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声乐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综合舞台实训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声乐课程都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及表演能力;通过声乐作品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只有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就业岗位要承担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这些能力、知识和素质与本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课程的學习内容与目标),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其次,告诉学生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结合学生自身条件选定的歌曲展开教学)及实施途径(发声训练、歌曲演唱、课堂汇课、阶段性声乐汇报、积极参与校内外艺术活动等)。其三,让学生知道本课程是以歌曲作为项目载体,突出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音乐想象力、歌曲表现力和诠释作品的能力,要学生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音乐风格等一系列过程。其四,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五个学期的学习安排、要求及本课程的考核方案。
在声乐课的学习中通过练声、演唱提升同学们的演唱水平,进而达到音乐表演的目的。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晁浩建等都用一些很有针对性的练声曲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提高演唱水平,才能在舞台上顺利表演,进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培训、辅导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声乐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正确的声乐理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师不但要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大学生观看声乐名家声乐教学视频,而且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每周班级进行演出汇报活动,并且在学生之间互提建议。
(一)声乐教学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及表演能力;通过声乐作品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2.能够全面分析声乐作品;3.能够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歌唱的发声原理与方法;2.熟悉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3.了解嗓音的保健。
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声乐艺术审美素质;2.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声乐能力训练的创新设计
大学生声乐能力训练应该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等方面入手。
1.气息训练包括吹唇训练、吸气呼气训练与叹气训练。其中,吹唇训练要求掌握吹唇的基本要领,每日都要进行吹唇训练,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进行吹唇表演与比赛;吸气呼气训练要求能够正确掌握进行呼吸的方法,把握呼吸的基本要求,每日体会平躺时腹式呼吸的感觉,教师要向大家正确展示呼吸的动作;叹气训练要求能够把气息正确地叹到横膈膜感觉,同时掌握叹气的要领以及横膈膜的作用,叹气时腹部保持气息,向横膈膜叹气,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叹气方法。
2.咬字、吐字训练包括字头的训练与归韵的训练。其中,字头的训练要求能够轻重适当地咬字吐字,掌握字头的概念,并有正确的理解,朗诵歌词、朗诵发音准确。归韵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歌唱中归韵,掌握归韵的基本知识,朗诵歌词、朗诵发音要准确。
3.共鸣训练包括胸声的训练与头声训练。胸声的训练要求能够正确地找到胸声的位置,掌握胸腔共鸣的基本知识,在胸口处换字发音,学生要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头声训练要求能够正确地掌握训练头声的办法,掌握训练头声的基本方法,学生每日进行哼鸣等其他方式的训练,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
4.高音的训练包括假声位置训练、U管的训练与换声训练。其中假声位置训练要求能够发出准确的假声,能够用假声带出真声,掌握位置的概念,掌握真假混合声的概念,先进行假声位置训练,再以假声带真声,学生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U管的训练要求能够用U管进行发声,掌握U管的概念,每日用U的感觉练声,学生要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换声训练要求能够在换声区正确换声,掌握换声的要点知识,每日进行换字练习,学生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
5.综合训练包括喉底换字训练与歌曲处理训练。喉底换字训练要求能够在喉底换字发声,掌握喉底换字的含义,每日练习喉底换字,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歌曲处理训练要求能够对歌曲进行适当的处理,掌握歌曲演唱处理的基本原则,依据歌曲处理原则进行歌曲处理,进行演唱以展示歌曲处理效果。
(三)教学案例的创新
在声乐作品《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山西民歌《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基础。通过演唱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深刻内涵的歌词,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艺术修养。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感受到稳定气息的办法;能够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解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作品风格特点。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声乐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学生跟伴奏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乡音乡情》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歌曲《乡音乡情》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要求大学生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科学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通过演唱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深刻内涵的歌词,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艺术修养。要教会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叹气的歌唱方法;能够正确地在歌唱中咬字;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解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声乐作品。 在声乐作品《古老的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作歌曲《古老的歌》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气息;能够准确把握《古老的歌》的演唱风格;充分了解体会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情感。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创作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基础。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哼鸣训练;能在演唱声乐作品中正确体现作品风格;了解哼鸣训练的重要作用;了解歌曲的作品风格以及演唱要求。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学生跟伴奏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我的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美声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要求大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喉底换字的方法;能够较好体现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感情;了解歌曲产生地的风俗人情;了解喉底换字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学生在练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把日常的课堂当作演出现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模拟从演出前的准备,到舞台表演再到谢幕一系列活动中会发生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真正走上舞台打下了良好基础,能够使学生从容的面对社会活动。
1.练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學模式。
2.模拟舞台(把课堂当作舞台)——情境教学模式。
3.社会实践(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真实实践过程。
(五)课后体会
1.让学生多动脑,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演唱歌曲。2.教师的功夫更多是在课外,项目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3.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个性发展。5.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体活动,时刻锻炼自己,从中获取经验。
(六)考核方案的创新
1.考核分值分配
(1)学习态度 10%,包括出勤情况、上课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10%,包括歌曲完整演唱、有无忘词、歌曲能否及时学会。
(3)参加演出10%,学生积极参加演出,并有相关照片证明。
(4)期末考试70%,以晚会演出的形式进行考试,除教师打分外,设观众评议,并反馈本人。
2.评分标准
60-70分:能够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节奏尚可,歌唱方法无明显毛病。
70-80分:音域能够达到f2以上,音准、节奏准确、共鸣较好,气息流畅,吐字较清晰,喉头较稳定,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80-90分:自然嗓音条件良好,音域达到g2以上,音准、节奏准确、共鸣较好,气息流畅,基本功扎实,喉头稳定,艺术表现力强,曲目难度较大。
90分以上:嗓音条件很好,音域宽广,歌唱技术全面完美,乐感好,演唱艺术感染力强,曲目难度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大学生能够在舞台上演唱、表演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歌曲,能够为艺术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组织演出节目。
作者单位:
郑州工商学院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就业岗位要承担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这些能力、知识和素质与本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课程的學习内容与目标),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其次,告诉学生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结合学生自身条件选定的歌曲展开教学)及实施途径(发声训练、歌曲演唱、课堂汇课、阶段性声乐汇报、积极参与校内外艺术活动等)。其三,让学生知道本课程是以歌曲作为项目载体,突出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音乐想象力、歌曲表现力和诠释作品的能力,要学生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音乐风格等一系列过程。其四,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五个学期的学习安排、要求及本课程的考核方案。
在声乐课的学习中通过练声、演唱提升同学们的演唱水平,进而达到音乐表演的目的。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晁浩建等都用一些很有针对性的练声曲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提高演唱水平,才能在舞台上顺利表演,进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培训、辅导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声乐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正确的声乐理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师不但要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大学生观看声乐名家声乐教学视频,而且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每周班级进行演出汇报活动,并且在学生之间互提建议。
(一)声乐教学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及表演能力;通过声乐作品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2.能够全面分析声乐作品;3.能够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歌唱的发声原理与方法;2.熟悉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3.了解嗓音的保健。
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声乐艺术审美素质;2.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声乐能力训练的创新设计
大学生声乐能力训练应该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等方面入手。
1.气息训练包括吹唇训练、吸气呼气训练与叹气训练。其中,吹唇训练要求掌握吹唇的基本要领,每日都要进行吹唇训练,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进行吹唇表演与比赛;吸气呼气训练要求能够正确掌握进行呼吸的方法,把握呼吸的基本要求,每日体会平躺时腹式呼吸的感觉,教师要向大家正确展示呼吸的动作;叹气训练要求能够把气息正确地叹到横膈膜感觉,同时掌握叹气的要领以及横膈膜的作用,叹气时腹部保持气息,向横膈膜叹气,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叹气方法。
2.咬字、吐字训练包括字头的训练与归韵的训练。其中,字头的训练要求能够轻重适当地咬字吐字,掌握字头的概念,并有正确的理解,朗诵歌词、朗诵发音准确。归韵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歌唱中归韵,掌握归韵的基本知识,朗诵歌词、朗诵发音要准确。
3.共鸣训练包括胸声的训练与头声训练。胸声的训练要求能够正确地找到胸声的位置,掌握胸腔共鸣的基本知识,在胸口处换字发音,学生要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头声训练要求能够正确地掌握训练头声的办法,掌握训练头声的基本方法,学生每日进行哼鸣等其他方式的训练,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
4.高音的训练包括假声位置训练、U管的训练与换声训练。其中假声位置训练要求能够发出准确的假声,能够用假声带出真声,掌握位置的概念,掌握真假混合声的概念,先进行假声位置训练,再以假声带真声,学生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U管的训练要求能够用U管进行发声,掌握U管的概念,每日用U的感觉练声,学生要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换声训练要求能够在换声区正确换声,掌握换声的要点知识,每日进行换字练习,学生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
5.综合训练包括喉底换字训练与歌曲处理训练。喉底换字训练要求能够在喉底换字发声,掌握喉底换字的含义,每日练习喉底换字,向教师展示正确的发声效果。歌曲处理训练要求能够对歌曲进行适当的处理,掌握歌曲演唱处理的基本原则,依据歌曲处理原则进行歌曲处理,进行演唱以展示歌曲处理效果。
(三)教学案例的创新
在声乐作品《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山西民歌《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基础。通过演唱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深刻内涵的歌词,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艺术修养。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感受到稳定气息的办法;能够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解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的作品风格特点。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声乐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学生跟伴奏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乡音乡情》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歌曲《乡音乡情》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要求大学生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科学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通过演唱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深刻内涵的歌词,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艺术修养。要教会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叹气的歌唱方法;能够正确地在歌唱中咬字;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了解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声乐作品。 在声乐作品《古老的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作歌曲《古老的歌》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气息;能够准确把握《古老的歌》的演唱风格;充分了解体会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情感。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创作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基础。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哼鸣训练;能在演唱声乐作品中正确体现作品风格;了解哼鸣训练的重要作用;了解歌曲的作品风格以及演唱要求。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学生跟伴奏演唱作品。
在声乐作品《我的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美声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的歌词内容以及旋律,知道处理歌曲的一些技巧:刚柔、断连、对比。要求大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喉底换字的方法;能够较好体现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感情;了解歌曲产生地的风俗人情;了解喉底换字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但要分析作品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要指导学生练声,指导学生演唱作品。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学生在练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把日常的课堂当作演出现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模拟从演出前的准备,到舞台表演再到谢幕一系列活动中会发生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真正走上舞台打下了良好基础,能够使学生从容的面对社会活动。
1.练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學模式。
2.模拟舞台(把课堂当作舞台)——情境教学模式。
3.社会实践(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真实实践过程。
(五)课后体会
1.让学生多动脑,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演唱歌曲。2.教师的功夫更多是在课外,项目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3.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个性发展。5.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体活动,时刻锻炼自己,从中获取经验。
(六)考核方案的创新
1.考核分值分配
(1)学习态度 10%,包括出勤情况、上课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10%,包括歌曲完整演唱、有无忘词、歌曲能否及时学会。
(3)参加演出10%,学生积极参加演出,并有相关照片证明。
(4)期末考试70%,以晚会演出的形式进行考试,除教师打分外,设观众评议,并反馈本人。
2.评分标准
60-70分:能够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节奏尚可,歌唱方法无明显毛病。
70-80分:音域能够达到f2以上,音准、节奏准确、共鸣较好,气息流畅,吐字较清晰,喉头较稳定,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80-90分:自然嗓音条件良好,音域达到g2以上,音准、节奏准确、共鸣较好,气息流畅,基本功扎实,喉头稳定,艺术表现力强,曲目难度较大。
90分以上:嗓音条件很好,音域宽广,歌唱技术全面完美,乐感好,演唱艺术感染力强,曲目难度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大学生能够在舞台上演唱、表演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歌曲,能够为艺术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组织演出节目。
作者单位:
郑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