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精神旨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的价值,宣扬善良,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教育的目的和过程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把学生视为简单的工具。教育应充满人道和人性的光芒。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课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故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越发显得重要。新课程改革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人文素养,其目的和要求全面体现人文精神。基于此,新课程下的新型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
  人文精神的培养,其核心是引导学生更好的洞察世界,完善心智,理解人生。课堂教学不仅体现教师的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自身及课堂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观,注重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人文关怀,从而全方位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社会进步。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是从哲学的层面上看,人文精神是一种强调人性超越的精神,注重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基于人的理想,道德人格,信仰,灵魂等精神的范畴。关注人的潜能,实施人文关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终极目的在于人格的完善,使人之为人。而人之为人的东西就是人文精神。
  第二,历史的层面上看,人文精神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其无法脱离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之外。历史的人文精神都有历史的烙印,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一是古代追求的圆满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修养的精神,也就是按当时的社会标准塑造教育有素的,多才多艺的人,培养理想人格,注重道德操守。其次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中心与宗教异化抗衡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精神,强调人的尊严,人的感性生活追求及其运用理性的权利。其三,是19世纪末以来作为“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之,人文精神核心在于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关注人的价值,关注理性及运用理性的权力,其基本特征是人之为人的东西。
  二.新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当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本上基于人的发展,围绕着人的发展,体现着人的发展,从而将国家需要与学生发展需要,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地统一和协调起来。第一次课改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不论目标或要求均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
  新课堂下畅导新型的课堂。新课堂观畅导的课堂主要有三种范式。即:交往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建构的课堂。
  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实质上是教育环境中的教育主体的交往,交往渗透在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活动,是学生、教师、管理者的交往。增进互动、形成对话、沟通、合作的教学局面,这是体现人文精神建构的地方。
  生命的课堂要求体现生活经历,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为课堂注入生命。即为学生设计健康的学校生活方式,搭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激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快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即人文化地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主张建构的课堂,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把水从水桶里倒入碗里这样简单过程,学生的大脑也不是储存知识的硬盘。这种课堂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几种新课堂模式皆基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建构目标而言的,都具有人性化,人文教育的特点。因而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充分认识了新课堂教学模式及新课程的目的与要求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会贯通,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建构,提升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关系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
  马列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所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首当其冲则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一但形成良好的人文观,则对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将是莫大的作用。进一步讲,就是应引导学生认识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什么内容等,至于怎样培养人文精神则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长期的交往而形成的。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课程教学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新型的传授者、终身的学习者、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一系列要求与定位就决定教师无论如何都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正如人们经常谈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一样,在课堂上要做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人文素养。
  3.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建构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建构。人文精神的建构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长期注重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则对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巨大作用。如:抓紧落实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课堂规范和教室规范;加强人文逻辑教育的培养;注意学生书写、文字等训练种种细节,没有这些细节,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只是合作者、促进者,如此更应该在课堂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4.课堂管理中加强人本管理,形成一套管理目标体系,使人文精神成为师生自觉共同的追求,实施人文教育
  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中贯彻人文教育宗旨。人文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促进人的完善,最终使人文精神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无论是课堂的设置,或是课堂教学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教师都应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地进行人本管理,深化人文教育理念。
  5.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
  课堂良好的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成才、发展的圣地,成为养育人文精神的最佳场所。具体可以把校内教室内外课堂相结合,加强室内课堂氛围的同时,积极开展室外活动,如草坪、花园等处可适当开展室外课,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性,又可以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教学开展。总之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仅利于学生学习,更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就十分重要。具体途径是很多的。在新课程下新课堂教学范示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有此目的的,换句话说,新课堂教学范示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讲,即要求全方位关注学生、加强人文关怀,这就体现在新课程观的角度上。此外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不忽视细节教学。这对于学生要求发扬自主学习精神,教师重在指导,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这一角色下,联系学生实际,从以上几个途径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及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一致的。所以在新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泰戈尔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据此,我们也同样可以说陶冶学生精神人格境界为根本的课堂教育应当是直接向学生不断传送生命气息。这就是培养人之为人的东西——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艺术手段来加以培养的。
  参考文献:
  [1].楮远辉.张平海等.教育学新编[C],华中师范大学版.2007.7
  [2].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周会娟.人文精神与现代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2002.6
  [4].张成东.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J].教师教育.2008.1
  (作者通联:654605云南巧家县东坪中心学校杨柳小学)
  
其他文献
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能打开智慧之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科学》课的宗旨。当前,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新趋势是强调Hands on(动手做)。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能理解。由此可见,动手做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标上,一些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单纯追求考试分数,于是在课堂上,教师更多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得学生一接触到它,便被它那复杂的内容和深奥的规律吓倒了。如果不能及时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就会使得学生一下子
期刊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期刊
“合作性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并推广。“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学习运用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乃至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怎样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好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分组  1.分组原则及人员分工  合作性学
期刊
【摘 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知识管理组织 策略 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
期刊
我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从事教育工做几年了,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普遍存在着以下“三怕”的问题。  一是怕读。一篇课文就是老师教读四五遍,再让学生朗读,读错或读不准的还很多。据我观察了解,彝族学生在阅读方面:首先,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其次,没有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再次,没有养成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是怕拼音。特别是对几个鼻韵母in与ing、ang与eng、ong始终
期刊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社会对社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两点体会。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根据小学生的好动特点,以游戏激发参与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恰好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各种教育教学观念都在不断更新。学生作业也应一样,在布置、评改学生作业方面,教师的观念也应不断更新。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作业观。  一.在作业的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  过去的课程与教学将作业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巩固和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则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初写作文遇到的困难肯定很多,如果老师指导不到位,难免会有“难如上青天”之感。于是每逢作文时学生们便抓耳挠腮、呆若木鸡,日久天长就会对作文产生了由厌烦到恐惧,由畏惧到抵触的一系列情绪变化,这对日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利。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做好以下几点,对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非常重要。  一.教给孩子观察方法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体验生活,积累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设计家庭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家庭作业  初中数学教学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正式作业的批改上,其实,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助于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家校合作。  一.家庭作业的设置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