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局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华北战场,形势危机。侵华日军狂妄叫嚣“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底,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迅即开赴山西第二战区对日作战。从8月31日起,115师、120师和八路军总部开始渡过黄河,开赴山西前线。129师稍后跟进。把三个师都派往山西,最初有相互照应的考虑。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战。慎重初战,全军上下,都在关注。出师前的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讨论时,还接纳了彭德怀的建议,该方针还包括“在有利的条件下集中消灭敌人的兵团”。
8月下旬至9月初,日寇进占了张家口、大同等重要城镇,到9月中旬,又集结重兵于大同,准备进犯雁门关。其左翼第5师团兵分两路西进:一路经蔚县、广灵向灵丘进犯,另一路经怀安、阳原向浑源进击。企图突破平型关,迂回雁门关,打开由晋北攻占太原的道路。9月中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谈,商定:选择合适时机,两军配合,在平型关一带与日军打一胜仗,以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彭德怀建议:以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日军前进道路的侧面,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选择115师来打第一仗,是经过军委、总部慎重考虑的。115师由原红1军团、红15军团为主编成,下辖343、344两个旅,每旅各辖两团,另编有独立团和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等部,总兵力达15500余人。八路军与日寇的首战选择了115师,也选定了要在平型关前“刺刀见红”。
平型关位于山西繁峙东北部,建于明代(公元1151年),是内长城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此关隘,山峦起伏,沟谷深邃,蜿蜒其间的公路,是日寇从灵丘侵占平型关的必经之路。115师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精神和敌我态势,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布下伏兵,出其不意,打击日寇。9月23日部队进至平型关以东地域,并派出独立团、骑兵营向东北方向前伸,截断交通线,牵制和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24日,师部组织营以上指挥员进行现地勘察,并确定部署:第343旅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的日军;第343旅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日军先头部队,协同686团围歼进入伏击地域的日军,并阻止由东跑池回援的日军;第344旅687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由灵丘和浑源方向来援的日军;第334旅688团为师预备队。为隐蔽行动企图,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当晚进入阵地,25日拂晓前完成战斗准备。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5公里长的公路旁,115师布下了天罗地网。
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路军115师所面临的对手,是一支被日本人称为“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板垣曾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也是有名的“中国通”。他早在1929年就在关东军任大佐衔的参谋,熟读《孙子兵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组织伪满洲国,就是由他代表关东军同溥仪谈判的。此时,他已是中将师团长了。作为日军常设精锐师团,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影响和“武士道”传统,宣称从未有过败迹,同中国军队作战如同“赶鸭子”,气焰骄横。板垣部队的这种狂妄在25日凌晨进入115师预伏地域时就有充分的表现:行进中,不设尖兵探路,两翼也无部队警戒,浩浩荡荡,大摇大摆,甚至指指点点、有说有笑,犹入无人之境。
八路军115师是由经过长征、拥有丰富战斗经验和高昂斗志的老红军组成。为了打好这一仗,全师上下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周密的部署和准备。部队在行进中,为了不让国民党的溃兵影响我军的行军速度和士气,就改变了原定经代县沿大路向平型关的行军路线,绕向五台的山间小路前进。部队整连、整营、整团表决心,下战书,土气高昂。副师长聂荣臻在战前的全师干部动员会上表态:“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绝杀
24日夜,一场大雨淋湿了预伏阵地上八路军将士们的征衣,天意!也使预设战场上那条狭窄的土路雨后泥泞难行。25日7时许,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的板垣第5师团第2l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地域。拥挤在山谷里的日军,前推后拥,行进迟缓。我军居高临下,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师长一声令下,三发信号弹升空,战斗全面打响。
刹那间,手榴弹、迫击炮弹如冰雹从天而降,数十挺机枪和数千支步枪同时向沟底射出密集的弹雨。当时任343旅参谋长的孙毅在回忆录中写道,遭此打击,“日军汽车撞汽车,人挤人,马狂奔,指挥系统一下子就被打乱了”。按战前受领的任务:685团“掐头”,686团“拦腰”,687团“断尾”,迅速将被围之敌切成数段。最西端沟口的几辆日军汽车被685团击毁,马上堵死了整个狭窄的山谷。该团从关沟、辛庄之间的高地截击,封闭日军南窜之路,同时阻击东跑池日军回援。687团则将后尾日军部队分割包围在蔡家欲和西沟村,并抢占了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日军的退路。担任主攻的686团则集中火力,消灭老爷庙至小寨村这段最深沟壑里的日军。战士们勇猛地冲向公路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绝境中的日军多次反扑,均被击退。战斗持续到11时30分,被装入老爷庙袋形阵地的敌人全部就歼。先期进至东跑池的日军一部回援受阻;由蔚县、涞源向平型关增援之日军,被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当日黄昏,115师343旅向东跑池日军展开攻击,并占领其部分阵地,但由于长城线上国民党军未按计划协同出击,致使残敌脱逃。这时,浑源、灵丘两方向日军继续增援,115师即撤出战斗。至此,战斗遂告结束。
收关
盘点平型关一战,收获颇丰。此役共歼敌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击毁其汽车100余辆,马车200多辆,缴获92式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战马50多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堪称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例。此战的政治影响更为广泛,它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主动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突出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尽管从整个抗战的历史看,平型关之战不算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全国军民反响强烈。国民政府赞誉道:“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说: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就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面对这一经典战例,在后人的研读中,也看到了其中的些许遗憾。主要是指付出了较高的代价,我军有600多人的伤亡,其中大多是长征骨干。也有军史专家认为,战前115师三个团都埋伏在沟道一侧,没有在对面的沟沿设伏兵,这个疏漏使得我军付出了很大代价,也让一场占尽天时地利的伏击战变得格外惨烈。另一遗憾就是歼敌上千,却没有抓到1个俘虏。全军上下对战争初期侵华日军的秉性了解甚少,沿用内战时“缴枪不杀”、“优待伤员俘虏”的举动,来对待语言不通的军国主义“武士”,也突然增加了我军的不少伤亡。
打一仗,进一步。通过这次战役,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党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更完整、科学地总结了我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使它成为我党指导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战略总方针。再一次注目“平型关之歼灭战”的作战图,不仅仅是历史瞬间的定格和战斗过程的闪回,而是更深深地承载着我们对先辈们的敬仰和对烈士们的怀念。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华北战场,形势危机。侵华日军狂妄叫嚣“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底,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迅即开赴山西第二战区对日作战。从8月31日起,115师、120师和八路军总部开始渡过黄河,开赴山西前线。129师稍后跟进。把三个师都派往山西,最初有相互照应的考虑。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战。慎重初战,全军上下,都在关注。出师前的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讨论时,还接纳了彭德怀的建议,该方针还包括“在有利的条件下集中消灭敌人的兵团”。
8月下旬至9月初,日寇进占了张家口、大同等重要城镇,到9月中旬,又集结重兵于大同,准备进犯雁门关。其左翼第5师团兵分两路西进:一路经蔚县、广灵向灵丘进犯,另一路经怀安、阳原向浑源进击。企图突破平型关,迂回雁门关,打开由晋北攻占太原的道路。9月中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谈,商定:选择合适时机,两军配合,在平型关一带与日军打一胜仗,以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彭德怀建议:以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日军前进道路的侧面,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选择115师来打第一仗,是经过军委、总部慎重考虑的。115师由原红1军团、红15军团为主编成,下辖343、344两个旅,每旅各辖两团,另编有独立团和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等部,总兵力达15500余人。八路军与日寇的首战选择了115师,也选定了要在平型关前“刺刀见红”。
平型关位于山西繁峙东北部,建于明代(公元1151年),是内长城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此关隘,山峦起伏,沟谷深邃,蜿蜒其间的公路,是日寇从灵丘侵占平型关的必经之路。115师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精神和敌我态势,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布下伏兵,出其不意,打击日寇。9月23日部队进至平型关以东地域,并派出独立团、骑兵营向东北方向前伸,截断交通线,牵制和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24日,师部组织营以上指挥员进行现地勘察,并确定部署:第343旅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的日军;第343旅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日军先头部队,协同686团围歼进入伏击地域的日军,并阻止由东跑池回援的日军;第344旅687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由灵丘和浑源方向来援的日军;第334旅688团为师预备队。为隐蔽行动企图,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当晚进入阵地,25日拂晓前完成战斗准备。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5公里长的公路旁,115师布下了天罗地网。
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路军115师所面临的对手,是一支被日本人称为“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板垣曾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也是有名的“中国通”。他早在1929年就在关东军任大佐衔的参谋,熟读《孙子兵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组织伪满洲国,就是由他代表关东军同溥仪谈判的。此时,他已是中将师团长了。作为日军常设精锐师团,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影响和“武士道”传统,宣称从未有过败迹,同中国军队作战如同“赶鸭子”,气焰骄横。板垣部队的这种狂妄在25日凌晨进入115师预伏地域时就有充分的表现:行进中,不设尖兵探路,两翼也无部队警戒,浩浩荡荡,大摇大摆,甚至指指点点、有说有笑,犹入无人之境。
八路军115师是由经过长征、拥有丰富战斗经验和高昂斗志的老红军组成。为了打好这一仗,全师上下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周密的部署和准备。部队在行进中,为了不让国民党的溃兵影响我军的行军速度和士气,就改变了原定经代县沿大路向平型关的行军路线,绕向五台的山间小路前进。部队整连、整营、整团表决心,下战书,土气高昂。副师长聂荣臻在战前的全师干部动员会上表态:“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绝杀
24日夜,一场大雨淋湿了预伏阵地上八路军将士们的征衣,天意!也使预设战场上那条狭窄的土路雨后泥泞难行。25日7时许,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的板垣第5师团第2l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地域。拥挤在山谷里的日军,前推后拥,行进迟缓。我军居高临下,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师长一声令下,三发信号弹升空,战斗全面打响。
刹那间,手榴弹、迫击炮弹如冰雹从天而降,数十挺机枪和数千支步枪同时向沟底射出密集的弹雨。当时任343旅参谋长的孙毅在回忆录中写道,遭此打击,“日军汽车撞汽车,人挤人,马狂奔,指挥系统一下子就被打乱了”。按战前受领的任务:685团“掐头”,686团“拦腰”,687团“断尾”,迅速将被围之敌切成数段。最西端沟口的几辆日军汽车被685团击毁,马上堵死了整个狭窄的山谷。该团从关沟、辛庄之间的高地截击,封闭日军南窜之路,同时阻击东跑池日军回援。687团则将后尾日军部队分割包围在蔡家欲和西沟村,并抢占了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日军的退路。担任主攻的686团则集中火力,消灭老爷庙至小寨村这段最深沟壑里的日军。战士们勇猛地冲向公路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绝境中的日军多次反扑,均被击退。战斗持续到11时30分,被装入老爷庙袋形阵地的敌人全部就歼。先期进至东跑池的日军一部回援受阻;由蔚县、涞源向平型关增援之日军,被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当日黄昏,115师343旅向东跑池日军展开攻击,并占领其部分阵地,但由于长城线上国民党军未按计划协同出击,致使残敌脱逃。这时,浑源、灵丘两方向日军继续增援,115师即撤出战斗。至此,战斗遂告结束。
收关
盘点平型关一战,收获颇丰。此役共歼敌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击毁其汽车100余辆,马车200多辆,缴获92式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战马50多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堪称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例。此战的政治影响更为广泛,它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主动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突出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尽管从整个抗战的历史看,平型关之战不算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全国军民反响强烈。国民政府赞誉道:“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说: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就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面对这一经典战例,在后人的研读中,也看到了其中的些许遗憾。主要是指付出了较高的代价,我军有600多人的伤亡,其中大多是长征骨干。也有军史专家认为,战前115师三个团都埋伏在沟道一侧,没有在对面的沟沿设伏兵,这个疏漏使得我军付出了很大代价,也让一场占尽天时地利的伏击战变得格外惨烈。另一遗憾就是歼敌上千,却没有抓到1个俘虏。全军上下对战争初期侵华日军的秉性了解甚少,沿用内战时“缴枪不杀”、“优待伤员俘虏”的举动,来对待语言不通的军国主义“武士”,也突然增加了我军的不少伤亡。
打一仗,进一步。通过这次战役,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党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更完整、科学地总结了我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使它成为我党指导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战略总方针。再一次注目“平型关之歼灭战”的作战图,不仅仅是历史瞬间的定格和战斗过程的闪回,而是更深深地承载着我们对先辈们的敬仰和对烈士们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