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全面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对外开放速度明显加快,领域逐步拓宽,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整体发展水平和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吉林省对外贸易总额仅为3704万美元,其中,出口2357万美元,进口1347万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时期,吉林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64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3.6%。进出口额占吉林省GDP比重“九五”末期是12%,“十五”时期末提高到16%。进入“十一五”规划时期,吉林省进出口增长有所加快。2007年吉林省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3亿美元,是1978年的280倍。其中,出口38.6亿美元,是1978年的164倍,进口完成64.4亿美元,是1978年的478倍。2008年1~9月份,吉林省进出口累计完成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27.5%;进口68.3亿美元,增长46.3%。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03年的55%上升到2007年的75.3%。玉米曾一直是吉林省出口的主要品种,历史最高记录占吉林省出口总额的50%以上,2007年玉米出口仅占总额的5.9%,以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及医药品、木制品等为主的较合理的出口商品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1~9月份吉林省机电产品出口8.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9.6%和50.8%,占吉林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4%和16.8%。
市场开发及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出口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108个增加到2007年的162个,主要出口市场从亚洲的韩国、日本发展扩大到欧盟、美国。朝鲜和俄罗斯,其中,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已超过出口总值的40%以上;吉林省外经贸企业已发展到2007年的3900户,其中,民营外贸企业3200户,占出口企业总数的82%。2007年,民营、国有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出口总值的38.5%、34.7%和26.8%。
外贸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外贸进出口占吉林省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3.6%提高到2007年的14.9%,吉林省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省内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支撑。2007年,一汽集团进口额高达40.3亿美元,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10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0亿元。民营出口企业和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效扩大了城乡居民就业,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7年,吉林省边境贸易和旅游贸易分别实现3.5亿美元和4.8亿美元,有力地带动了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
利用外资取得积极进展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1984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吉林到2007年底,吉林省累计利用外资130多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8200户。2008年1~9月份,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2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1亿美元,增长12.8%。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 现在已有48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吉林省设立了66户外商投资企业。一汽大众、丰田发动机、西门子汽车电子、锦湖轮胎、大成玉米、吉林德大、美国赛力事达、英荷壳牌油页岩,吉大德固塞、PLED显示器、和记黄埔地产,长客阿尔斯通等一批高质量的外资大项目相继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吉林省的利用外资层次,拓展了利用外资空间,优化了吉林省产业结构。
吸收外资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扩张,外商投资产业链条从普通制造业向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商业分销、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不断延伸,带动吉林省利用外资由单纯引进资金进入了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服务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 2007年,吉林省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吸收外资4.9亿美元,占吉林省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55%;中外合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占吉林省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36%。境外上市融资和利用国外贷款成为吉林省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吉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外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开辟了资金来源的新途径。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吉林省财政收入来源。2007年吉林省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税金162.7亿元,占当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5%。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了产业升级。
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
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不断扩大 境外投资主体初步形成吉林省境外工程承包市场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及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劳务市场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截至2007年底,吉林省共在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8家境外企业和机构,主要投资国别为俄罗斯、朝鲜、韩国,香港和加拿大,境外投资主要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机械组装、服务业等领域。2007年,吉林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亿美元,增长24.4%;新派劳务18060人,期末在外52357人,列全国第五位;境外投资4.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5%。2008年前9个月,吉林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境外总投资2.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501.1万美元,新派劳务16168人。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进一步拓展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空间。对俄、朝、蒙等周边国家资源合作开发的深入实施,为吉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能源保障。外派劳务的持续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活跃了地方经济。2007年,延边州新派劳务5300人,外派劳务收入10.5亿美元,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81%。
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
实现推进开放带动战略 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对外开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围绕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建设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区内特色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集聚。把推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与实施科教兴省和县域突破两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增强吉林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把更多的企业、项目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保持进出口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比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围绕吉林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使其成为拉动吉林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长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长春和通化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内13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南博会及国际重要展会,利用会展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跟踪和推进中朝、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建设,努力扩大对俄,对朝贸易规模,促进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质量 充分发挥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的组织、协调,推动作用,深入挖掘吉林省在产业,科教、人才、生态方面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区域形象设计,着力打造吉林品牌。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围绕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按流程对项目进行谋划征集、论证筛选、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以一汽集团,长春大成等产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壮大汽车、玉米化工等支柱产业集群。继续巩固香港,日本。韩国等传统招商市场,深度开发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为主的欧美市场,重点培育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和台湾市场。吸引已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重点在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扩大合资合作。注重实效,创新招商方式。
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平稳增长 大力推动境外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带动农副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走出去”。引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新的对外投资方式开展境外资源开发。推动骨干企业扩大非洲市场份额,做好重点项目,带动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在融资、保函、税收、政策支持及信息传递方面加大服务和指导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把握好商务部将吉林省认定为中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地方选送机构资格省份的机遇,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输韩劳务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大外派劳务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外派劳务质量。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咨询,设计,金融、IT支持等现代服务业,加强资源、能源、技术等对外投资引导服务,推动跨国投资,贸易、信息、文化、人才交流等平台建设。
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吉林省对外贸易总额仅为3704万美元,其中,出口2357万美元,进口1347万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时期,吉林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64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3.6%。进出口额占吉林省GDP比重“九五”末期是12%,“十五”时期末提高到16%。进入“十一五”规划时期,吉林省进出口增长有所加快。2007年吉林省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3亿美元,是1978年的280倍。其中,出口38.6亿美元,是1978年的164倍,进口完成64.4亿美元,是1978年的478倍。2008年1~9月份,吉林省进出口累计完成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27.5%;进口68.3亿美元,增长46.3%。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03年的55%上升到2007年的75.3%。玉米曾一直是吉林省出口的主要品种,历史最高记录占吉林省出口总额的50%以上,2007年玉米出口仅占总额的5.9%,以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及医药品、木制品等为主的较合理的出口商品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1~9月份吉林省机电产品出口8.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9.6%和50.8%,占吉林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4%和16.8%。
市场开发及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出口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108个增加到2007年的162个,主要出口市场从亚洲的韩国、日本发展扩大到欧盟、美国。朝鲜和俄罗斯,其中,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已超过出口总值的40%以上;吉林省外经贸企业已发展到2007年的3900户,其中,民营外贸企业3200户,占出口企业总数的82%。2007年,民营、国有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出口总值的38.5%、34.7%和26.8%。
外贸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外贸进出口占吉林省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3.6%提高到2007年的14.9%,吉林省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省内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支撑。2007年,一汽集团进口额高达40.3亿美元,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10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0亿元。民营出口企业和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效扩大了城乡居民就业,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7年,吉林省边境贸易和旅游贸易分别实现3.5亿美元和4.8亿美元,有力地带动了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
利用外资取得积极进展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1984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吉林到2007年底,吉林省累计利用外资130多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8200户。2008年1~9月份,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2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1亿美元,增长12.8%。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 现在已有48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吉林省设立了66户外商投资企业。一汽大众、丰田发动机、西门子汽车电子、锦湖轮胎、大成玉米、吉林德大、美国赛力事达、英荷壳牌油页岩,吉大德固塞、PLED显示器、和记黄埔地产,长客阿尔斯通等一批高质量的外资大项目相继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吉林省的利用外资层次,拓展了利用外资空间,优化了吉林省产业结构。
吸收外资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扩张,外商投资产业链条从普通制造业向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商业分销、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不断延伸,带动吉林省利用外资由单纯引进资金进入了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服务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 2007年,吉林省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吸收外资4.9亿美元,占吉林省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55%;中外合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占吉林省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36%。境外上市融资和利用国外贷款成为吉林省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吉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外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开辟了资金来源的新途径。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吉林省财政收入来源。2007年吉林省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税金162.7亿元,占当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5%。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了产业升级。
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
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不断扩大 境外投资主体初步形成吉林省境外工程承包市场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及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劳务市场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截至2007年底,吉林省共在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8家境外企业和机构,主要投资国别为俄罗斯、朝鲜、韩国,香港和加拿大,境外投资主要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机械组装、服务业等领域。2007年,吉林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亿美元,增长24.4%;新派劳务18060人,期末在外52357人,列全国第五位;境外投资4.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5%。2008年前9个月,吉林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境外总投资2.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501.1万美元,新派劳务16168人。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进一步拓展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空间。对俄、朝、蒙等周边国家资源合作开发的深入实施,为吉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能源保障。外派劳务的持续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活跃了地方经济。2007年,延边州新派劳务5300人,外派劳务收入10.5亿美元,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81%。
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
实现推进开放带动战略 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对外开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围绕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建设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区内特色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集聚。把推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与实施科教兴省和县域突破两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增强吉林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把更多的企业、项目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保持进出口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比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围绕吉林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使其成为拉动吉林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长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长春和通化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内13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南博会及国际重要展会,利用会展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跟踪和推进中朝、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建设,努力扩大对俄,对朝贸易规模,促进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质量 充分发挥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的组织、协调,推动作用,深入挖掘吉林省在产业,科教、人才、生态方面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区域形象设计,着力打造吉林品牌。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围绕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按流程对项目进行谋划征集、论证筛选、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以一汽集团,长春大成等产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壮大汽车、玉米化工等支柱产业集群。继续巩固香港,日本。韩国等传统招商市场,深度开发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为主的欧美市场,重点培育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和台湾市场。吸引已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重点在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扩大合资合作。注重实效,创新招商方式。
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平稳增长 大力推动境外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带动农副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走出去”。引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新的对外投资方式开展境外资源开发。推动骨干企业扩大非洲市场份额,做好重点项目,带动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在融资、保函、税收、政策支持及信息传递方面加大服务和指导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把握好商务部将吉林省认定为中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地方选送机构资格省份的机遇,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输韩劳务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大外派劳务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外派劳务质量。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咨询,设计,金融、IT支持等现代服务业,加强资源、能源、技术等对外投资引导服务,推动跨国投资,贸易、信息、文化、人才交流等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