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文物:背离故土的多舛命运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仅仅是在黎巴嫩,纵观战乱频仍的动荡西亚,以极端手段被保护,或是被迫走上“逃亡”之路,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文物的共同命运。
  10月4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港口附近,人们松开手中的白色气球,悼念8月4日大爆炸事故中的遇难者。这场爆炸事故距今不过两个多月,红色浓云犹在眼前。人们失去亲故,半座城市遭到损毁,重建工作正在艰难行进。
  而在灾后急救任务中,有一项特殊的任务是“文化急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相关机构评估,在8月爆炸中,贝鲁特历史街区至少有八千栋建筑受波及,八座博物馆受损。
  新伤叠加旧伤,再一次向人们昭示,文明在灾难面前脆弱如斯。连绵不绝的宗教和政治纷争,让这个地中海沿岸小国贴满了“灾难”的标签。人们几乎要忘却它在硝烟之下的本来面目:蔚蓝大海和迤逦山脉交织成独特的地域风情,灿烂的腓尼基文明从中孕育。不同帝国政权相继统治的曲折历史,则在冲突与交融中构成了一道文化奇景。后人可从岁月遗留下的大量建筑与藏品中,窥探这段不可复制的民族记忆。
  但是,爆发于1975年的黎巴嫩内战,粗暴中止了人们对过去的回溯。为避免成为枪林弹雨中的牺牲品,贝鲁特国家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被以混凝土浇筑封存,在黑暗中沉睡了15年之久。
  不仅仅是在黎巴嫩,纵观战乱频仍的动荡西亚,以极端手段被保护,或是被迫走上“逃亡”之路,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文物的共同命运。
  战略要冲纷争不息
  贝鲁特港口区发生爆炸后,人们曾被一个画面触动:在一片狼藉的家中,满头白发的老人梅·阿布德·梅尔基用钢琴弹奏《友谊地久天长》,废墟之上琴声悠扬。这一幕被人们视作灰烬中希望的象征:贝鲁特永远不会死去。
  事实上,从灰烬中艰难重生,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在历史中不停重演的悲歌。处于亚非欧战略要冲的地理位置,这个国土面积不过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注定屡屡成为大国的政治博弈场。
  黎巴嫩的独立之路可谓崎岖漫长:1943年独立后,成立了黎巴嫩共和国,但独立并不意味着和太平划等号。南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在三个动辄兵戎相见的暴躁邻居夹击之下,黎巴嫩自然难逃被战火殃及的命运。
  擦身而过的弹头令黎巴嫩疲于应付,但内部冲突的激化更使其焦头烂额。随着穆斯林人口的不断增长,围绕国家政治权力分配问题,黎巴嫩国内伊斯兰教派和基督教派的斗争日趋尖锐。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境内的壮大,则让伊斯兰教获得了武装支持,教派之间平衡的打破令国内形势更加复杂。
  1975年9月16日,一场长达15年的残酷内战拉开序幕。在这期间,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外,以色列、叙利亚的介入也令内战进一步激化。而出于争霸目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暗藏心思、各自施力,令这场内战的影响力从黎巴嫩境内扩散至中东地区之后,进而与国际接轨。
  被誉为“中东小巴黎”的贝鲁特,往日繁华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各方势力激烈交战,大道之上尸体横陈,人们眼睁睁望着自己的往日住所沦为废墟。唯有一条隔离了不同教派的分界线—“绿线”,才让这座城市拥有片刻喘息的机会。
  起自北部的贝鲁特港,沿城中央的大马士革路一路蜿蜒至东南郊,整座城市仿佛被一柄刀斧一劈为二。内战持续至1990年结束,从废墟之中重建的贝鲁特逐步恢复如常,绿线的痕迹渐渐被高级公寓和购物广场覆盖,鲜血淋漓的伤疤看似已经完美痊愈,但当你漫步于城市街角,路过一座座陈年建筑,眼前冷不丁出现的弹孔,仍在提示着唤醒记忆。
  谁能预测,耳边何时又会响起熟悉的枪声?既已向死而生,不如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许多黎巴嫩人的人生信条。
  混凝土浇筑封存文物
  曾有人批判,黎巴嫩已在过量的酒精中“失忆”。但实际上,对于过去,这个国家的人民从未试图忘却或加以矫饰,每一段民族记忆都被真实而庄重地陈列整饬。
  如果说遍布着历史遗迹的黎巴嫩,本身就能称得上是一个大型博物馆,置身其中如同进入错杂的时空秘道,那么作为黎巴嫩最重要的考古学博物馆,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则用严谨的时间线,把这个国家繁杂且多舛的历史瞬间串联起来。从史前时期、青铜器时代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每一件沉默复述岁月的藏品都足以令观者长久驻足。
  内战的爆发,令这些藏品无法再安置于宽敞明亮的展厅中。地处战况激烈的大马士革路,贝鲁特国家博物馆面临重大危机。情急之下,策展人兼文物保管人米尔·马吕斯·切哈珀做出决定,将部分文物藏入地下室并立墙封围,再把地面展品用混凝土浇筑封存。内战结束,人们凿开混凝土后发现,尽管博物館外墙已遍布弹孔,但这些被封存文物基本保持原貌。
  而在相近的时间点,同样残酷的悲剧在邻国叙利亚接踵而至。叙利亚内战于2011年拉开序幕,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对历史文物的肆意毁坏,带给国民的痛苦甚至要更为尖锐。战争爆发后,叙利亚国家博物馆被紧急关闭,藏品陆续被转移至隐秘的安全区域,直至2018年才重新开放。战争期间,全国上下约有数十万件文物被以此种方式进行保护。但诸多建筑遗迹却没有这么幸运。极端分子对巴尔夏明神庙、贝尔神庙等历史遗迹犯下的罪行,带给文博工作者的惊痛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些古国文明的守护者在承受重大悲怆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2015年5月,“伊斯兰国”入侵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82岁的前文物部门主管哈立德·阿萨德,正分秒必争地进行文物转移工作,不幸被捕。最终,这名白发苍苍的文物守护者,因拒绝透露文物藏匿地点,被恐怖分子斩首示众。
  被笼罩于极端分子阴影下的不止叙利亚。2015年,“伊斯兰国”发布视频,向全世界展示在伊拉克摩苏尔市持铁锤和电钻毁坏文物的悚然举动。这令人发指的一幕,仿佛和2001年塔利班政权炸毁阿富汗巴米扬佛像的画面重叠。
  文物消失在罪恶地下交易链
  “文化存,则国家存。”这是刻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石碑的一行字。但当一个国家已无力对境内文化加以保护,它们还能逃向何处?出国“避难”似乎成为最后可选的一条路。
2 0 1 5 年 ,在 伊拉克摩苏尔市,“伊斯兰国”成员持铁锤和电钻毁坏文物

  而这些古国文明的守护者在承受重大悲怆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2015年5月,“伊斯兰国”入侵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82岁的前文物部门主管哈立德·阿萨德,正分秒必争地进行文物转移工作,不幸被捕。最终,这名白发苍苍的文物守护者,因拒绝透露文物藏匿地点,被恐怖分子斩首示众。
  被笼罩于极端分子阴影下的不止叙利亚。2015年,“伊斯兰国”发布视频,向全世界展示在伊拉克摩苏尔市持铁锤和电钻毁坏文物的悚然举动。这令人发指的一幕,仿佛和2001年塔利班政权炸毁阿富汗巴米扬佛像的画面重叠。

文物消失在罪恶地下交易链


  “文化存,则国家存。”这是刻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石碑的一行字。但当一个国家已无力对境内文化加以保护,它们还能逃向何处?出国“避难”似乎成为最后可选的一条路。
贝鲁特国家博物馆

  但文物背离祖国出逃的方向,却并不一定指向光明,还可能是黑暗的另一端。在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一条罪恶的文物交易链在同步形成。《福布斯》曾估计,“伊斯兰国”年周转资金可达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对小型文物的非法走私倒卖。“伊斯兰国”甚至颇为“与时俱进”,如利用亚马逊、Facebook等线上平台向买家推荐“好物”并出售,轻巧得宛如电商节的特卖活动。
  这些沾满鲜血的文物以远低于原价的价格流入市场,又被古董商为躲避质疑而销声匿迹,最终面目全非地出现在某位收藏家的手上被把玩,有的甚至在這条极其隐蔽的交易链中不知所踪。
  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等长期动乱地区,无数精美文物没有逃过流入黑市的命运,毫无疑问,它们被迫成为了这场地下交易的“主力军”。有人指出,无论以何种方式流向国外,这样的倒卖行径都在客观上对文物起到了保护作用。但现实是,通过走私倒卖文物所筹措到的资金,恐怖分子用来购入军火维持运作,进一步加剧战况,令更多的历史文物岌岌可危,构成了一道难以中止的恶性循环。

横跨全球的“自救”


  当前,在公开数据之外,仍有无数文物流浪在外,不知归期。幸而,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文物巡展,作出了文物“逃亡”的正面示范。
  2006年,面临短暂和平后又迅速恶化的局势,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共同挑选出了231件(套)文物,开启了全球巡展之旅,打算待局势稳定后再把它们安全运送返乡。在辗转全球多国家后,这批国家级文物于2017年抵达中国,以“浴火重光”为主题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然而,此后原本的赴美计划被美方临时取消,为避免这批文物再次回到动乱国土,一场文物保护接力在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展开。
  这是一场充满国际道义的温情救助,但同样也是一场横跨全球文博界的悲壮自救。境内文物被肆意毁坏,“幸存者”背离祖国流离失所,本就是许多战乱国家共同拥有的苦难经验,这不仅是对本国文明尊严的严重践踏,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度重创。
  战区、灾区的文物,应该如何被保护?这是一个国际性命题。2017年,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大规模破坏的现象,让“保护冲突地区文化遗产国际联盟”(ALIPH)应运而生。西亚地区是其重点关注对象,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即在其第一批修复项目当中。而在2020年贝鲁特港大爆炸发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卢浮宫等全球27家组织签署承诺,为恢复受损遗产尽最大努力,包括ALIPH基金会在内的赠款组织也在致力为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筹款平台。
  文明的坍塌不过片刻,重建却是一条艰巨而漫长的路。从残破废墟恢复为基本原貌,从未知的流亡地安全返乡,其间所需要进行的庞杂工作都为“归期”打上重重问号。
  而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4月,阿富汗信息文化部在官网宣布,231件文物在辗转经年之后安全抵达故土,似乎在坚定信念:终有一日,未卜归途成坦途。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7日,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拜登发表演讲  美国抗疫名人安东尼·福奇接种新冠疫苗时,伸出白胳膊,活像50多岁的人,事实上他满80岁了。国会众议长佩洛西衣着入时、走路轻盈,却比福奇还年长大半岁。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78岁时刚获得又一个6年参议员任期;其妻子赵小兰刚刚辞任交通部长,也已67岁。拜登呢,比麦康奈尔略小,当然要干4年总统再说。  美国选民,怎么放心把枢机重任
那是母亲给作者一生难忘的故事。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即使是一把伞,也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暖暖的爱。  在长长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我依旧常常伫立雨中回味这萦绕心头的伞的故事,思绪明晰而鲜明,仿佛又看见了朦胧的细雨中,一个苍老的身影撑着雨伞向我走来。于是明白,一把伞是一份深深的情、一份浓浓的爱。每每走到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
战国末年,秦国要攻打楚国。他问老将王翦:“攻打楚国需要多少人马?”王翦说:“非要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又问少年将军李信,李信说:“只需二十万人就行了。”秦王就派李信去攻打楚国。结果李信被楚军打败,损失惨重。秦王又派王翦出战。  王翦率六十万军队来到楚国边境,却一点儿进攻的意思都没有,平时只是修城筑垒,操练兵马。一年多后,秦军兵强马壮,精力充足,而楚军却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减弱。
蔡运磊  如果有人说,我出钱,在你们家客厅里盖个厕所,你乐意吗?你肯定觉得对方有病,但这事儿还真成了。  早前,俄罗斯国防部官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陆军出资在俄周边国家、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设立了200多所生物实验室,进行病毒及其传播介质的研究。美方声称,这些实验室旨在进行生物监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研发防御生物袭击的手段和方法,但真的如此单纯吗?  近期,中美、美俄发生军事力量对峙时,
在我们世代居代的永定客家土楼中,随处可见那充满诗意般语言的楹联。这些楹联,或长或短,或楷或草,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装扮着客家这片神奇而又迷人的热土。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人称“土楼王子”振成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内容是摘抄土楼的楹联。  我们来到了振成楼大门前,老师大声说:“此楼建于百年前,楼中楹联大多还是繁体字,且有各种不同的
2021年4月20日,英国,球迷聚集抗议切尔西加入欧超联赛,门将切赫(中)现身与球迷对话  2021年4月19日,欧洲足坛突如其来的一则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以曼联为代表的12家欧洲顶级豪门,宣布共同成立“欧洲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欧超联”)。  这条足球赛事新闻,迅速引起了欧洲乃至世界足坛的一场历史级舆论战。不但欧足联及各参赛俱乐部所在国的足协均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就连英、法两国领导人约翰逊和马
白色翅膀的蝉
期刊
三字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三字经: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
阿拉伯之名,意为“沙漠”。  阿拉伯半岛原住民称自己的居住地为“沙漠岛”。这一称谓概括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中部大片沙漠,东、南、西濒海,是个半岛。而在北方内夫德沙漠更北边,是被誉为“新月沃地”的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拉丁语音译,意为“日出之地”)。  两河流域的沃野适合农耕,黎凡特水陆要冲适合贸易,因此该区域很早就诞生了先进文明。两河流域的沃野適合农耕,图为2021年6月8日,伊拉克库
大家快来看啊,这里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只听说过人喜欢喝营养快线,可是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大树也喝“营养快线”。你恐怕会认为我看错了,我并没有错,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公园散步。我们走着走着,突然被眼前的大树惊呆了。只见一棵大树正挂着点滴,那点滴管里还有液体向下流淌。我只看见过人打点滴,还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大树也能打点滴。我和妈妈走过去一看,只见那个塑料袋上写着“大树营养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