CD或回肠切除术后造成的胆盐吸收障碍,Bargiggia等对311例CD患者和200例UC患者进行了胆石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CD组胆石症生率有11%,与正常对照(5.5%)及UC组(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国内杨迅和孟洁做的一项研究表明IB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为35.97%,较对照组的胆石症检出率8.25%要明显增高[9]。在本次研究中,UC患者共有33.2%的患者合并胆石症,CD患者检出51.7%的患者合并胆石症,IBD患者的胆石症总共检率为36.7%,而对照组胆石症仅被检出27例(8.8%)。经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显示,UC组和CD组胆石症发生的风险要较对照组分别高10.8倍(OR=10.8)和5.9倍(OR=5.9)。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的结果较相似,但比国外胆石症的发生率要高。考虑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样本数量有关,另外国内外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差异也可能是导致结果不太一致的原因。IBD患者容易合并胆石症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大量的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IBD患者回肠末端病变,胆汁酸吸收减少或丢失过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促发胆石形成。由于CD的病变主要集中在回盲部,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CD的胆石症发生率要较UC高。②IBD患者胃肠肽类激素如血浆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等发生改变使胆囊排空能力明显减低,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一般认为,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在疾病的活动期及重症患者的肠外表现的发生率高。在本次研究结果中,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中仅有15例处于缓解期,占UC伴有肠外表现患者的18.1%; 其余68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 占81.9%。伴有胆石症的CD患者仅有1例(3.3%)处于缓解期。UC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22 例(26.5%)、中度者30例(36.1% )、重度者31例(37.3% )。CD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11例(26.7 %)、中度者10例(33.3% )、重度者12例(40.0% ),IBD患者伴胆石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疾病的活动性与不伴胆石症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中重度和活动期IBD患者一定要警惕其肠外病变的发生,另外对于胆石症患者,应常规排查是否同时合并IBD。
总之,IBD合并胆石症并不少见,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早期地发现胆石症及其它肠外表现,更深入地探讨其发病机制,将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情况的全面评估和认识,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Bemstein CN,Wajda A,Blanchard JF.The clustering of other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Gastroenterology,2005,129:827-836
[2]潘一滨,闫伟.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医师杂志.2011, 13(1):1008-1372
[3]Bernstein CN, Fried M, Krabshuis JH,et al.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D in 2010.Inflamm Bowel Dis.2010 Jan;16(1):112-24
[4]Lakatos PL, Lakatos L, Kiss LS, et al.Treatment of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Digestion.2012;86 Suppl 1:28-35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308例IBD患者(UC250例,CD58例)胆石症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UC和C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分别为和33.2%和5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C伴胆石症患者发生于活动期者占81.9%,发生在缓解期者占18.1;CD伴胆石症患者发生在活动期占96.7%,而发生缓解期仅占3.3%。IBD伴胆石症患者与不伴胆石症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胆石症在IB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是其比较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与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期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对IBD尤其是CD患者应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筛查。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胆石症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18-0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发病率在亚洲呈逐年上升趋势,IBD患者的肠外表现发生率也较高,有文献报道高达21%~47%[1-2]。肝胆系统受损为IBD最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其中常见的肝胆系统受损为非特异性的脂肪肝、胆石症和特异性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由于临床上对胆石症的诊断简单易行,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B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BD与胆石症的关系,为深化对IBD患者肠外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和肝胆外科住院的IBD患者278人,其中CD患者58人,UC患者250人,年龄为18岁-69岁,平均年龄为38.6±1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世界胃肠病学组IBD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患者胆石症主要经生化和影像学等检查并经相关的专科医师会诊明确诊断。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后的健康成人30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的方法与IBD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等方面相匹配,具体资料见表1。
1.2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面谈、门诊复查等多种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比较分析IBD患者与对照组胆石症的发病情况,并对IBD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活动性和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胆石症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按各统计率统计分析比值比(OR)及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活动性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UC和C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显示,UC患者共有83(33.2%)例患者合并胆石症,CD患者检出30例(51.7%)例合并胆石症,IBD患者的胆石症总共检出113例(36.7%),而对照组仅检出27例(8.8%)胆石症。UC组和CD组的OR值分别为10.8和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UC合并胆石症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关系。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中仅有15 例处于缓解期,占UC伴有肠外表现患者的18.1%; 其余68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 占81.9 %。伴有胆石症的CD患者仅有1例(3.3%)处于缓解期。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22 例(26.5%)、中度者30例(36.1% )、重度者31例(37.3% )。CD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11例(26.7 %)、中度者10例(33.3% )、重度者12例(40.0% )。IBD伴胆石症患者与不伴胆石症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表4。
2.3CD合并胆石症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关系。
3讨论
有研究表明IBD患者约有三分之一有肠外系统表现,常见的肠外系统表现为关节、皮肤、眼部以及肝胆系统病变[4]。IBD患者肝胆系统肠外表现主要为非特异性的脂肪肝、胆石症和特异性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而胆石症是其中较常见和临床较易诊断的疾病。探讨胆石症与IBD的关系及临床特点对指导IBD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胆石症多见于CD或回肠切除术后造成的胆盐吸收障碍,Bargiggia等对311例CD患者和200例UC患者进行了胆石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CD组胆石症生率有11%,与正常对照(5.5%)及UC组(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国内杨迅和孟洁做的一项研究表明IB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为35.97%,较对照组的胆石症检出率8.25%要明显增高[9]。在本次研究中,UC患者共有33.2%的患者合并胆石症,CD患者检出51.7%的患者合并胆石症,IBD患者的胆石症总共检率为36.7%,而对照组胆石症仅被检出27例(8.8%)。经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显示,UC组和CD组胆石症发生的风险要较对照组分别高10.8倍(OR=10.8)和5.9倍(OR=5.9)。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的结果较相似,但比国外胆石症的发生率要高。考虑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样本数量有关,另外国内外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差异也可能是导致结果不太一致的原因。IBD患者容易合并胆石症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大量的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IBD患者回肠末端病变,胆汁酸吸收减少或丢失过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促发胆石形成。由于CD的病变主要集中在回盲部,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CD的胆石症发生率要较UC高。②IBD患者胃肠肽类激素如血浆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等发生改变使胆囊排空能力明显减低,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一般认为,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在疾病的活动期及重症患者的肠外表现的发生率高。在本次研究结果中,UC 患者伴有胆石症者中仅有15例处于缓解期,占UC伴有肠外表现患者的18.1%; 其余68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 占81.9%。伴有胆石症的CD患者仅有1例(3.3%)处于缓解期。UC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22 例(26.5%)、中度者30例(36.1% )、重度者31例(37.3% )。CD患者伴有胆石症者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者11例(26.7 %)、中度者10例(33.3% )、重度者12例(40.0% ),IBD患者伴胆石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疾病的活动性与不伴胆石症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中重度和活动期IBD患者一定要警惕其肠外病变的发生,另外对于胆石症患者,应常规排查是否同时合并IBD。
总之,IBD合并胆石症并不少见,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早期地发现胆石症及其它肠外表现,更深入地探讨其发病机制,将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情况的全面评估和认识,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Bemstein CN,Wajda A,Blanchard JF.The clustering of other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Gastroenterology,2005,129:827-836
[2]潘一滨,闫伟.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医师杂志.2011, 13(1):1008-1372
[3]Bernstein CN, Fried M, Krabshuis JH,et al.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D in 2010.Inflamm Bowel Dis.2010 Jan;16(1):112-24
[4]Lakatos PL, Lakatos L, Kiss LS, et al.Treatment of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Digestion.2012;86 Suppl 1: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