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杰出作家托马斯·哈代批判现实的代表作品。哈代以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为创作背景,通过刻画一位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残害的不朽女性苔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丑陋的一面,同时也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社会女性新形象。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 新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杰出的批判现实的长篇小说。小说用一名农家女的悲惨人生经历再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农村和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伦理道德及法律统治社会等一系列社会景象,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丑陋。
一 《德伯家的苔丝》故事主线
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一个没落的武士世家,家庭生活的贫困迫使她不得不答应势力父母的认亲要求,前去暴发户德伯家认亲以期获得救助改变贫穷的生活困境。从此不幸事情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首先是她被伯德家富家子亚雷·德伯诱奸失去了贞洁,从此饱受世人的鄙视和唾弃;后为了逃离身边的流言蜚语,她孤身一人远去一家偏僻的奶牛场做挤奶工,原本以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谁知牧师之子安吉尔·克莱闯进了她的生活;虽然安吉尔让苔丝重新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他们也享有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好景不长,新婚之夜苔丝的一个真诚告白让这段美好又成了泡影,曾与一个妓女有过放荡经历的安吉尔抛弃了她远赴巴西;然而苔丝的悲剧却未从此终结,她的悲剧生活仍然继续持续着,她又遇见了曾让她失去贞洁的亚雷并做了他的情妇,与此同时,去巴西回来经营农场失败的安吉尔悔悟后也再次来到她的身边,并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苔丝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所有的悲剧都是拜亚雷所赐,于是愤怒的她做出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抉择,杀了亚雷,然后选择跟安吉尔逃亡,然而上天还是没能眷顾苔丝最后的幸福期盼,最终她被逮捕处以死刑。
二 最值得赞扬和同情的人物——苔丝形象分析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是最值得赞扬和同情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不但可以看见女性美丽纯朴善良的一面,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为爱勇敢反抗的一面,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苔丝的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1 纯朴善良的苔丝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做了三个关乎自己命运的决定:答应父母去认亲、告诉安吉尔·克莱自己的过往、决定报复亚雷·德伯。有些读者每每看到苔丝在做三个决定时,都不禁为美丽的苔丝而叹气,如果当初她不做这三个决定,生活也许不会如此悲惨,但苔丝偏偏做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生活所迫并不是唯一原因,真正的原因隐藏在苔丝的品性上。苔丝生性纯朴善良,前文所提到的三个决定其实都与她的这一品性相关。正是因為苔丝的纯朴和善良,她才会相信父母的“攀亲”可以解救自己家里的贫穷,才逼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希望通过牺牲自我帮助家庭走出困境,谁知道自己竟然一步又一步走入了父母事先规划好的“套圈”中去,最后落得被亚雷诱奸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苔丝的纯朴和善良,她才会不顾母亲的劝说在新婚之夜向安吉尔坦白自己的过去,因为她固执地认为她要的是那种不包含任何杂质的爱情,她不想对自己爱的人隐瞒自己的过去,甚至以失去这份爱情为代价,她也愿意。当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苔丝想象得那么乐观,安吉尔还是抛弃了他,她自己也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同样也正是因为苔丝的纯朴,她才会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第三决定,决定报复亚雷后跟自己心爱的安吉尔一起浪迹天涯,她或许没有想过自己被逮捕后会是怎么样,她只知道自己的人生被亚雷给害了,不能就这样算了,而且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正是这种单纯的想法支持着她毅然决然选择了那条不归之路。
2 富有反抗精神的苔丝
上文我们说为什么苔丝会做出那三个决定,其实是跟她的品性有关的。当然,以上那三个决定的做出其实也离不开苔丝富有的反抗精神。如果没有天生的反抗精神,苔丝就不会在失身于亚雷,母亲劝其“既然那样,你何不想法叫他娶你!”时,选择拒绝执行父母的“好意”命令,逃往一家僻远的奶牛场当挤奶工。当然,苔丝的更多反抗精神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当时宗教和法律的反抗上,例如她自代牧师给自己的私生子进行洗礼,这在当时可是严重违反宗教清规的;还有她对英国教会和法律的无视,希望自己的丈夫克莱可以在死后娶自己的妹妹,这在当时英国的教会和法律上也是明文禁止的。
3 缺乏自我意识的苔丝
由上可知,苔丝是一个被作者托马斯·哈代赋予众多优秀品格的女性。当然,作者为了更写实地刻画一个人物,也不会忘了对苔丝性格弱点的刻画。苔丝性格上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自我意识,这也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当时大多数女性的特征,即由于长期受到宗教及社会家长的压制而失去自我意识。最为典型的两个情节一个是苔丝失身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不是仇恨那个让他失身的人,而是把自己被迫失身看成是一种罪孽;二是苔丝面对安吉尔的抛弃,她同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罪有应得,而不去痛恨克莱;自我意识的缺乏让苔丝面对悲剧的发生总是习惯性地选择顺从和接受,从不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这一点直到小说的最后,苔丝反抗杀死亚雷才稍稍体现出来。
三 苔丝的女性意识分析
1 社会家长制对苔丝人身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奴化
苔丝原本是一个端庄、秀美的乡下姑娘,正是在社会家长制的约束下,她才慢慢地开启起自己人生的悲剧。通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苔丝每次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都有她的家长在身旁出现,有时候甚至是苔丝自己主动告知自己的父母的。例如,从最初的向暴发户德伯家攀亲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到被迫失身后苔丝向母亲求助,再到与克莱结婚时决定是否坦白等,这些都离不开苔丝父母的参与,然而父母的参与并未让苔丝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反而从一个悲剧走向了另一个悲剧,那为什么苔丝却依然那么相信自己的父母,每次面临重大的抉择时还依然求助于家里呢?这与苔丝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小就生活在封建家长的专横跋扈下,让她的思想早已经被奴化了,她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在面对社会家长的压力时,她自觉本能地选择遵守,而从不会选择去反抗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去迎合来自家长方面的某种选择。 2 不甘凌辱和压迫的女性意识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该时期的社会仍然处于男权时代,人民普遍认同男性是这个社会的主宰,而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因而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俗话说“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长期被压抑的女性也有自己的抗争和反抗,这些都被托马斯·哈代收入到自己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女主人公苔丝这样一个人物,因而可以说小说《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丝是女权意识逐渐形成的代表,她人生经历代表着19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被压抑的女性同当时那个社会的抗争史。如苔丝被迫前去暴发户亚雷·德伯家“攀亲”而失去贞洁时,母亲当时劝她“既然那样,你何不想法叫他娶你!”,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而后遭受村里邻居的流言蜚语,她也是坚持面对并重新开启自己的新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挑战并反抗当时封建伦理观念标准;此后,她私自代牧师给自己的私生子洗礼,直接无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法规;最后,为了自己和自己心爱的安吉尔·克莱的幸福生活,她愤起反抗杀死亚雷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苔丝身上的那种不甘凌辱和压迫的反抗精神,这也是当时社会和作者托马斯·哈代所寄托的初期的女权主义思想。
四 苔丝的不幸遭遇所体现的悲剧美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小说,它以苔丝的悲剧人生经历为构架,其体现出来的悲剧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悲的巧合”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阅读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女主人公苔丝在每个悲剧发生前,其实都有一次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好像冥冥之中似乎是某种巧合牵引着苔丝把自己的生活给毁了,然后悲剧就接二连三的出现。这种巧合的出现会让读者不自然产生联想,如果苔丝当时不做那个选择或者不进行某一事项,那结果又会是这样呢?比如,苔丝不把写给安吉尔告诉自己过去不幸的信放在地毯下面,而是直接塞到他的手里,那接下来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结局将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因而可以说,苔丝的悲剧真是悲的巧合。
很多读者或许会认为这些巧合其实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正是作者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确实有这种因素在里面,但笔者认为作者习惯用这悲剧性巧合的写作方式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托马斯·哈代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唯心主义思想仍占社会的绝对统治地位,而作为一个作家,哈代的所有体验都有可能成为他作品中的缩影,特别是作家的思想观念更是直接反映在作家的作品当中。托马斯·哈代当然也不例外,他没能走出他所生活时代的局限,因而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信仰者,其思想和作品也自然而然地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比如宿命论等思想观念。
2 “悲得自然”
上文我们讨论完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巧合,为什么现在又说它悲得自然呢?这是因为,其实苔丝的悲剧命运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她性格的原因才导致她一步又一步地把自己往火坑里送。小说中,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武士世家,贫穷虽然与生俱来,但她继承了她母亲出众的面貌和武士世家高贵的气质,这让她拥有了一身的傲骨。而正因为有了她的这一身傲骨的存在,才让她的悲剧格外让人觉得痛惜,悲叹她不应该遭受这种悲剧,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些悲剧的发生,其实都是她的傲骨惹得祸,比如说,如果她肯放下面子委身向安吉尔的家人救助,那么她以后的悲剧生活也许就不会继续上演了。作为一个旁观人而言,或许也正是因为苔丝这种傲骨的存在,她的故事才能吸引住观众,小说故事情节才能上演。这也正好体现了小说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
五 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小说,作者托马斯·哈代用其精湛的艺术功底为读者朋友们描绘了一幅19世界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生活浓缩图,并成功塑造了苔丝这位纯朴善良美丽的女性,虽然悲剧的人生一直伴随着这位女性,但也阻挡不了读者对她的喜爱;同时,小说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小说是社会时代的产物,由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局限,小说所传达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或许放到今时今日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或者是某些观念也已经失效了,比如通读小说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情绪和忧虑,但时至今日,这种悲观和忧虑似乎早已被历史唯物主义观所解答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切都不妨碍一百年后的我们重温和品味这部小说,特别是对作者托马斯·哈代超凡的写作技巧的领悟。
参考文献:
[1] 魏艳辉:《反田园牧歌的乡土叙事——重论哈代小说〈还乡〉与〈德伯家的苔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 姬生雷、冯梅、乔建珍:《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 张海彦:《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析——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人民论坛》,2010年第17期。
[4] 孙刚:《哈代小说〈苔丝〉的悲剧美》,《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5] 张燕:《苔丝,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对哈代〈苔丝〉的人物原型读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1期。
[6] 郑冬临:《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解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2期。
作者简介:邢楠,女,1982—,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 新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杰出的批判现实的长篇小说。小说用一名农家女的悲惨人生经历再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农村和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伦理道德及法律统治社会等一系列社会景象,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丑陋。
一 《德伯家的苔丝》故事主线
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一个没落的武士世家,家庭生活的贫困迫使她不得不答应势力父母的认亲要求,前去暴发户德伯家认亲以期获得救助改变贫穷的生活困境。从此不幸事情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首先是她被伯德家富家子亚雷·德伯诱奸失去了贞洁,从此饱受世人的鄙视和唾弃;后为了逃离身边的流言蜚语,她孤身一人远去一家偏僻的奶牛场做挤奶工,原本以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谁知牧师之子安吉尔·克莱闯进了她的生活;虽然安吉尔让苔丝重新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他们也享有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好景不长,新婚之夜苔丝的一个真诚告白让这段美好又成了泡影,曾与一个妓女有过放荡经历的安吉尔抛弃了她远赴巴西;然而苔丝的悲剧却未从此终结,她的悲剧生活仍然继续持续着,她又遇见了曾让她失去贞洁的亚雷并做了他的情妇,与此同时,去巴西回来经营农场失败的安吉尔悔悟后也再次来到她的身边,并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苔丝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所有的悲剧都是拜亚雷所赐,于是愤怒的她做出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抉择,杀了亚雷,然后选择跟安吉尔逃亡,然而上天还是没能眷顾苔丝最后的幸福期盼,最终她被逮捕处以死刑。
二 最值得赞扬和同情的人物——苔丝形象分析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是最值得赞扬和同情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不但可以看见女性美丽纯朴善良的一面,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为爱勇敢反抗的一面,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苔丝的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1 纯朴善良的苔丝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做了三个关乎自己命运的决定:答应父母去认亲、告诉安吉尔·克莱自己的过往、决定报复亚雷·德伯。有些读者每每看到苔丝在做三个决定时,都不禁为美丽的苔丝而叹气,如果当初她不做这三个决定,生活也许不会如此悲惨,但苔丝偏偏做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生活所迫并不是唯一原因,真正的原因隐藏在苔丝的品性上。苔丝生性纯朴善良,前文所提到的三个决定其实都与她的这一品性相关。正是因為苔丝的纯朴和善良,她才会相信父母的“攀亲”可以解救自己家里的贫穷,才逼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希望通过牺牲自我帮助家庭走出困境,谁知道自己竟然一步又一步走入了父母事先规划好的“套圈”中去,最后落得被亚雷诱奸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苔丝的纯朴和善良,她才会不顾母亲的劝说在新婚之夜向安吉尔坦白自己的过去,因为她固执地认为她要的是那种不包含任何杂质的爱情,她不想对自己爱的人隐瞒自己的过去,甚至以失去这份爱情为代价,她也愿意。当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苔丝想象得那么乐观,安吉尔还是抛弃了他,她自己也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同样也正是因为苔丝的纯朴,她才会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第三决定,决定报复亚雷后跟自己心爱的安吉尔一起浪迹天涯,她或许没有想过自己被逮捕后会是怎么样,她只知道自己的人生被亚雷给害了,不能就这样算了,而且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正是这种单纯的想法支持着她毅然决然选择了那条不归之路。
2 富有反抗精神的苔丝
上文我们说为什么苔丝会做出那三个决定,其实是跟她的品性有关的。当然,以上那三个决定的做出其实也离不开苔丝富有的反抗精神。如果没有天生的反抗精神,苔丝就不会在失身于亚雷,母亲劝其“既然那样,你何不想法叫他娶你!”时,选择拒绝执行父母的“好意”命令,逃往一家僻远的奶牛场当挤奶工。当然,苔丝的更多反抗精神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当时宗教和法律的反抗上,例如她自代牧师给自己的私生子进行洗礼,这在当时可是严重违反宗教清规的;还有她对英国教会和法律的无视,希望自己的丈夫克莱可以在死后娶自己的妹妹,这在当时英国的教会和法律上也是明文禁止的。
3 缺乏自我意识的苔丝
由上可知,苔丝是一个被作者托马斯·哈代赋予众多优秀品格的女性。当然,作者为了更写实地刻画一个人物,也不会忘了对苔丝性格弱点的刻画。苔丝性格上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自我意识,这也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当时大多数女性的特征,即由于长期受到宗教及社会家长的压制而失去自我意识。最为典型的两个情节一个是苔丝失身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不是仇恨那个让他失身的人,而是把自己被迫失身看成是一种罪孽;二是苔丝面对安吉尔的抛弃,她同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罪有应得,而不去痛恨克莱;自我意识的缺乏让苔丝面对悲剧的发生总是习惯性地选择顺从和接受,从不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这一点直到小说的最后,苔丝反抗杀死亚雷才稍稍体现出来。
三 苔丝的女性意识分析
1 社会家长制对苔丝人身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奴化
苔丝原本是一个端庄、秀美的乡下姑娘,正是在社会家长制的约束下,她才慢慢地开启起自己人生的悲剧。通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苔丝每次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都有她的家长在身旁出现,有时候甚至是苔丝自己主动告知自己的父母的。例如,从最初的向暴发户德伯家攀亲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到被迫失身后苔丝向母亲求助,再到与克莱结婚时决定是否坦白等,这些都离不开苔丝父母的参与,然而父母的参与并未让苔丝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反而从一个悲剧走向了另一个悲剧,那为什么苔丝却依然那么相信自己的父母,每次面临重大的抉择时还依然求助于家里呢?这与苔丝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小就生活在封建家长的专横跋扈下,让她的思想早已经被奴化了,她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在面对社会家长的压力时,她自觉本能地选择遵守,而从不会选择去反抗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去迎合来自家长方面的某种选择。 2 不甘凌辱和压迫的女性意识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该时期的社会仍然处于男权时代,人民普遍认同男性是这个社会的主宰,而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因而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俗话说“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长期被压抑的女性也有自己的抗争和反抗,这些都被托马斯·哈代收入到自己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女主人公苔丝这样一个人物,因而可以说小说《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丝是女权意识逐渐形成的代表,她人生经历代表着19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被压抑的女性同当时那个社会的抗争史。如苔丝被迫前去暴发户亚雷·德伯家“攀亲”而失去贞洁时,母亲当时劝她“既然那样,你何不想法叫他娶你!”,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而后遭受村里邻居的流言蜚语,她也是坚持面对并重新开启自己的新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挑战并反抗当时封建伦理观念标准;此后,她私自代牧师给自己的私生子洗礼,直接无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法规;最后,为了自己和自己心爱的安吉尔·克莱的幸福生活,她愤起反抗杀死亚雷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苔丝身上的那种不甘凌辱和压迫的反抗精神,这也是当时社会和作者托马斯·哈代所寄托的初期的女权主义思想。
四 苔丝的不幸遭遇所体现的悲剧美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小说,它以苔丝的悲剧人生经历为构架,其体现出来的悲剧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悲的巧合”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阅读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女主人公苔丝在每个悲剧发生前,其实都有一次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好像冥冥之中似乎是某种巧合牵引着苔丝把自己的生活给毁了,然后悲剧就接二连三的出现。这种巧合的出现会让读者不自然产生联想,如果苔丝当时不做那个选择或者不进行某一事项,那结果又会是这样呢?比如,苔丝不把写给安吉尔告诉自己过去不幸的信放在地毯下面,而是直接塞到他的手里,那接下来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结局将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因而可以说,苔丝的悲剧真是悲的巧合。
很多读者或许会认为这些巧合其实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正是作者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确实有这种因素在里面,但笔者认为作者习惯用这悲剧性巧合的写作方式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托马斯·哈代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唯心主义思想仍占社会的绝对统治地位,而作为一个作家,哈代的所有体验都有可能成为他作品中的缩影,特别是作家的思想观念更是直接反映在作家的作品当中。托马斯·哈代当然也不例外,他没能走出他所生活时代的局限,因而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信仰者,其思想和作品也自然而然地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比如宿命论等思想观念。
2 “悲得自然”
上文我们讨论完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巧合,为什么现在又说它悲得自然呢?这是因为,其实苔丝的悲剧命运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她性格的原因才导致她一步又一步地把自己往火坑里送。小说中,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武士世家,贫穷虽然与生俱来,但她继承了她母亲出众的面貌和武士世家高贵的气质,这让她拥有了一身的傲骨。而正因为有了她的这一身傲骨的存在,才让她的悲剧格外让人觉得痛惜,悲叹她不应该遭受这种悲剧,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些悲剧的发生,其实都是她的傲骨惹得祸,比如说,如果她肯放下面子委身向安吉尔的家人救助,那么她以后的悲剧生活也许就不会继续上演了。作为一个旁观人而言,或许也正是因为苔丝这种傲骨的存在,她的故事才能吸引住观众,小说故事情节才能上演。这也正好体现了小说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
五 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小说,作者托马斯·哈代用其精湛的艺术功底为读者朋友们描绘了一幅19世界末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生活浓缩图,并成功塑造了苔丝这位纯朴善良美丽的女性,虽然悲剧的人生一直伴随着这位女性,但也阻挡不了读者对她的喜爱;同时,小说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小说是社会时代的产物,由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局限,小说所传达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或许放到今时今日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或者是某些观念也已经失效了,比如通读小说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情绪和忧虑,但时至今日,这种悲观和忧虑似乎早已被历史唯物主义观所解答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切都不妨碍一百年后的我们重温和品味这部小说,特别是对作者托马斯·哈代超凡的写作技巧的领悟。
参考文献:
[1] 魏艳辉:《反田园牧歌的乡土叙事——重论哈代小说〈还乡〉与〈德伯家的苔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 姬生雷、冯梅、乔建珍:《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 张海彦:《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析——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人民论坛》,2010年第17期。
[4] 孙刚:《哈代小说〈苔丝〉的悲剧美》,《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5] 张燕:《苔丝,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对哈代〈苔丝〉的人物原型读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1期。
[6] 郑冬临:《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解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2期。
作者简介:邢楠,女,1982—,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