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中使课堂让学生有利于发展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气氛,充分教与学相互的作用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是采取什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也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的主动权,能充分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我认为如下:
一、改变教学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路
新的教育改革带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教师在新教育如何转变,如何走进新教育的角色,如何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等。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教师对课改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打破原来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实现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与学生的学习中去,其次;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方面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龄特点,加上化学学科的特点,如何有利于学生能发挥自己学习能力表现出,如何能发挥学生自己在课堂学习能力的,学生能转为自觉自愿学习,学得知识又轻松过关,教师讲课也轻松。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方面要求教师集体备教案,讨论每节课用什么教法、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参与如何思考问题,会出现何种回答。学生则分组讨论(一般6-8人分为一组,每班分六组),每位学生要从导学案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看教学导案思考问题又如何回答,在组里讨论中表达所到班上论述。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这样教学中一要保障少数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超赶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大多数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只要我们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一帮一”的互助下他们学习也会有所提高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的前提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有意思,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把握好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和一般概念关。但理论性较强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难记,就把化学视为很难理解的学科,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教师在备课里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要充分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去探究问题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在讨论和课外寻找资料,得到在学习中自己的结论,他们学习兴趣就被充分激发起来,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就解决了。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为此我们在导学案中加入故事、猜谜、小卡片、多媒体运用等等段落方法,这样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就会积极活动讨论起来,对产生的疑问会作出积极反应,并设法努力思索和弄清其中的奥秘,也很自觉去找资料。如化学第四单元中的“离子”和“化合价的形成”,理论说教是很难完成的,要突破这个难点,可借助象动画卡通故事来实现,把核外电子画成小人,通过化学反应比作一场拔河比赛,最外层电子多的原子把最外层电子数小的电子夺过来形成稳定结构,形成离子,同时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成正价,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显负价。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实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导学案中如何的启发和引导,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自觉接受,这要求教师加有较强知识,还要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各班学生暴露的问题,使化学课堂上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集体教学备课每一节中,首先备如何使问题的导入——设置本课的问题情境;其次,如何使学生能建构概念——为学生在条件下创设问题并判断问题;再次,问题解决——使学生在相互对答讨论后,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再其次,问题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最后,练习和评讲、小结——学生通过加强练习和评讲、小结,学生吸收达到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有趣味,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对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增强教学效果。
在导学案的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结合教材,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形成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目标集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加学习兴趣气氛
化学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必要补充和辅佐,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化学课堂知识与化学课外活动行为是相互依赖的是科学教育、技术教学、社会应用的有机结合,化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如教材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师把实验探索交给同学们,让学生利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实验,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气体会逸出,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又把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得到结论,那么提出CO2会溶于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就会得出答案。
教师在课堂里实践,经在学生的讨论有问有答,再测后讲,再练,然后反馈测评,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训练学生,促使学生多问,多思,学生经过讨论的思考、理解、归纳能力及解题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教师经过自己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就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关键词: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气氛,充分教与学相互的作用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是采取什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也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的主动权,能充分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我认为如下:
一、改变教学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路
新的教育改革带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教师在新教育如何转变,如何走进新教育的角色,如何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等。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教师对课改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打破原来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实现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与学生的学习中去,其次;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方面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龄特点,加上化学学科的特点,如何有利于学生能发挥自己学习能力表现出,如何能发挥学生自己在课堂学习能力的,学生能转为自觉自愿学习,学得知识又轻松过关,教师讲课也轻松。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方面要求教师集体备教案,讨论每节课用什么教法、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参与如何思考问题,会出现何种回答。学生则分组讨论(一般6-8人分为一组,每班分六组),每位学生要从导学案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看教学导案思考问题又如何回答,在组里讨论中表达所到班上论述。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这样教学中一要保障少数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超赶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大多数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只要我们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一帮一”的互助下他们学习也会有所提高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的前提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有意思,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把握好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和一般概念关。但理论性较强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难记,就把化学视为很难理解的学科,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教师在备课里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要充分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去探究问题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在讨论和课外寻找资料,得到在学习中自己的结论,他们学习兴趣就被充分激发起来,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就解决了。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为此我们在导学案中加入故事、猜谜、小卡片、多媒体运用等等段落方法,这样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就会积极活动讨论起来,对产生的疑问会作出积极反应,并设法努力思索和弄清其中的奥秘,也很自觉去找资料。如化学第四单元中的“离子”和“化合价的形成”,理论说教是很难完成的,要突破这个难点,可借助象动画卡通故事来实现,把核外电子画成小人,通过化学反应比作一场拔河比赛,最外层电子多的原子把最外层电子数小的电子夺过来形成稳定结构,形成离子,同时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成正价,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显负价。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实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导学案中如何的启发和引导,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自觉接受,这要求教师加有较强知识,还要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各班学生暴露的问题,使化学课堂上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集体教学备课每一节中,首先备如何使问题的导入——设置本课的问题情境;其次,如何使学生能建构概念——为学生在条件下创设问题并判断问题;再次,问题解决——使学生在相互对答讨论后,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再其次,问题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最后,练习和评讲、小结——学生通过加强练习和评讲、小结,学生吸收达到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有趣味,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对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增强教学效果。
在导学案的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结合教材,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形成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目标集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加学习兴趣气氛
化学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必要补充和辅佐,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化学课堂知识与化学课外活动行为是相互依赖的是科学教育、技术教学、社会应用的有机结合,化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如教材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师把实验探索交给同学们,让学生利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实验,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气体会逸出,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又把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得到结论,那么提出CO2会溶于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就会得出答案。
教师在课堂里实践,经在学生的讨论有问有答,再测后讲,再练,然后反馈测评,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训练学生,促使学生多问,多思,学生经过讨论的思考、理解、归纳能力及解题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教师经过自己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就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