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渎职、侵权犯罪不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其危害性不亚于贪污贿赂犯罪。从近几年已查处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来看,无论是人员伤亡数量,还是财产损失情况,都显得十分严重。但是,在实际的发案数与检察机关的受理数之间却存在相当差距。
一、当前反渎职、侵权犯罪案源“枯竭”的原因
(一)宣传工作缺乏力度。多年来,在反腐败的舆论宣传中,往往注重对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宣传,相对忽视了反渎职、侵权犯罪的报道,以致造成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在社会上知名度偏低,透明度较差的现状,不要说一般群众知之甚少,连不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一定了解什么是渎职、侵权犯罪,发生渎职、侵权案件应如何应对,所以即使在他们身边发生了渎职、侵权行为,多数人对此也都视而不见,见而不怪,举报渎职、侵权犯罪更是少之又少。这是案源线索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思想认识没有到位。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深恶痛绝,但由于这种犯罪侵害的大多是国家和公共利益,故不少群众对这类犯罪线索的举报缺乏应有的认识,举报敏感度不高;另一方面,从事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人员热情空前高涨,但对渎职、侵权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却认识不足,以致很难发现渎职、侵权犯罪线索。同样由于这个原因,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受理情况缺乏沟通、协调,也给收集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工作造成了被动。
(三)犯罪主体位高权重。涉嫌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都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还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手握重权,关系网密,保护层厚,案件当事人、知情者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一般不愿或不敢举报,有的知情人甚至受利益驱动,被“好处”封了嘴巴,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动向检察机关举报,结果使得一些案件得不到及时揭露。
(四)部门保护线索难寻。有的发案单位领导与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关系密切,担心问题暴露后被追究领导责任;还有的怕受到牵连而“投鼠忌器”,往往竭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处理事而少处理人或不处理人的现象则更为普遍,致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极难获取。
二、打破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源“瓶颈”的对策
案源是办案的前提,没有案源,办案就成“无米之炊”,更罔谈履行反渎职、侵权的法律监督职能。如何拓宽案源渠道,广泛收集案件线索,以解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少的燃眉之急,成为当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端正舆论导向。要正视现实,通过不断地宣传,把当前渎职、侵权犯罪较为严重的客观事实告诉群众,把侵权、渎职犯罪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向群众讲清楚,并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在各种大众传媒上,广泛进行渎职、侵权检察业务方面的法律宣传,重点介绍渎职、侵权检察职能、案件管辖和相关案例,尤其要宣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案例,要大造宣传声势;同时,大力宣传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战果,让群众知晓检察机关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决心,为举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加大力度的同时,要改进举报宣传方法,注重宣传实效。除了在全国举报宣传周,走上街头、深入乡镇,重点开展渎职、侵权检察业务的专题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外,还要侧重平时的举报宣传。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为群众举报提供方便。要坚持宣传形式多样性,并结合举报宣传活动,热情接待群众举报;特别是在发生涉及面广、影响性大的事件时,更要安排专人,深入一线接待群众反映,以获取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二)端正认识
要教育公民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高度认识反渎职、侵权犯罪问题。首先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把近年来发生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例公布于众,使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深恶痛绝,从而激发起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
其次,要使从事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工作的复杂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一是案件本身的复杂性。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中涉及的新型犯罪多,新罪名多,有些渎职、侵权犯罪又与各种行政行为、执法行为交织在一体,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显得模糊不清;二是办案的复杂性。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办案环境较为恶劣,有的地方,甚至党政领导出于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也出面周旋;而渎职、侵权检察人员自身畏难情绪,怕办案得罪人,或碍于情面不忍下手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复杂性,努力排除干扰和阻力,冲破关系网的束缚,甩开包袱,减轻压力,根据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特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节奏赢得群众的信任,取信于民,保护举报人举报的积极性,以期获得渎职、侵权犯罪线索。
(三)坚决查处
要加大查处力度。一是检察机关在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时决不能手软,只有真正加大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力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惩治效果,激发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二是要及时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依法惩处打击报复人。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严重影响举报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干扰检察机关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正常活动,因此,对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迅速地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检察机关也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查清事实,予以党政纪处理。三是对于部门保护主义要进行认真查处。对压案、瞒案不报以及伪造证据、掩盖责任、阻挠办案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予以惩办。以此优化人民群众举报渎职、侵权犯罪的环境,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举报热情。
(四)健全机制
渎职、侵权检察人员不仅要在犯罪案件侦查中注入以案挖案的意识,在办案中总结渎职、侵权犯罪的发案规律,努力在“拔出萝卜”的同时“带出泥”,更须建立、健全反渎职、侵权联动机制和情报网络,充分拓展渎职、侵权犯罪线索源。
其一,要与检察机关内部的反贪污贿赂、公诉、侦查监督、民行、监所检察等部门加强联系,做到整体联动。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犯罪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与他人、他事、他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办案中做到细侦查、巧预审、注意挖窝案、抓串案。实践证明,渎职、侵权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以及一些刑事犯罪是孪生兄弟。办案部门互相通报案件线索,整体联动,就可以形成收集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内部网络。例如:在今年我院反渎职侵权局侦结的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玩忽职守一案就是与我院公诉科加强联系的结果。公诉科在审查我院反贪局移送起诉的案件过程中发现了渎职犯罪线索,及时移送到反渎职侵权局,在此基础上,反渎职侵权局及时侦查并顺利侦结了该案。
其二,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诸部门的联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必要时有针对性地派遣渎职、侵权检察人员参加他们的工作,使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检察人员的敏锐嗅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渎职、侵权犯罪情报。同时,要加强与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络,把目前检察机关与他们的联席会制度赋予更明确、具体的收集渎职、侵权犯罪情报的职能,扩展渎职、侵权犯罪情报来源,开辟渎职侵权案件来源的“绿色通道”。
其三,面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造成国土资源大量流失、国家财产巨大损失的国土管理、城建、工商、税务等系统以及国企改革、改制过程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弄权渎职、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和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要进行专项普查,还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秘密选聘一批人员作为特别情报人员,秘密开展工作,起着与“卧底”、“耳目”相类似的作用。当然,为了使网络有尽可能大的覆盖面,聘请特别情报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使其遍布本辖区的相关系统及企业,最大限度地发现并挖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
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要协同举报中心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密集型、高效率的反渎职、侵权犯罪網络,使之覆盖整个辖区,遍布所有重点行业和系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收集渎职、侵权等犯罪情报,彻底打破“瓶颈”,将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推向深入。
一、当前反渎职、侵权犯罪案源“枯竭”的原因
(一)宣传工作缺乏力度。多年来,在反腐败的舆论宣传中,往往注重对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宣传,相对忽视了反渎职、侵权犯罪的报道,以致造成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在社会上知名度偏低,透明度较差的现状,不要说一般群众知之甚少,连不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一定了解什么是渎职、侵权犯罪,发生渎职、侵权案件应如何应对,所以即使在他们身边发生了渎职、侵权行为,多数人对此也都视而不见,见而不怪,举报渎职、侵权犯罪更是少之又少。这是案源线索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思想认识没有到位。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深恶痛绝,但由于这种犯罪侵害的大多是国家和公共利益,故不少群众对这类犯罪线索的举报缺乏应有的认识,举报敏感度不高;另一方面,从事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人员热情空前高涨,但对渎职、侵权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却认识不足,以致很难发现渎职、侵权犯罪线索。同样由于这个原因,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受理情况缺乏沟通、协调,也给收集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工作造成了被动。
(三)犯罪主体位高权重。涉嫌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都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还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手握重权,关系网密,保护层厚,案件当事人、知情者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一般不愿或不敢举报,有的知情人甚至受利益驱动,被“好处”封了嘴巴,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动向检察机关举报,结果使得一些案件得不到及时揭露。
(四)部门保护线索难寻。有的发案单位领导与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关系密切,担心问题暴露后被追究领导责任;还有的怕受到牵连而“投鼠忌器”,往往竭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处理事而少处理人或不处理人的现象则更为普遍,致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极难获取。
二、打破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源“瓶颈”的对策
案源是办案的前提,没有案源,办案就成“无米之炊”,更罔谈履行反渎职、侵权的法律监督职能。如何拓宽案源渠道,广泛收集案件线索,以解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少的燃眉之急,成为当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端正舆论导向。要正视现实,通过不断地宣传,把当前渎职、侵权犯罪较为严重的客观事实告诉群众,把侵权、渎职犯罪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向群众讲清楚,并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在各种大众传媒上,广泛进行渎职、侵权检察业务方面的法律宣传,重点介绍渎职、侵权检察职能、案件管辖和相关案例,尤其要宣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案例,要大造宣传声势;同时,大力宣传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战果,让群众知晓检察机关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决心,为举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加大力度的同时,要改进举报宣传方法,注重宣传实效。除了在全国举报宣传周,走上街头、深入乡镇,重点开展渎职、侵权检察业务的专题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外,还要侧重平时的举报宣传。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为群众举报提供方便。要坚持宣传形式多样性,并结合举报宣传活动,热情接待群众举报;特别是在发生涉及面广、影响性大的事件时,更要安排专人,深入一线接待群众反映,以获取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二)端正认识
要教育公民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高度认识反渎职、侵权犯罪问题。首先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把近年来发生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例公布于众,使人民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深恶痛绝,从而激发起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
其次,要使从事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工作的复杂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一是案件本身的复杂性。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中涉及的新型犯罪多,新罪名多,有些渎职、侵权犯罪又与各种行政行为、执法行为交织在一体,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显得模糊不清;二是办案的复杂性。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办案环境较为恶劣,有的地方,甚至党政领导出于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也出面周旋;而渎职、侵权检察人员自身畏难情绪,怕办案得罪人,或碍于情面不忍下手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复杂性,努力排除干扰和阻力,冲破关系网的束缚,甩开包袱,减轻压力,根据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特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节奏赢得群众的信任,取信于民,保护举报人举报的积极性,以期获得渎职、侵权犯罪线索。
(三)坚决查处
要加大查处力度。一是检察机关在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时决不能手软,只有真正加大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力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惩治效果,激发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二是要及时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依法惩处打击报复人。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严重影响举报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干扰检察机关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正常活动,因此,对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迅速地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检察机关也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查清事实,予以党政纪处理。三是对于部门保护主义要进行认真查处。对压案、瞒案不报以及伪造证据、掩盖责任、阻挠办案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予以惩办。以此优化人民群众举报渎职、侵权犯罪的环境,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举报热情。
(四)健全机制
渎职、侵权检察人员不仅要在犯罪案件侦查中注入以案挖案的意识,在办案中总结渎职、侵权犯罪的发案规律,努力在“拔出萝卜”的同时“带出泥”,更须建立、健全反渎职、侵权联动机制和情报网络,充分拓展渎职、侵权犯罪线索源。
其一,要与检察机关内部的反贪污贿赂、公诉、侦查监督、民行、监所检察等部门加强联系,做到整体联动。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犯罪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与他人、他事、他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办案中做到细侦查、巧预审、注意挖窝案、抓串案。实践证明,渎职、侵权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以及一些刑事犯罪是孪生兄弟。办案部门互相通报案件线索,整体联动,就可以形成收集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的内部网络。例如:在今年我院反渎职侵权局侦结的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玩忽职守一案就是与我院公诉科加强联系的结果。公诉科在审查我院反贪局移送起诉的案件过程中发现了渎职犯罪线索,及时移送到反渎职侵权局,在此基础上,反渎职侵权局及时侦查并顺利侦结了该案。
其二,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诸部门的联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必要时有针对性地派遣渎职、侵权检察人员参加他们的工作,使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检察人员的敏锐嗅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渎职、侵权犯罪情报。同时,要加强与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络,把目前检察机关与他们的联席会制度赋予更明确、具体的收集渎职、侵权犯罪情报的职能,扩展渎职、侵权犯罪情报来源,开辟渎职侵权案件来源的“绿色通道”。
其三,面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造成国土资源大量流失、国家财产巨大损失的国土管理、城建、工商、税务等系统以及国企改革、改制过程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弄权渎职、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和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要进行专项普查,还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秘密选聘一批人员作为特别情报人员,秘密开展工作,起着与“卧底”、“耳目”相类似的作用。当然,为了使网络有尽可能大的覆盖面,聘请特别情报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使其遍布本辖区的相关系统及企业,最大限度地发现并挖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
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要协同举报中心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密集型、高效率的反渎职、侵权犯罪網络,使之覆盖整个辖区,遍布所有重点行业和系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收集渎职、侵权等犯罪情报,彻底打破“瓶颈”,将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