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诱因以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皮肤科诊治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后遗神经痛进行分组。探究组41例患者存在神经痛后遗症,普通组41例患者无神经痛后遗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症诱因以及与疾病发生相关性。结果:(1)合并疾病分析:合并基础病会增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2)初始治疗时间:初始治疗时间据发病后时间长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3)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治疗未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合并基础病、早期治疗中应用小剂量激素以及初始治疗时间有关,积极治疗可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关键词】带状疱疹;合并基础病;后遗神经痛;诱因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300-0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该病常见于儿童与老年人,主要与这两类人群免疫力低下有关。带状疱疹发病后经过抗病毒治疗大多数的病毒可被清除,但是剩余的残留病毒可潜伏在人体内,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病毒重新激活,在人体内大量复制。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至神经节后引起发炎或者坏死,引发神经痛。每十个带状疱疹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遗留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作时患者会有刀割和灼烧感,彻底治愈的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诱因以及疾病相关性分析,现将研究内容作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82例带状疱疹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有无后遗神经痛划分为探究组与普通组。后遗神经痛选入原则:患者神经痛发病时间超过三个月;患者神经痛呈现带状分布。探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8∶13,年龄为(15~79)岁,平均年龄为(64.1±2.9)岁,多发部位16例,颜面部5例,躯干部10例,四肢10例;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7∶14,年龄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64.3±2.6)岁,多发部位17例,颜面部4例,躯干部11例,四肢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部位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有效随访,将随访内容详细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引发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症的诱因以及疾病相关性。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病情况,分析基础病与后遗神经痛关系;(2)记录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分布,分析就诊时间与后遗神经痛关系;(3)记录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情况,分析其与后遗神经痛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数据统一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运算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制(%),行卡方(X2)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病情况
探究组中合并糖尿病、肾病以及肿瘤疾病患者23例,占比56.10%。普通组中合并基础病患者6例,占比14.63%;探究组基础病患者比例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825,P<0.05),可知合并基础病会增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
2.2两组患者初始治疗时间
探究组患者初始治疗时间低于48小时8例(19.51%),48-72小时7例(17.07%),大于72小时患者26例(63.41%);普通组患者初始治疗时间低于48小时13例(31.71%),48-72小时10例(24.39%),大于72小时患者18例(43.90%)。探究组患者探究组患者初始治疗时间与普通组患者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治疗时间距发病后时间延长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
2.3两组患者早期治疗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
探究组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3例(7.32%),未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38例(92.68%);普通组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19例(46.34%),未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22例(53.66%)。探究组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与普通组存在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机制争议较多,当前主流研究认为外周机制、精神免疫机制以及中枢机制均与后遗神经痛发病有关。针对引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2]。本次研究中发现,带状疱疹患者合并基础病、治疗延迟以及早期治疗未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均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合并基础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导致自身免疫力弱,受外界环境刺激免疫力下降后极易发生后遗神经痛。针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预防后遗神经痛措施患者早期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疱疹病毒的发展,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皮损后的48小时内属于黄金治疗期,此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3]。发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糖皮质激素具备较好的抗炎功效,可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针对合并基础病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发生不良用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处理,及时接受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患者合并基础病以及是否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有关,就诊时间延长以及治疗早期未使用小剂量激素均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
参考文献
[1]郭玉娜,倪家骧,武百山,李岩,张海红.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03):346-349+355.
[2]王鲁梅,曾碧冰,袁景桃,张斌,李俊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发病因素及其预报模型的建立[J].中國医药科学,2016,6(12):137-139.
[3]孔宇虹,李元文,杨碧莲,蔡玲玲,孙占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12):90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