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下,道德与法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素质、世界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观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促进他们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形成及培养;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学法治道德课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作为一名“德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观念,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将学龄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法治观念,健康成长,具有更科学、更严格的学习态度。
一、小学道德素质培养低效原因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缺乏互动
尽管部分教师通过实践,从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但是在实施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加以解释。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消极,有些学生甚至抵制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难以遵行。因此,改进教学条件,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教师教育观念比较传统
随著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她们更有信心,并希望其他人赞同自己的觀点。为此,他们必须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其积极性。
老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突出教材对道德法律生活的导向意识。要清楚教材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媒介,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静态的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将实例进行整合。注意教材的目标,抓住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
二、如何有效促使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
(一)课堂观念的改变
《道德与法冶》课要顺利进行,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意识到知识的传授远远不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本课程对其今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要转变教学观,还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独立地从事课外研究,而不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中各个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在表现教学内容时坚持以探究为主。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索,达到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为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让更多的老师能够讨论他们的课程,并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老师也要在课后积极反思,通过自己写的自我反思,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
老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不要只是在教室里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而是要鼓励学生们去体验,比如,教师可以更多地组织、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提高道德观念和行为水平。
老师应做到寓教于乐,及时掌握时事热点,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得到启发。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讨论、沟通,密切师生关系,结交学生,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学童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观点,教师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所以,仅靠老师简单的口语表达,就难以领会其深层意义。老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与学生意见不一,教师应仔细听取学生的意见,说明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有关知识。
教师应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新的要素,比如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资料和教材结合起来,通过播放有关的录像、图片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使课堂更生动、更直观,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我认为,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新的热点元素,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更深刻。
三、《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及培养的作用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与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道德化、法治化等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能抵御生活中各种不良诱惑。
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法治课堂持续有效,有助于更好地引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要让学生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教师巧妙地引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真正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素养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层次上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适应学生学习环境而设计出符合自身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老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积极互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并将其正确应用于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2]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学习),2018(4).
[3]秘芳云.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2).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形成及培养;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学法治道德课堂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作为一名“德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观念,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将学龄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法治观念,健康成长,具有更科学、更严格的学习态度。
一、小学道德素质培养低效原因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缺乏互动
尽管部分教师通过实践,从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但是在实施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加以解释。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消极,有些学生甚至抵制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难以遵行。因此,改进教学条件,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教师教育观念比较传统
随著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她们更有信心,并希望其他人赞同自己的觀点。为此,他们必须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其积极性。
老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突出教材对道德法律生活的导向意识。要清楚教材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媒介,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静态的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将实例进行整合。注意教材的目标,抓住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
二、如何有效促使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
(一)课堂观念的改变
《道德与法冶》课要顺利进行,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意识到知识的传授远远不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本课程对其今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要转变教学观,还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独立地从事课外研究,而不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中各个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在表现教学内容时坚持以探究为主。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索,达到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为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让更多的老师能够讨论他们的课程,并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老师也要在课后积极反思,通过自己写的自我反思,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
老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不要只是在教室里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而是要鼓励学生们去体验,比如,教师可以更多地组织、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提高道德观念和行为水平。
老师应做到寓教于乐,及时掌握时事热点,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得到启发。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讨论、沟通,密切师生关系,结交学生,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学童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观点,教师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所以,仅靠老师简单的口语表达,就难以领会其深层意义。老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与学生意见不一,教师应仔细听取学生的意见,说明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有关知识。
教师应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新的要素,比如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资料和教材结合起来,通过播放有关的录像、图片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使课堂更生动、更直观,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我认为,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新的热点元素,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更深刻。
三、《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及培养的作用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与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道德化、法治化等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能抵御生活中各种不良诱惑。
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法治课堂持续有效,有助于更好地引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要让学生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教师巧妙地引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真正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素养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层次上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适应学生学习环境而设计出符合自身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老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积极互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并将其正确应用于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2]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学习),2018(4).
[3]秘芳云.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