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一、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将审美内容尽快传递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积淀着一定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这里处处有美,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花园中领略到美,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态的美,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二、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须做到高屋建瓴,独具慧眼。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还需要有审丑能力。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揽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情感应随作者感情波动而波动,决不偏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激昂时慷慨动情,使人共鸣;悲壮时义正辞严,令人动容;委婉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启开心扉,触发情思,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又必须有理性的稳定的审美情感,只有形成这样稳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这种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审美情感倾向,是语文教师审美鉴赏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还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过直观、美读等方法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教学美,如形式多样的教学艺术之美。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以其富有的审美创造力不断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常会发表独到之见,写作也就会出现角度新、立意深、构思巧的佳作,并能迸发审美创造力的绚丽火花。语文教学将实现最优化,师生都会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一、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将审美内容尽快传递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积淀着一定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这里处处有美,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花园中领略到美,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态的美,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二、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须做到高屋建瓴,独具慧眼。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还需要有审丑能力。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揽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情感应随作者感情波动而波动,决不偏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激昂时慷慨动情,使人共鸣;悲壮时义正辞严,令人动容;委婉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启开心扉,触发情思,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又必须有理性的稳定的审美情感,只有形成这样稳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这种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审美情感倾向,是语文教师审美鉴赏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还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过直观、美读等方法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教学美,如形式多样的教学艺术之美。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以其富有的审美创造力不断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常会发表独到之见,写作也就会出现角度新、立意深、构思巧的佳作,并能迸发审美创造力的绚丽火花。语文教学将实现最优化,师生都会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