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音译佛教外来词中的成词语素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语中有许很外来词来自佛经翻译,如今依然广泛使用。外来词的翻译方法有许多,高名凯、刘正琰两位先生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前记”中说到:“我们也没有把所谓‘意译’外来词搜集在内,因为我们认为这些数量浩繁的‘意译’词并不是外来词。”[1]本文参考这一种观点,但是只选取上述两种翻译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引进的外来词,对其来源以及思想蕴做简单研究。
  【关键词】:佛教;外来词;音译;成词语素
  一、
   汉语历史悠久,在这样长期的过程里,伴随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对外开放等等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有多次吸收外来词的经历,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要数东汉晚期和近百余年发生的这两次,“一东汉晚期到唐代通过翻译传入的源出古印度(梵语和俗语、巴利语)和古中亚语(如吐火罗语,即焉耆—龟兹语)的词语,一是近百余年来随着欧风美雨而来的英语为主的现代印欧语的词语。”[2] 但也有学者认为,汉语第一次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是战国时期,对匈奴、西域等地的语言吸收。所谓音译词,就是用读音相近的字翻译外族语言而形成的新词汇,还有的是从外族(包括国外其他民族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借来的词。也就是说,汉语中的音译词是指模仿外族语言的声音,而用中国固有的汉字或新造的汉字而翻译过来的词。音译词中的汉字只具有记音功能,而没有具体的意义,与汉语中的词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佛经翻译初期有大量词汇是音译词,因为佛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新兴事物,我们的文化内涵里并没有与之对等的词汇。可是有些源于印度的音译词素经过汉化后具有了一定的意义,因此变成了汉语中的基本词素。比如说;梵、佛、禅等。自汉武帝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开始,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在译经的过程中,由于对外来事物不太了解,只能浅显的通过引入读音来翻译词语。因此,在佛经翻译的初级阶段,汉语言词汇中产生了大量的音译词。现代汉语中有些突出的源于印度音译词是阿弥陀佛、涅槃、阿兰若、阿罗汉、贝多、比丘、波罗蜜、瑜伽、魔、塔、梵等等。
  二、
  1、单音节词
  佛教外来词中的音译成词语素有单音节词:钵、禅、忏、梵、佛、偈、劫、魔、僧、刹、释、塔,这其中有反应佛教物质文化的词如:“塔”与“钵”。佛陀涅槃后,佛教信徒就失去了某种寄托,印度早期的一些统治者就注意到了信仰的重要性,他们想要创造出某种实在的有具体形象的东西,使得广大民众在精神上有所寄托。阿育王时期,“佛塔”、“菩提”、“屯座”等建筑物出现,广大信徒有了信仰的寄托物。把对彼岸世界的幻想寄托在所崇拜的佛身上。同时,通过塑造众佛形象,还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種佛教氛围,如佛教文化中的“力士”、“金刚”、“护法咨”、“菩提”等形象,“塔”、“夺”、“石窟”等大型佛教建筑逐渐为大众熟知,有利于佛教的宣传和教义的普及,对传播佛教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实在印度,起初“塔”和佛教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坟冢的名称叫做“窣堵波 (stūpa)”,原是用来埋葬佛祖释迦牟呢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由于信徒不能膜拜佛祖的真身,就转而膜拜窣堵波,后来塔就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佛塔”亦作“浮屠”。“钵”是僧人吃饭用的食器,也有宗教仪式或僧人修持用作法器,意义与汉语中的“盂”近似。也有反应佛教精神文化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禅”莫属,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即是"禅"。但其实对于真正研究佛教的人来说,禅是无法定义的,它是不能讲的,所以本文不再过多阐述,只是对其做一个大致描述。当然单音节词中还有关于佛教教义的,但这类词在双音节词里体现的较多,在下一小节再讨论。
  单音节成词语素在构词时位置比较自由,“佛、魔、塔、劫、禅、僧”几个既可以在前也可以在中间或后面,如:佛经、活佛,病魔、妖魔鬼怪,塔钟、宝塔,劫难、万劫不复,禅意,参禅,僧侣、僧多粥少。但“梵、忏、钵”在构词时位置相对比较固定(“衣钵”是特例)。
  2、双音节词
  双音节词在这个分类里数量最多,有:般若、梵刹、佛陀、浮屠、伽蓝、和尚、袈裟、兰若、罗汉、弥勒、南无、涅槃、菩萨、菩提、三昧、僧尼、刹那、天竺、夜叉、瑜伽等等30多个。这其中涉及到佛教教义的词语比较多,如般若: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瑜伽: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刹那:这是当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时间名词,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鸠摩罗什译)载,九十刹那为一念;据往生论注卷上载,六十刹那为一念。佛教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这类词语,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一念约今之零点零一八秒。刹那无常,刹那生灭,这也体现了佛教中对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游移等尤其关注。
  双音节词多数都属于单语素词,只有少数几个如“僧尼”是两个语素,它们意义比较完整,同时也属于自由语素,所以在常常自己独立成词,有少数几个可以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如:花和尚、活阎王、活菩萨、一刹那。
  三音节词:阿兰若、阿罗汉、比丘尼、波罗蜜。这类词总数比较少,表示事物名称的居多,比丘尼就是指女僧人,阿兰若就修道人禅修的寂静处,阿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波罗蜜:到彼岸。这类词就是完全的单语素词了,不跟其他语素组合,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另外还有一个四音节词: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以观世音和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肋侍,在极乐世界实现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人们日常口语中也会用到,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
  结语:
  佛教不仅为我国宗教带注入新的血液,使人们找到信仰和慰藉,更是对汉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词汇进入日常生活,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搜集和讨论,不足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
  参考文献:
  [1]高名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8
  [2]张永言.汉语外来词杂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2)
  [3]顾满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佛缘外来词[J].语文知识 2008 (3)
  [4]冠秀杰.汉语中源于印度外来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4.5
  [5]王英男.佛教成语研究[D].扬州大学 2012.6
其他文献
【摘要】: “能”、“会”学界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本文试从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当前“能”“会” 研究现状,供以后的研究者借鉴。  【关键词】:能;会;研究;概述   “能”、“会”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主要有赵元任(1968)吕叔湘(1980)、蒋善民(1982)、周小兵(1989)、郭志良(1990)、史有为(1994)、于康(1996)、陶炼(1997)、黄郁
期刊
【摘要】: 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伴随国家建立而出现的一种顽症,它不仅侵蚀着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严重破坏保障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腐败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廉政建设进行研究,既是一种新的廉政建设的研究方式,又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廉政文化对腐败的预防和监督方
期刊
【摘要】:“有时”由动宾结构不断虚化为一个时间副词;“有时候”清代才普遍使用。二者在语义、语体色彩和韵律规则上略有差异。“有时”可指向时点和时段,“有时候”指向时段。“有时”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有时候”多用于口语。“有时”组合能力强,使句子结构紧凑。“有时候”独立性强,常位于句外,在句中则舒缓句子节奏。  【关键词】:有时;有时候   一、“有时”“有时候”的历时考察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是
期刊
【摘要】: 从古到今,酒在人类的餐桌上始终拥有着特殊的地位,所形成的酒文化更是历久弥香,影响深远。作为礼仪之邦,中国的饮酒文化自然少不了诸多礼节,酒具和饮酒方式都有讲究。文人墨客也离不开美酒,太多的动人篇章因酒而生,因酒而灵。因为酒的特殊性,历代君主对它又爱又恨,不得不采取诸多措施影响它的发展。  【关键词】:酒文化;诗词;礼节;酒政  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无
期刊
习主席多次强调,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他在2014年的全军政工会议上要求,要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我军第一次把“血性”这个词列入对于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中。  血性,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我党我军的优秀的革命传统,结合新形势下对军队的新要求,概括出来的重要经验。为了保证人民军队能够顺利完成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把有血性作为革命军
期刊
【摘要】: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次方言,它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四种。而常德方言的四种疑问句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句式方面的特点,也包括语气词上面的特点。本文主要就这四种疑问句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常德;西南官话;疑问句  常德话是湖南西南官话的代表。本文拟对常德方言中的疑问句作初步考察。常德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
期刊
【摘要】:茶道不等同于喝茶,它是一种基于礼仪的品茶行为,包含着对他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茶道更是与建筑、园林、书籍、历史、宗教相关联,将艺术的创造性、对自然的感受、宗教的思想、对于生存目的的思考等高度统合起来。日本茶道中所包含的东方美意识,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很多有益之处。创造和弘扬超越国界的茶道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期刊
【摘要】:如今,国际化的广告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商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核心载体,它对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大量实例,具体从词汇特色、语法特色、修辞特色和文化差异四个方面分析文体学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及其特点。  【关键词】:广告英语;文体特征;修辞手段;文化差异  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时刻都扮演着信息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抹亮色。尤其
期刊
【摘要】: 《和山姆去上学》是一部关于融合教育实行及现实观点探讨的纪录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融合教育就已经成为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界和学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这部纪录片通过小山姆等多个特殊的例子,说明了融合教育推展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该如何敞开心胸的与各种不同族群的人们相互包容并愉快的相处,同时片子也告诉我们学校及家庭的成员所需要负责的角色以及责任。本文将围绕尊重、平等和合
期刊
【摘要】:汉语中存在着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在这种句式中两个名词短语NP1和NP2并置在句首,这种句式传统上称为“双主语结构”。历来对双主语结构有不同的解释,而本文试图从认知语法视角来分析汉语中的双主语结构,将它看作“参照点结构”(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NP1 为“外主语”(outer subject),是整个小句的参照点;NP2为内部小句的主语,是“内主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