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案”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我校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向。语文教师设计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导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其特殊的人文性,设计时要遵循其原则和特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参与意识和资助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真正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构建学习团队,设计出学习与合作相结合的问题以及应用合理的评分系统,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性交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1.语文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者,教师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转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有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时间。
(2)指导性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导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色,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4)人性化原则。导学案不应编写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而应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有所得。结合上述问题要求,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要有适量的容量。导学案的内容要精选,要控制学生的自学量和书写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有许多文章篇幅较长,阅读文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笔者认为导学案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础知识过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文体特点和上课设计提议两到三个问题。课前对主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课后学习内容应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为主,再根据课型不同进行拓展、补充等。导学案形式应根据问题的不同有一定的灵活性。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获得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偶尔兼顾之前所学。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4)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自学情况作为教学的起点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批改导学案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分析其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对课文把握的整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时间分配。教师再根据学生具体的预习情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思路对导学案内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师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的学生,有时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所以要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取舍,进行二次备课,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完整的导学案才算真正完成。
总之,教无定法,好的导学设计不计其数,但是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节课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参与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导学案的不断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参与意识和资助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真正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构建学习团队,设计出学习与合作相结合的问题以及应用合理的评分系统,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性交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1.语文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者,教师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转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有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时间。
(2)指导性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导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色,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4)人性化原则。导学案不应编写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而应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有所得。结合上述问题要求,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要有适量的容量。导学案的内容要精选,要控制学生的自学量和书写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有许多文章篇幅较长,阅读文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笔者认为导学案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础知识过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文体特点和上课设计提议两到三个问题。课前对主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课后学习内容应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为主,再根据课型不同进行拓展、补充等。导学案形式应根据问题的不同有一定的灵活性。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获得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偶尔兼顾之前所学。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4)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自学情况作为教学的起点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批改导学案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分析其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对课文把握的整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时间分配。教师再根据学生具体的预习情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思路对导学案内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师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的学生,有时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所以要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取舍,进行二次备课,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完整的导学案才算真正完成。
总之,教无定法,好的导学设计不计其数,但是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节课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参与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导学案的不断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